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龙舟教学反思(实用4篇)

时间:2024-09-20 15:04:56 来源:风铃百科 作者:管理员
赛龙舟教学反思(实用4篇)

赛龙舟教学反思(1)

一、联系生活,激发读书兴趣

上课伊始,师生共同交流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我们的家乡端午节的时候有哪些风俗习惯以及端午节的由来?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很感兴趣,也比较投入,畅所欲言,从而形成了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为以下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多次朗读,理清文章脉络。

初读课文时我设计了两个步骤,首先让学生自由读文,提出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要求,扫清字词障碍。然后指名分段读文,其它同学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在学生反馈是,引导学生弄懂课文就是描写赛龙舟的热闹场面。接着出示学习提示,通过读、想、说三个步骤,让学生围绕课文是从那几个方面描写这热闹场面的问题,先读文后独立解答,再在小组内交流彼此的看法,接下来进行汇报。汇报中师生共同总结,课文是从龙舟的样子、船手、比赛情况、围观者几个方面多角度的再现了当时的热闹场面。不仅发挥出了阅读的主动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又为学写场面描写打下了基础。

三、寻找恰当的训练点,进行朗读训练。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训练。朱作仁教授说:“讲解是死的,如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小学阶段学生的内部语言尚未很好地发展起来,因此朗读就更显得重要。文章的字、词、句、段应该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不应是老师强加给学生的,而应是他们通过揣摩、品味,自己感悟出来的。学生在参与活动中,通过动脑、动手、动口,亲自体验过程,这样获得的经验,比被动地从老师那里获取现成的结论要深刻得多。因此,在上这篇课文之前,我认真地钻研了教材,把握了课文的重难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来体会赛龙舟的热闹场面,感受竞争、向上的精神。在精读课文时我选取了这样三个训练点,描写龙舟样子的句子,还有描写比赛壮观以及比赛激烈场面的句子。运用多种形式的读,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在训练中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如在理解龙后样子的句子时,我首先让学生自由读文,说一说龙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说出龙舟是精美的,威武的。然后再读,教师适时进行范读。使学生感受到龙舟的精美和威武。朗读是感悟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同时也是教学的基本任务。但读要选好时机,恰到好处。在学生生成情感的时候,带着感情去读更有利于进入境界。在读比赛激烈场面的句子时,学生怎么也找不到感觉,因为北方的孩子没有见过赛龙舟的场面,也就做不到由感而发,此时我适时的播放了一段比赛录象,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了比赛现场,这时再引导学生读课文,体会文章语句的优美,语言的准确读出比赛的激烈,在我的启发下,学生的读法也各式各样,从而使学生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朗读也达到了最佳效果。

本课教学结束了,回想起来,有好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对学生全面关注不够。对课堂上学生发言的生成点捕捉得不够及时,错失了一些深挖教材的好时机。


赛龙舟教学反思(2)

教科版《赛龙舟》课文教学反思

《赛龙舟》一文短小精悍,作者用凝练的文字描写了龙舟竞赛热烈壮阔的场面。这是学生是第一次学习场面描写的文章,而且北方的孩子对赛龙舟这一活动没有任何感性认识,教学时如果不能引着学生在文字中走几个来回,学生也就表面热热闹闹而已,怎样才能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的表象走进语言文字的深处,让那生动的竞赛场面立体、直观呢?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在教学预设时紧紧围绕三维目标,对文本进行了补白和再创造,最后呈现出一份精神盛宴与学生共享,学生身在其中,身受感染。

能使教学达到这样的效果,我想还得益于这样几点:

1、 优美实用的教学语言

我认为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精彩巧妙的设计,而教学语言恰是这精彩之中的重要元素。本节课中,我力求每处语言都能简而精,同时又富有启发性。

2、 创设情景,以读代讲

小孩子学习喜欢生动形象,把枯燥的语言文字变成会跳动的音符,就需要用教师的激情点燃学生的热情,创设情景的办法非常有效。本节课,我多出处巧妙不留痕迹的创设了情景。如在谈话导入部分中我简要介绍了端午节,调动了学生对端午节的喜爱,把赛龙舟这一活动置于这样一个有着厚重的历史渊源的节日背景之中,为后边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着民族精神的教育作了铺垫。在学生满腔热情时,老师就像赛场上的发令员一样,干脆利落的把学生带入了情境。“对,就是龙舟比赛!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亲临比赛现场,观看激动人心的龙舟比赛。”

又如品读第一段时,我这样引导学生:“在沿江路河堤上,你们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非常简单的一句话,却把学生当成小观众了。当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了这一段后,我又这样评价:你声情并茂的朗读把我们带到了观看比赛的现场。你听你听,隐隐听到了远处一片锣鼓声,龙舟——龙舟——!小观众们,你们此时的心情如何,你们兴奋得在做什么?

