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义务的意思是什么)

时间:2024-09-20 13:28:38 来源:风铃百科 作者:管理员

关于义务的说法正确的是

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合一性.在某些条件下,权利就是义务,义务就是权利.例如:我国宪法规定,劳动和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二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对等性.既权利和义务相佯而生,二者是对等的.公民所尽义务越多,即对社会的贡献越大,他所享受的权利也就越充分.

三是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制约性.公民所享有权利要以义务的履行为条件,受义务的制约.如果不履行义务就不可能享有权利.

帮助别人是我们的义务吗

帮助,是助人为乐,有爱心、有能力的人都愿意去做。可是,不是所有的忙都可以帮,搞不好适得其反,自找麻烦!

比如自己不够强,不要帮忙。帮助别人,要力所能及。“力所能及”的力不是说你的全部能力,而是指多余的能力。比如,朋友困难,借钱给他,只能用家庭正常开支之外的闲钱。不要为了帮人,搞得自己一家节衣缩食、度日如年。

自己不情愿,不要帮忙。帮忙既不是义务,也不是责任。不帮是本分,帮忙是情分。帮忙一定要自发自愿,不要勉强。否则,影响情绪!

当然举手之劳帮人一把那是赞同的!

义务的意思是什么

义务的意思:就是人在相应的社会关系中应该进行的价值付出。义务有两个意思:

一是,与权利相对。指政治上、法律上、道义上应尽的责任,包括作为义务与不作为义务。

二是,不要报酬的。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与发展,人与人之间建立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按维系方式的不同,所有社会关系可以分为亲戚关系、朋友关系与同事。

责任与义务的区别是什么

1.义务是应为的行为,责任是必为的行为。

2.法律要求当事人应为的行为,称为义务。义务与权利是相对应的。义务的履行即为权利的实现。义务的违反即发生责任。法律责任为违反法律义务的当事人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1、内容不同

义务

义务人为满足权利人的利益而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必要性,义务具有法律强制性。

义务是情愿、志愿、应该。

责任

(1)一是指分内应该做好的事,如履行职责、尽到责任、完成任务等。

(2)二是指如果没有做好自己工作,而应承担的不利后果或强制性义务,如担负责任、承担后果等。

2、分类不同

义务

(1)又称“社会责任”、“直接社会义务”。

社会普遍认为的为了满足一定社会关系参加者享受直接社会权利,其他人应作出的一定作为或不作为,是客观的社会规律、人们日常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以及其他各种条件直接作用的结果,一般为习惯、道德等社会规范所确认。这种意义上的义务是法律义务的直接基础和社会内容。

(2)“法律权利”的对称。又称“法律义务”。

法律规定权利主体应作出一定行为或不作一定行为的责任,是保证法律权利得以实现的条件,是国家对一定的直接社会责任的确认,有鲜明的阶级性,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根据宪法和各部门法以及其他标准,可以对法律义务作出不同种类的划分。

责任

分为法律责任、道义责任、虚拟责任、家庭责任、理性责任、社会责任

3、要求不同

公民的基本义务也称宪法义务,是指由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遵守和应尽的法律责任。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有: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宪法第52条)

(2)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宪法第53条)

(3)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宪法第54条)

(4)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宪法第55条)

(5)依法纳税。(宪法第56条)

除上述的基本义务以外,我国宪法还规定了劳动的义务、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这些义务既具有社会伦理和道德的性质,同时也具有一定形式的法律性质。

责任

(1)价值观要求

乙方主体必须按照甲方主体的价值观来处理有关价值事物,而不能按照乙方主体自己的价值观要求来处理有关价值事物,即乙方主体必须代表甲方主体的利益要求来进行决策和行为,而不能代表乙方主体自身的利益要求进行决策和行为。否则,将受到相应原价值处罚。

(2)最大价值率要求

乙方主体必须按照“最大价值率法则”来处理有关价值事物,即乙方必须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发挥自己的最大聪明才智,来履行责任。

义务是什么意思

义务:就是人在相应的社会关系中应该进行的价值付出。义务有两个意思:

一是,与权利相对。指政治上、法律上、道义上应尽的责任

二是,不要报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