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数的认识说课稿(精编13篇)

时间:2024-09-20 20:31:58 来源:风铃百科 作者:管理员
负数的认识说课稿(精编13篇)

负数的认识说课稿(1)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认识负数》,它是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将负数的认识安排在第二学段“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从《课标》中可以发现,本课的学习,意在让学生感受负数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没有复杂的概念与计算,知识层次比较浅。因此我认为,如何充分地展现负数的魅力,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是教师在设计本课时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教材分析

在认真研读教材后,我改变了教科书原有的编排。教材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用“气温”和“海拔”这两个熟悉的情境,让学生认识负数和理解负数。而在我以前的教学过程中,效果并不理想。所以,我萌发了一个大胆地设想,那就是:改变原有的编排,整合学习内容,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经历进行教学,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此,我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了解正数与负数是实际需要的,掌握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会初步应用正负数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2、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正数、负数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方面:

①、从实际问题引入正数、负数,然后通过实例巩固,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②、根据新课程标准新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思想,我想通过正负数的教学,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

③、通过对负数有关知识的介绍,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运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并能对三者初步进行大小比较。

四、说教学环节以及设计意图

为了能很好地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分别是:

1、巧设情境、感知引入——引出负数;

2、体验内化、探求新知——认识负数;

3、回归生活,拓展应用——应用负数;

4、课堂总结、知识延伸——拓展负数。

下面,我就来具体阐述教学环节以及我的设计意图。

在课前我准备一个热身游戏,叫做《我反,我反,我反反反》,其意图有两点:

一、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和教师都得到放松,

二、又与我们今天所学的负数有直接联系,能迅速地把学生带入到“相反”的意义中,为接下的学习做铺垫。下面,我来说说

第一个环节:巧设情境、感知引入——引出负数

我们都知道:课堂应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给予她火种的是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于是,我改变原有课本呈现三个城市的温度教学,一开始,就抛出一个思维价值很高的问题:“老师说几件事,把你所听到的数据信息记录下来,独立思考,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记录,关键是让别人一眼就能看明白。”这些数据信息是我精心准备的:比赛中进球丢球、学生的转进转出、生意的盈利亏损。创设这三个情境,其目的有两个:一、这些情境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比教材中的温度学习更有兴趣。二、这些情境隐含了本节课的重点,用正负数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我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比如有用符号“√”“×”来表示,还可能会用“笑脸”,“哭脸”,当然也有学生就用正数、负数来表示。虽然他们的答案形式各样,但都有本质上的联系,我紧接又抛出一个价值很高的问题:刚才大家表达的只能自己明白,能不能找到一个统一的记录方法呢?于是动态生成里学习目标:认识负数,用正负数来表示意义相反的量。不惊让人觉得“负数”真是一场“及时雨”啊!这样的引入,学生自身产生“需要找到一种统一的形式”的内需,这时的学习,已经由被动化主动,同时,也让学生体验了由具体到抽象的符号化、数学化过程,认识也逐渐从模糊到清晰。这样的'过程更让学生简约地经历了人类探索负数的历程,实现了数学学习的再创造。

引出负数后,我直接描述性的介绍,像什么样的数叫正数、像什么样的数叫负数。俗话说得好:不要认为学生是一张白纸,是一无所知,教师该放手时就放手,该出手时就出手。当学生知道它们的概念后,就能很快的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接着,我通过“快速抢答并判断”的游戏来刺激学生的思维,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不知不觉中让学生熟练的掌握知识。还可以通过:“你能写出几个正数和负数”的练习,让学生体会正数和负数无限、对应等数学思想。现在新课标也注重要加强学生的基本数学思想。我想在此,这些数学思想已经无形地渗透其中。