这样的导语、评价、引读,这样的谈话把学生带入了情境,他已不再是局外人,师生都在龙舟赛场上,像这样的设计还有多处。回顾本课,正因为成功的创设了情景,巧妙的引读,适当的点拨讲解,才使学生和文本浑然相融。

3、精心预设,精彩生成

预设是课堂成功的保障,有好的预设才能有好的生成,才能使课堂教学灵动。

本节课中有几处生成把握的'较好。一处是学习第一段时,我创设情景:你们在沿江路堤上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一学生回答:”我在沿江路上看到了那些人山人海,非常热闹。”我当时很惊讶,他如此快的进入了情境,于是就及时鼓励他是个聪明的孩子,这么快进入了情境,来到了赛场。

还有在学习结尾段时,体会龙舟竞赛的意义时,一个在班级学习很困难的学生举手了,我马上让他来回答。虽然他说得并不完整,但我却摸着他的头给予了肯定:在你身上就有龙舟竞赛奋勇向前、力争上游的精神。我想这个孩子一定得到了鼓励。

还有在发现板书写错了一个字时,我没有悄悄地把字放过去,而是等同学们把课文都读完了对同学说,老师在黑板上写错了一个字,谁发现了?一个同学举手,表扬他细心的同时鼓励他大胆发言,当回老师,虽然是一个小小的环节,却表现出教师的以生为本的理念。

还有师生畅谈自己当观众加油助威的经历时,也闪烁着生成的光彩。

当然一节课40分钟,老师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可以说是紧张的脑力劳动,也会有许多的遗憾。如学生说龙舟过来时,会高兴的往江面上扔鞭炮时,我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鼓励,只是轻描淡写、无关痛痒的说:你把课文预习得很充分。现在想来,这个孩子的领悟能力多强,他把这篇文章融会贯通了。还有在学习完二、三段时,作者从四个方面描写了龙舟竞赛热闹壮阔的场面,我让学生完整的读一读这两段,用动情地朗读再现当时的情景。学生很有热情,读完后纷纷举手要读课文,而我当时考虑二、三段作为重点段,笔墨已很重了,于是急着往下走,忽视了学生们的感受。这也正是我与大师之间的差距,心中装得只是小目标,还没做到真正尊重学生。

总之在名师工程活动搭建的平台上,上课并与本组的专家、研究型、骨干型教师们评课、研讨,收获真的很大!


赛龙舟教学反思(3)

《敲锣打鼓赛龙舟》教学反思范文

本课主要是在学生了解了端午节民俗文化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图片、视频、歌曲、表演等艺术活动,学生感受划龙舟时的热烈情景,在模仿表演中培养学生的相互合作精神,并用绘画的形式完成划龙舟作品。

教学中,我先与学生一起回忆了上节课讲到的端午节民俗活动,并从活动之赛龙舟展开教学;在学生描述了自己了解到的赛龙舟知识后,以播放视频的`形式,学生直观感受画面中热烈的场面和气氛,之后我组织学生讨论赛龙舟是队员是怎样合作的,并请小组同学上台比赛模仿表演赛龙舟游戏,学生体验到了表演的乐趣,也希望能解决了学生创作作品的难点——绘画赛龙舟队员‘敲’‘打’‘划’的人物动态,我教授的是二年级的五个班级,在上第一个班级时我的师傅敏敏老师恰巧去听了我的课,她细心的发现班上的美术基础好的同学能较好地完成作品,但稍差一些的孩子在表现赛龙舟队员时就显得不知所措了,于是建议我在学生创作前进行板画示范,才能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教学,让学生更好的完成作业,这样一来,学生的作品确实较少出现了人物动态上的问题。

我想,自己往往不容易发现自己课堂中的问题,多请别人走进自己的课堂,才能更好的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以便更好的完成教学,学生更能取得进步。


赛龙舟教学反思(4)

《敲锣打鼓赛龙舟》的教学反思范文

在授课过程中,我注重教学方式的选择,着力改变艺术学习中的机械模仿与枯燥训练,不以单纯掌握专业知识技能为目标,以“赛龙舟”这一人文主题为显线,随机渗透艺术要素(音的强弱;了解民族打击乐器:锣、鼓;进行节奏创编与律动)为隐线,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一定的艺术能力。

在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上,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语言、肢体)参与艺术实践活动。使儿童轻松、快乐的掌握一定的艺术概念、获得一定的艺术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达到教学目的。教学活动过程的'思考:即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层次都必须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深入和提高,体现了课堂活动的生成性。如:在学习音的强弱这一环节中,注意循序渐进,由初步感知到体会强弱,到最后的表现强弱。

一堂课下来,我也觉得自己存在着一些问题。整堂课的氛围,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我的情绪也不高,未能较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活动中,对学生活动的要求不够明确。因而学生活动的效果达不到预期目的。在今后的艺术教学中,我还需要去探索,尝试和不断的反思。


同级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