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李泌?唐朝李泌和李渊是什么关系

时间:2024-09-20 14:46:57 来源:风铃百科 作者:管理员

唐朝李泌和李渊是什么关系

好像都是李唐王朝历史人物吧。而李唐氏据说与留下那部传世经典道德五千言的老子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于是,从网上一查,果真有了唐朝李泌和李渊的相关介绍。再将之一串,二者间的关联也就水落石出了。李渊是大唐江山的开基祖,而李泌这位四朝元老却是其守护者。当然,如果在一个朝代中,能够成为四朝元老,恰恰也说明了这一个时代的皇权更迭非常密集,肯定也是大唐王朝动荡不安的历史时期。而果不其然,李泌作为安史之乱的平叛中坚也就不奇怪了!

但历史的进程,其实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或者说,不是英雄创造了历史,而是时人顺应了自然。而这,或也正是时势造英雄的真正含义吧!

李泌的子孙

有李繁

李繁,京兆府(今陕西西安)人。唐朝政治人物。李泌之子,“少聪警,有才名”,以荫袭封邺侯,贞元中入仕为太常博士,依附裴延龄,陷害阳城和陆贽。

急!《新唐书李泌传》的原文和翻译

《新唐书李泌传》的原文

《新唐书李泌传》的原文内容如下:

李泌,字长源,七岁知为文。玄宗开元十六年,悉召能言佛、道、孔子者,相答难禁中。......及长,博学,善治《易》,常游嵩、华、终南间。天宝中,诣阙献《复明堂九鼎议》,帝忆其早惠,召讲《老子》,有法,得待诏翰林,仍供奉东宫,皇太子遇之厚。尝赋诗讥诮杨国忠、安禄山等,国忠疾之,诏斥置蕲春郡。......泌为常衮所忌,出为楚州刺史,辞不行,帝亦留之。会澧州缺,衮盛言南方凋瘵,请辍泌治之,乃授澧、朗、峡团练使,徙杭州刺史,皆有风绩。

(选自《新唐书·李泌传》,有删改)

《新唐书李泌传》的翻译

《新唐书李泌传》的翻译内容如下:

李泌,字长源,七岁就懂得写文章。玄宗开元十六年,天子召集所有能讲论佛、道、孔子的人,在宫中相互答对问难。

李泌长大后,博学多才,擅长研究《易经》,常游于嵩山、华山、终南山之间。天宝年间,李泌到皇宫进献《复明堂九鼎议》,皇帝想起他早年聪明的事情,召见他讲《老子》,他讲论有方,因而得以任翰林侍招,仍在东宫当职,皇太子以优厚的礼遇对待他。李泌曾经写诗讽刺杨国忠,杨国忠记恨他,让天子下诏书把他放逐到蕲春郡。

李泌被宰相常衮忌恨,常衮派他出任楚州刺史,李泌推辞,不愿前行,皇帝也留他。恰巧灃州缺刺史,常衮于是大谈南方凋敝,请求停止李泌现在的职位让李泌去治理,于是任命李泌为灃、郎、峡州团练使,后改任杭州刺史,在任期间,都有政绩。

拓展资料

《新唐书》是北宋时期欧阳修、宋祁、范镇、吕夏卿等合撰的一部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书,“二十四史”之一,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完成。《新唐书》在体例上第一次写出了《兵志》《选举志》,系统论述唐代府兵等军事制度和科举制度,是中国正史体裁史书的一大开创。

李泌的读音

李泌读音:lǐbì

lǐ:声母:l,韵母:i,声调:第三声。

bì:声母:b,韵母:i,声调:第四声。

笔顺

扩展资料:

李泌(bì)(722年-789年4月1日),字长源。祖籍辽东郡襄平县(今辽宁辽阳),生于京兆府(今陕西西安)。唐朝中期政治家、谋臣、学者,北周太师李弼的六世孙。

李泌长歌行全诗赏析

赏析:

《长歌行》是唐朝诗人李泌所写的一首诗词。这是一首有名的乐府,其妙处在于,诗人以雄劲的笔触,描写出峡的艺术概括。他通过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意匠经营,以及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原文:

长歌行

天覆吾,地载吾,天地生吾有意无。

不然绝粒升天衢,不然鸣珂游帝都。

焉能不贵复不去,空作昂藏一丈夫。

一丈夫兮一丈夫,千生气志是良图。

请君看取百年事,业就扁舟泛五湖。

译文:

苍天覆盖着我,大地承载着我,天地生养了我是有意还是无意?

否则怎么会有人辟谷追求成仙,有人追求利禄游戏帝都。

怎么能没得到富贵还不离去,做一个只有意气的男人呢?

大丈夫啊大丈夫,生生世世追求志向精神才是深远的谋划啊。

请你看看数百年间发生的事情,像范蠡一样功成名就后五湖泛舟才是应当追求的最高境界。

注释:

绝粒:即为辟谷,不吃不喝,断绝饮食。

天衢:天空广阔,任意通行,如同广衢。刘勰《文心雕龙》:驭飞龙驭天衢。衢:大路。

鸣珂:指居于高位。

昂藏:气度轩昂貌。

千生:生生世世。

五湖:暗指归隐之所,传闻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功成身退,乘轻舟以隐于五湖。

文学常识: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配乐演唱外,还担负采集民歌的任务。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此诗是汉乐府诗的一首。长歌行是指“长声歌咏”为曲调的自由式歌行体。

作者:

李泌(722~789)字长源,唐陕西京兆(今陕西西安市)人。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德宗时,官至宰相,封邺县侯,世人因称李邺侯。他是南岳第钦赐的隐士。肃宗为他在南岳烟霞峰下兜率寺侧建房,名之为"端居室",后人称之为"邺侯书院",是中国书院史上最古老的一所书院。李泌在此过了12年(757~768)修身养性、纵情山水、博览群书的生活。端居室也是中国最早的私人藏书馆。韩愈在《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诗中有句"邺侯家多书,架插三万轴",可见其在南岳藏书之多。曾随玄和先生张太虚学习道教秘文,又与懒残和尚(明瓒禅师)等高僧交往甚深,著有《养和篇》和《明心论》。"尤工于诗",如《复明堂》、《九鼎议》(一说二者为一篇)、《建宁王挽歌词》、《八公诗》等,"有文集二十卷"。精于书法,至今福严寺侧石壁上,尚有石刻"极高明"三个大字,传为李泌山中读书时手书,此处因名"高明台"。薨后赠太子太傅,其子李蘩(曾任随州刺史)在南岳庙左建南岳书院。千百年来,李泌一直是南岳衡山的一位传奇人物,为儒家、佛家、道家所共同赞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