第二个环节:体验内化、探求新知——认识负数

我利用课件播放中央电视台某日的天气预报,要求学生记录上述信息后,引导学生明白在生活中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初步明确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不同表示方法。在介绍完温度计的基本知识后,让学生动手拨出上海4℃和北京-4℃,也就是零下4℃。不要小看学生拨一拨这个环节,我们教材是直接呈现三个城市的温度,让学生自己读出来。而我创造性地改变教材,其目的有两层意思:一、由静态化为动态,通过小小的“拨”,唤起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要在温度计上表示温度,首先要确定0℃的位置。使学生明确感悟到:温度中,0℃是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比0℃高的温度用正数表示,比0℃低则用负数表示。其二、学生动手操作,兴趣盎然,既将正数、负数、零有机地整合到了一个新的概念框架中,实现了对0的再认识,又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了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难点。

在学生理性认识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后,我再出示哈尔滨-10℃,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思考:-4℃和-10℃相比,哪个更冷?再出示中国最冷的城市:漠河-30℃和地球表面的最低气温南极:-88.3℃,用自己的表情和动作来表示越来越冷的感受。这不仅将负数大小的比较等知识很好地渗透进来,而且又能体现在生活中学数学的理念。

在进行数轴的练习教学时,我们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数轴教学是一个难点。于是,我利用温度计教具的优势,将温度计横着放,告诉学生这就像一条数轴,中间是0,让学生说出负数在0的哪边,正数在0的哪边。这样,学生不仅能形象的通过温度计教具,深刻地理解正数、0、负数三者之间的关系,又能渗透区间、极限等数学思想。

第三个环节:回归生活,拓展应用——应用负数。

既然负数是生活中发现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在练习环节,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生活中的信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自己身边的问题,使练习变的既有趣又有用。我设计了三种练习:

1、基础性练习。比如去五楼开会和到地下一楼,应按哪个键?学生一看,这的确是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教师这时还可以运用旅游景点的海拔高度让学生再次感受“负数真的是无处不在”啊!多样化的练习,既不枯燥,又检查了学生对负数的理解。

2、形成性练习。比如上课时教师和学生可以演示方位中的负数。教师向北走几步,学生应该向南走几步等,这些不仅针对教学重点“用正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量”,而且又紧密联系生活,学生好学、乐学。

3、拓展性练习。我借助“刘翔”这个不仅是小学生会关注,大人会关注,乃至全世界人都会关注的人物跨栏成绩的研究,播放“2004年雅典夺冠录像”,一下子把学生的积极性提到最高处。当时风速是每秒-0.4米,为什么说要说-0.4米呢?给予学生讨论的空间,并用肢体语言表示出来。然后借助两位同学的表演,相对而跑,揭示出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数。再让学生想想如果风速是每秒+0.4米呢,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这些有价值性的问题,我想,学生愿意去思考,在思考中学数学,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第四个环节:课堂总结、知识延伸——拓展负数。

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我相信,由于教师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开放、宽松的“舞台”,学生就能熟练轻松地总结知识。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课后我让学生写一篇以《生活中的负数》为题的数学日记,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然后,通过课件介绍有关负数的小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祖先是最早认识和使用负数的,这是多么的了不起啊!最后,以一句赠语激励大家: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其实学习就像今天认识的正数、负数一样,不进则退。但愿每位同学都能像逆水中的小舟一样勇往直前,早日到达成功的彼岸!这样不仅能给课堂画上圆满的句号,又能充分的体现数学学科的人文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科的无穷魅力。

五、预计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知识性目标方面应该能够很好地落实,同时学生对所学过的数也能初步地形成知识系统,对负数的知识也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情感性目标也应能落实得比较到位。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习过程时,其聪明才智才能得以发挥出来。任何学习都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理解了。可见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方式。

以上就是我对《认识负数》这一课认真设计后的个人想法和观点。还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教,谢谢!


