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电影杨门女将?京剧杨门女将百科

时间:2024-09-20 12:19:35 来源:风铃百科 作者:管理员

京剧杨门女将的特色

京剧《杨门女将》讲述了杨府设宴庆祝杨宗保五十寿辰之际,却传来杨宗保在前线沙场为国捐躯的消息,宋天子因朝中无人领兵挂帅想与敌国求和,杨家遗孀强忍悲痛,佘太君挂帅、穆桂英做前锋,杨门女将上阵杀敌的英勇故事。剧情取材于《杨家将》,是千古流传下来的经典故事。

剧目开场,天波府一片热闹喜庆的场面,以红色为主色调,穆桂英打扮得和新娘如出一辙,音乐是欢快喜庆热闹的,与后面杨府得知杨宗保死讯,为其设灵堂,音乐是以唢呐为主的丧乐,全场笼罩在一片白色气氛之下时形成鲜明对比。

寿宴上,已得知消息的穆桂英和柴郡主强颜欢笑,但还是没有瞒过佘太君。佘太君吐露心中疑惑时,表情凝重,与之前的一脸喜色形成强烈反差,唱段运用西皮散板,表现人物忧心忡忡的心情。

多数人看来,寇准是忠良之臣,而王辉是个奸臣。但王辉并不是奸臣,否则他不会与寇准一同劝皇帝去天波府抚慰杨家。他也在为国家考虑,只是与寇准和杨家的观点想法不同。

杨府的男人们都死在了战场上,女将们便要继续完成他们未完成的使命。佘太君因战争丧夫丧子,甚至失去了唯一的孙子,但她坚韧的心不允许自己就这么看着国家与敌国议和,年过百岁亲自挂帅,刚经历丧服之痛的穆桂英被激起当年大破天门阵时的壮志,甘愿做前锋上阵杀敌。年幼的杨文广作为将门之后,自幼便有志气,要随母亲杀敌报国,可柴郡主却是满怀担心。柴郡主不同于杨府其它人从小习武,她生在帝王家,从比武那场服饰就可以看出——所有人都是武戏装扮,只有柴郡主是蟒袍凤冠,她自然不愿小自己年纪尚小的唯一的孙子上战场。佘太君为曾孙的勇敢感到欣慰,同时也明白儿媳的担心,便让杨文广与穆桂英比武决定带不带着他。比武场上,杨文广悄悄哀求母亲让着自己,穆桂英思量着便让了他三分,使他名正言顺的上战场,眼明佘太君看清了其中猫腻,却也默许,可见杨家将都为国效力不计较个人得失安危,以勇敢上阵杀敌为荣。杨门女将在经历丧子丧夫之痛后亲自出征,仍是英姿飒爽,看不到一点衰颓之气。

本剧运用大量篇幅描写战场上两军对阵。夜探敌营时运用二黄导板,表现夜深人静和佘太君的仔细观察、冷静思考和坚定决心。穆桂英等人寻栈道前佘太君为儿孙壮行时运用西皮小导板,,满脸骄傲自豪,表现她对杨家后代的自信和欣慰。“忠烈杨门一脉传,前赴后继探绝山。识途老马尽尔力,破敌归来共凯旋。”佘太君一首定场诗为下文做了明确铺垫。“风萧萧雾漫漫星光惨淡”运用高拨子导板,唱腔高亢有力,很好的表现出穆桂英上阵的气势与决心。剧中穆桂英的盔甲靠旗以天蓝色和白色为主色调,杨文广和杨府兵卒也都是一身白衣,既表现对杨宗保刚刚战死沙场的祭奠,又表现杨家的忠贞报国之心。

穆桂英在剧中前半段运用青衣行当表现,有大量唱段;后半段则是武旦刚当,有对打、翻身等动作,还要求演员脚下的圆场功夫,所以能演好穆桂英的演员既要有一副好嗓子,又要武戏功夫够硬。

《杨门女将》与《穆桂英挂帅》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用。《杨门女将》中表现了杨家将为国征战没有丝毫的犹豫,而《穆桂英挂帅》中,开始穆桂英是对朝廷失望的。但两部戏中佘太君这个人物无论何时,只要国家需要,她都义不容辞,没有犹豫,是一个“处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忠义之人。

综上所述,《杨门女将》是一部赞颂忠义爱国、勇敢无畏的杨家将的经典之作,放在今天,仍对世人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京剧杨门女将探谷唱词

京剧《杨门女将》探谷中穆桂英的唱段:风萧萧雾漫漫星光惨淡,人呐喊,胡笳喧,山鸣鼓动,杀声震天。

一路行来天色晚,不觉得月上东山。

风吹惊沙扑人面,雾迷衰草不着边。

披荆斩棘东南走,石崩谷陷马不前。

挥鞭纵马过断涧,山高万仞入云端。

九回环峰俱寻遍,一夜辛劳未下鞍……

京剧杨门女将百科

《杨门女将》戏曲于1960年由范钧宏参考扬剧(百岁挂帅)编写而成,情节丰富,内容感人。

中文名

杨门女将

类型

剧情,戏曲

出品公司

北京电影制片厂

制片地区

中国大陆

拍摄日期

1960年

《杨门女将》是一部京剧,由中国京剧院于1959年首演。[3]

2020年9月21日,京剧《杨门女将》获得第30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白玉兰戏剧奖”提名。京剧《杨门女将》选段在2021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元宵晚会播出。2022年4月,江苏省京剧院复排京剧《杨门女将》

杨门女将王大人是谁

《杨门女将》里遭穆桂英痛斥的王大人原型,正是《大宋宫词》第七集中出现的王钦若。

剧中,辽军大举南侵,占据边境重镇镇州。已经从赵元侃改名为赵恒的皇太子坐在宋太宗前召开朝廷会议,商议应战还是议和。皇太子主张“以和为上”,惹得宋太宗勃然大怒,坚持欲趁机北伐收复幽云十六州。父子俩各持一端,群臣莫衷一是,难以表态。

王钦若挺身而出力挺皇太子:“近年来天灾频现,国库所备并非充盈。臣以为,对付大辽应该以防御为主,不宜出征。”由此得到政敌寇准点赞:“臣一向主战,但眼下形势,太子殿下和王大人所言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