州刺史,太守、刺史有何区别

时间:2024-09-20 12:29:50 来源:风铃百科 作者:管理员

古代的刺史、州牧、太守、县令有什么区别

刺史、州牧、太守区别不大,是同一官职不同时期的称谓。

刺史,又称刺使,职官。“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

太守是秦朝至汉朝时期对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州牧是官名。古代以九州之长为“牧”,“牧”是管理人民之意。

西汉武帝时设十三州部,每部设一刺史,以六百石官监察包括二千石的太守在内的地方官。部为监察区,刺史为监察官。成帝绥和元年(前8),改刺史为州牧。后废置无常。东汉灵帝时,为镇压农民起义,再设州牧,并提高其地位,居郡守之上,掌一州之军政大权。唐代改郡为州,改刺史为太守。至玄宗时,复州为郡,复太守为刺史。

县令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县委书记和县长,两者职务兼于一身。他们不仅要管理整个县的治安,还要负责整个县的财政税收,另外还要负责安抚百姓。一个好的县令,也可以让整个县繁荣昌盛。

太守、刺史有何区别

首先,管理对象、工作职责不一样。“刺史”负责监督考察地方官,是监察性质的职务;“牧”是行政长官,是管理当地的官员、百姓。

第二,级别不一样。刺史权力很大,可以决定地方官的生死,但官秩只有六百石,跟县令的工资差不多;州牧是两千石的大官,与中央“三公”平级。

第三,“牧”和“刺史”互斥,一个州,有州牧就不再有刺史。

十三州的长官,虽然在“牧”和“刺史”之间不断切换,但他们的下属,郡的行政长官太守,职责一直

三国乱世,实力才是最重要的,一州长官,往往管不住实力强劲的太守。杀害荆州刺史王睿的,是他的下属长沙太守孙坚;杀害幽州牧刘虞的,是他的下属右北平郡太守公孙瓒;袁绍统一北方四州,他当时仅仅是冀州治下的渤海太守。

十三州刺史解说

汉代在地方行政制度上是郡县制和封国制并行。

为了监查地方长官和宗室王侯,由中央政府向地方派遣刺史作为监查官员。刺史的位阶和权力都在地方长官之下,但有权向中央直接报告。起初,刺史并不常置,类似于临时派遣的专员,监查区也不固定。

后来,将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查区,分别派遣刺史。这十三个区域就叫做十三刺史部,又叫十三州,它们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凉州、益州、幽州、并州、朔方和交趾。另外京师附近的司隶地区不在十三刺史部之列。

后来刺史逐渐演变为地方行政长官,并在一段时间里改称州牧,权力极大。于是汉朝也就从郡县两级制演变成州郡县三级制。

长史和刺史都是什么呢

刺史,又称刺使,职官。“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刺史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监察制度。刺史制度是维护皇权的有力手段,对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刺史制度在形成和演变的过程中逐渐地方官化。刺史制度的每次变化有其特定的、具体的原因,而且有根本原因。考察刺史制度对于探讨两汉行政权与监察权的关系,以及进一步探索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长史是中国历史上职官名,其执掌事务不一,但多为幕僚性质的官员。长史最早设于秦代,当时丞相和将军幕府皆设有长史官,相当于现在的秘书长或幕僚长。

唐朝刺史是什么官

刺史,又称刺使,职官。“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唐代改郡为州,改太守为刺史。至玄宗时,复州为郡,复刺史为太守。肃宗再复唐初旧制。刺史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监察制度。刺史制度是维护皇权的有力手段,对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刺史制度在形成和演变的过程中逐渐地方官化。刺史制度的每次变化有其特定的、具体的原因,而且有根本原因。考察刺史制度对于探讨两汉行政权与监察权的关系,以及进一步探索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都有着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