负数的认识说课稿(2)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认识负数》,它是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将负数的认识安排在第二学段“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从《课标》中可以发现,本课的学习,意在让学生感受负数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没有复杂的概念与计算,知识层次比较浅。因此我认为,如何充分地展现负数的魅力,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是教师在设计本课时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教材分析

在认真研读教材后,我改变了教科书原有的编排。教材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用“气温”和“海拔”这两个熟悉的情境,让学生认识负数和理解负数。而在我以前的教学过程中,效果并不理想。所以,我萌发了一个大胆地设想,那就是:改变原有的编排,整合学习内容,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经历进行教学,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此,我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了解正数与负数是实际需要的,掌握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会初步应用正负数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2、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正数、负数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方面:

①、从实际问题引入正数、负数,然后通过实例巩固,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②、根据新课程标准新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思想,我想通过正负数的教学,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

③、通过对负数有关知识的介绍,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运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并能对三者初步进行大小比较。

四、说教学环节以及设计意图

为了能很好地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分别是:1、巧设情境、感知引入——引出负数;2、体验内化、探求新知——认识负数;3、回归生活,拓展应用——应用负数;4、课堂总结、知识延伸——拓展负数。下面,我就来具体阐述教学环节以及我的设计意图。

在课前我准备一个热身游戏,叫做《我反,我反,我反反反》,其意图有两点:一、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和教师都得到放松,二、又与我们今天所学的负数有直接联系,能迅速地把学生带入到“相反”的意义中,为接下的学习做铺垫。下面,我来说说

第一个环节:巧设情境、感知引入——引出负数

我们都知道:课堂应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给予她火种的是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于是,我改变原有课本呈现三个城市的温度教学,一开始,就抛出一个思维价值很高的问题:“老师说几件事,把你所听到的数据信息记录下来,独立思考,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记录,关键是让别人一眼就能看明白。”这些数据信息是我精心准备的:比赛中进球丢球、学生的转进转出、生意的盈利亏损。创设这三个情境,其目的有两个:一、这些情境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比教材中的温度学习更有兴趣。二、这些情境隐含了本节课的重点,用正负数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我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比如有用符号“√”“×”来表示,还可能会用“笑脸”,“哭脸”,当然也有学生就用正数、负数来表示。虽然他们的答案形式各样,但都有本质上的联系,我紧接又抛出一个价值很高的问题:刚才大家表达的只能自己明白,能不能找到一个统一的记录方法呢?于是动态生成里学习目标:认识负数,用正负数来表示意义相反的量。不惊让人觉得“负数”真是一场“及时雨”啊!这样的引入,学生自身产生“需要找到一种统一的形式”的内需,这时的学习,已经由被动化主动,同时,也让学生体验了由具体到抽象的符号化、数学化过程,认识也逐渐从模糊到清晰。这样的过程更让学生简约地经历了人类探索负数的历程,实现了数学学习的再创造。

引出负数后,我直接描述性的介绍,像什么样的数叫正数、像什么样的数叫负数。俗话说得好:不要认为学生是一张白纸,是一无所知,教师该放手时就放手,该出手时就出手。当学生知道它们的概念后,就能很快的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接着,我通过“快速抢答并判断”的游戏来刺激学生的思维,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不知不觉中让学生熟练的掌握知识。还可以通过:“你能写出几个正数和负数”的练习,让学生体会正数和负数无限、对应等数学思想。现在新课标也注重要加强学生的基本数学思想。我想在此,这些数学思想已经无形地渗透其中。

第二个环节:体验内化、探求新知——认识负数

我利用课件播放中央电视台某日的天气预报,要求学生记录上述信息后,引导学生明白在生活中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初步明确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不同表示方法。在介绍完温度计的基本知识后,让学生动手拨出上海4℃和北京-4℃,也就是零下4℃。不要小看学生拨一拨这个环节,我们教材是直接呈现三个城市的温度,让学生自己读出来。而我创造性地改变教材,其目的有两层意思:一、由静态化为动态,通过小小的“拨”,唤起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要在温度计上表示温度,首先要确定0℃的位置。使学生明确感悟到:温度中,0℃是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比0℃高的温度用正数表示,比0℃低则用负数表示。其二、学生动手操作,兴趣盎然,既将正数、负数、零有机地整合到了一个新的概念框架中,实现了对0的再认识,又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了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难点。

