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缭(尉缭为什么是兵家四圣)

时间:2024-09-20 16:43:17 来源:风铃百科 作者:管理员

尉缭学派

该书主要论述了对战争的总的看法,支持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论述了战争和政治、经济的联系,提出“以武为植,以文为种,武为表,文为里。”要以耕、织为治国之本,民富国强,本固兵坚;论述了统率军队,整训士卒,健全军规,告诫将领,以及“安民”“胜敌”等有关权术和措施,论述了进攻、守城等战术问题,而且还提出了治军的12条正反面的经验。

关于战争的总的看法,尉缭认为,当时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战争,反对杀人越货的非正义战争,支持“诛暴乱、禁不义”的正义战争。明确指出:“凡兵,不攻无过之城,不杀无罪之人。夫杀人之父兄,利人之货财,臣妾人之子女,此皆盗也”。

关于进行战争的战略战术,尉缭强调对战争要有全面的认识,指出有道、威胜、力胜等三种不同而又相互联系的取胜策略。认为懂得了这三种所以取胜的办法,就全面地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他指出战争中将帅指挥的重要性。“权敌审将,而后举兵。”将帅者心也,群下者,支节也。”就是要正确分析敌情,慎重选好将领,而后出兵。将帅与士卒之间,要如心(大脑)与四肢那样协调一致,成为一个整体,方能谋略高明,机智果断地进行正确指挥。他主张治军必须先立法制,并要执法严明,才能整齐统一,高山敢越,深水敢渡,坚阵敢攻,做到“天下莫能当其战”。对违背军纪、军令者要施以重刑,严惩战败、投降、逃跑的将领和士兵,使上下畏惧,专心向敌。

关于军事与政治的关系,尉缭把它比喻为植物的躯干同种子的关系,所谓“兵者,以武为植,以文为种,武为表,文为里,能审此二者,知胜负矣。”并指出,没有良好的政治,就不能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而军事又是解决政治问题的手段。作者反复强调发展生产对于军事的重要意义,指出治兵者要以耕、织为治国之本,“夫在耘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民富国强,本固兵坚,方能守必固,攻必克。

尉缭以朴素的辩证观点,提出了治军的12条正反面经验。作者认为,按照12条正面经验去做,就可以压倒敌人;反之,则会被敌人所压倒。正面的12条经验是:树立威信在于不轻易变更号令,给人恩惠在于奖赏及时,当机善断在于能顺应各种事态的变化,战胜敌人在于掌握了敌我双方的士气:进攻取胜在于出其不意,防守坚固在于修整防御工事,不犯错误在于守法度,不陷于困境在于有准备,谨慎在于防微杜渐,明智在于能处置大事,消除祸害在于果敢善断;能得众心在于谦恭待人。

尉缭为什么是兵家四圣

尉圣尉缭生于战国时期,是魏国时期大梁,自从嬴政开始想要一统天下之际,尉圣尉缭便投诚秦国,并且帮助在灭六国期间立下汗马功劳,此后撰写的《尉缭子》也是为后世影响深远。

尉缭子的尉是读wei还是读yu

wèiliáo

“尉”在读作wèi时的基本含义为古代官名,一般是武官,如太尉;引申含义为军衔的一级,在校以下,如尉官;“尉”在读作yù时的基本含义为“尉迟”复姓;引申含义为“尉犁”地名。

在现代汉语使用中,“尉”在读作wèi时常用作动词,指“慰”的本字。安慰,如尉藉(慰劳,抚慰)。

尉姓的来源

尉——尉姓出自春秋时期郑国。

此姓有"yu"和"wei"两个读音,读音不同,来源有别。

当读"wei"时,相传出自春秋时郑国,是当时一位掌管刑狱的官吏的后代。

他的官名叫尉正,后世尉姓来源于他的官名。

至于读"yu"时,则出自古代少数民族复姓尉迟,是由这一复姓简化而来的。

尉姓历史上以太原、荥阳、河南为郡望。

历史名人有:春秋时人尉止、尉翩,战国时军事家尉缭,北魏定州刺史尉古真等到。

周王室成员大夫尉止为子产、子虫乔所杀,其子尉翩宋国。

战国时,尉翩后人尉缭尉氏人,治商鞅之学,有贤名,著书《尉缭子》二十五篇。

尉〓的后代皆蔚氏。

见《通志?氏族略》

尉缭是秦始皇的什么人

尉缭是秦始皇的大臣,他于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入秦游说,被任为国尉后,改称尉缭,是鬼谷子弟子,曾为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立下汗马功劳,主张“并兼广大,以一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