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商鞅书全文

时间:2024-09-20 14:56:41 来源:风铃百科 作者:管理员

商鞅是啥意思

商鞅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位法家大臣。商鞅是历史上著名的法家大臣之一,他在秦国创立了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大大促进了秦国的发展。商鞅主张运用法律手段来调节社会关系,提出“法者,吏也”的观点,这种观点给当时的社会体制带来了全新的改革思路,他所制定的变法措施促进了秦国的经济繁荣和政治稳定,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之一。

商鞅字什么

商鞅没有字。

商鞅(约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38年)姬姓,公孙氏,名鞅,卫国人。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军事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后代。

商鞅辅佐秦孝公,积极实行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政治上,他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他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战;军事上,他统率秦军收复了河西之地,被秦孝公赐予商於十五邑,号为“商君”,史称为商鞅。

商鞅书全文

《商君书》

凡战法必本于政胜,则其民不争,不争则无以私意,以上为意。故王者之政,使民怯于邑斗,而勇于寇战。民习以力攻难,故轻死。见敌如溃,溃而不止,则免。故兵法:“大战胜,逐北无过十里。小战胜,逐北无过五里。”

兵起而程敌,政不若者勿与战;食不若者勿与久;敌众勿为客;敌尽不如,击之勿疑。故曰:兵大律在谨,论敌察众,则胜负可先知也。

王者之兵,胜而不骄,败而不怨。胜而不骄者,术明也;败而不怨者,知所失也。

若兵敌强弱,将贤则胜,将不如则败。若其政出庙算者,将贤亦胜,将不如亦胜。政久持胜术者,必强至王。若民服而听上,则国富而兵胜,行是,必久王。

其过失,无敌深入,偕险绝塞,民倦且饥渴,而复遇疾,此其道也。故将使民者乘良马者,不可不齐也。

商鞅官有多大

商鞅变法前曾任左庶长,不是丞相,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在商鞅变法之前,秦国有四种庶长:大庶长、右庶长、左庶长、驷车庶长。四种庶长都是职爵一体,既是爵位,又是官职。其中大庶长赞襄国君,大体相当于早期丞相,右庶长为王族大臣领政,左庶长为非王族大臣领政,驷车庶长则是专门执掌王族事务。

在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官制仿效中原变革,行开府丞相总摄政务,各庶长便虚化为军功爵位,不再有实职权力。商鞅曾任此职。

商鞅反抗了吗

反抗了。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嬴驷继位。公子虔等人告发商鞅“谋反”,秦惠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逃亡至边关,想要住客舍,客舍主人不知道他是商君,见他没有带凭证,告诉他按照商君的法律,留宿无凭证的客人是要治罪的。

商鞅想到魏国去,但魏国因他曾生擒公子卬,拒绝他入境。

于是商鞅回到秦国后,被迫潜回封邑,发动邑兵攻打郑县(今陕西省华县)。秦惠文君派兵攻打,结果商鞅失败在彤地战死。其尸身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后示众。秦惠文君同时下令诛灭商鞅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