在学生理性认识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后,我再出示哈尔滨-10℃,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思考:-4℃和-10℃相比,哪个更冷?再出示中国最冷的城市:漠河-30℃和地球表面的最低气温南极:-88.3℃,用自己的表情和动作来表示越来越冷的感受。这不仅将负数大小的比较等知识很好地渗透进来,而且又能体现在生活中学数学的理念。

在进行数轴的练习教学时,我们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数轴教学是一个难点。于是,我利用温度计教具的优势,将温度计横着放,告诉学生这就像一条数轴,中间是0,让学生说出负数在0的哪边,正数在0的哪边。这样,学生不仅能形象的通过温度计教具,深刻地理解正数、0、负数三者之间的关系,又能渗透区间、极限等数学思想。

第三个环节:回归生活,拓展应用——应用负数。

既然负数是生活中发现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在练习环节,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生活中的信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自己身边的问题,使练习变的既有趣又有用。我设计了三种练习:

1、基础性练习。比如去五楼开会和到地下一楼,应按哪个键?学生一看,这的确是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教师这时还可以运用旅游景点的海拔高度让学生再次感受“负数真的是无处不在”啊!多样化的练习,既不枯燥,又检查了学生对负数的理解。

2、形成性练习。比如上课时教师和学生可以演示方位中的负数。教师向北走几步,学生应该向南走几步等,这些不仅针对教学重点“用正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量”,而且又紧密联系生活,学生好学、乐学。

3、拓展性练习。我借助“刘翔”这个不仅是小学生会关注,大人会关注,乃至全世界人都会关注的人物跨栏成绩的研究,播放“2004年雅典夺冠录像”,一下子把学生的`积极性提到最高处。当时风速是每秒-0.4米,为什么说要说-0.4米呢?给予学生讨论的空间,并用肢体语言表示出来。然后借助两位同学的表演,相对而跑,揭示出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数。再让学生想想如果风速是每秒+0.4米呢,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这些有价值性的问题,我想,学生愿意去思考,在思考中学数学,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第四个环节:课堂总结、知识延伸——拓展负数。

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我相信,由于教师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开放、宽松的“舞台”,学生就能熟练轻松地总结知识。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课后我让学生写一篇以《生活中的负数》为题的数学日记,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然后,通过课件介绍有关负数的小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祖先是最早认识和使用负数的,这是多么的了不起啊!最后,以一句赠语激励大家: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其实学习就像今天认识的正数、负数一样,不进则退。但愿每位同学都能像逆水中的小舟一样勇往直前,早日到达成功的彼岸!这样不仅能给课堂画上圆满的句号,又能充分的体现数学学科的人文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科的无穷魅力。

五、预计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知识性目标方面应该能够很好地落实,同时学生对所学过的数也能初步地形成知识系统,对负数的知识也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情感性目标也应能落实得比较到位。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习过程时,其聪明才智才能得以发挥出来。任何学习都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理解了。可见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方式。

以上就是我对《认识负数》这一课认真设计后的个人想法和观点。还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教,谢谢!


负数的认识说课稿(3)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相反意义的量,了解负数的意义。知道负数的写法、读法,初步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量。

2.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过程,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3.感受正负数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感悟正、负数的意义,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感悟负数的意义以及0的涵义。

教学准备:温度计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看图、观察。充分体验5℃与-5℃的含义

①师:从这副图上上你看到了什么?

生:小女孩、房屋、还有一个温度计。

师:你知道温度计是干什么用的吗?

生:测量温度。

师:关于温度计你知道哪些?

生说。

师:你把老师要讲的都作了一一解释,而且讲得非常好,很不错,可以当小老师了。

②师:我们再来看,从这副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与第一幅图比有什么不同?

生:这副图温度是0℃了,小男孩穿得厚些了,屋檐上结了冰。

师:0℃了,0℃有什么感觉?

生:很冷了,结冰了。

师:我们科学上规定,把自然状态下水刚开始结冰时的温度规定为0℃,这是有点冷了。

③师:我们再来看下一幅图,从这副图上你看到了什么?与前两幅图比,又有什么不一样?

生:下雪了,这时是零下5℃了。

师:零下5℃什么意思?

生:就是比0℃还要低。

师:你能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它表示出来吗?

生表示。

师:为什么要这样表示?

生说。

师:真不错,你表示得和数学家表示的一模一样,大家也来说说,这样表示有什么好处?

生:简单、方便、容易写。

④好,我们继续来看,这副图与前几幅图比,又有什么变化?

生:更冷了,都零下10℃了。

师:零下10℃怎么表示?

生表示。

师:与前面的-5℃比哪个温度低?

生:-10℃低。

师:为什么?

生说。

像这样的数,我们把它叫什么?——负数。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负数”。(板书)

二、展开

1.师:用负数来表示温度,大家在哪里看到过?

生:天气预报上。

生其他地方。

师:我从电视上收集来一组气温,我们来看看。

说说各个城市那天的温度分别是几度?

课件

师:武汉5℃,你能在气温计上找到它的位置吗?

师:北京-5℃,你能在气温计上找到它的位置吗?

生:标不出来,必须先找到0℃的位置。

师:为什么?

生说。

学生标出温度。

2.现在老师把这个温度计倒过来,在黑板上画了条线段表示温度计0刻度左边表示低,右边表示高,可以用箭头来表示。你能指指各城市的温度在什么地方吗?

生指。

师:仔细观察这些温度,把这些温度分分类,你准备怎么分?

生分类。

师:像这一类数,比0小的叫——负数,前面像减号的叫“负号”。

比如:-8℃-5℃-1℃跟它相对的,比0大的这一类就叫正数,为了清晰地表示出来,有些时候数字前面写上“+”,读作正号。比如:+1+4+5+8。这些数都比0大,为了方便我们可以把“+”省略不写,负数都比0小,负号能省略吗?这里和0一样大的0是什么?

生:是正数。

师:我们刚才数比0大的数是正数,它比0大了吗?

生;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师:我们再来看哪个城市最热?哪个城市最冷?

生说。

师:如果从低到高把这些温度排列起来,你会怎么排?

生排列温度。

师:0℃是上海。哪个城市比上海低,低几度?

生:-1℃比0℃低,低1℃。-3℃比0℃低,低3℃。-10℃比0℃低,低10℃。

师:北京是-5℃,哪个城市比它低,低几度?哪个城市比它高,高几度?

师:刚才在比温度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说。

三.进一步深入

1.师:除了在温度上可以用负数来表示以外,你还在哪里看到过负数?

生举例。

师:我也收集了一些,看

股市图

师:这是电视上看来的信息,是当天的股市信息,这里有负数吗?表示什么意思?

生说。

如果你爸妈想去买里面的股票投资,你会建议你爸妈买什么股票呢?

1.我们再来看看,这是从上下载来的“之最”——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海拔什么意思你知道吗?

生:海平面到山顶的高度。

师:为了比较高度,国际上统一以海平面为基准,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出8848米。

师:最低的地方是新疆吐鲁番,海拔-155米,什么意思?

生说。

3.除了以上有负数外,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很多负数。

用0表示迪迪的位置,迪迪左边4.5米的位置用+4.5米表示,那么-4.5米就可以表示。

如果迪迪上面4.5米的位置用+4.5米表示,那么-4.5米就可以表示。

如果迪迪右边4.5米的位置用+4.5米表示,那么-4.5米就可以表示。

如果迪迪下面4.5米的位置用+4.5米表示,那么-4.5米就可以表示。

师:同样是-4.5米,怎么一会儿表示左,一会儿表示右,一会儿表示上,一会儿又表示下了呢?为什么表示的意思会不同呢?

生说。

师:你的意思师说前面正数表示的意思变了。所以与它相反的负数表示意思也变了。只要与前面的意思相反就可以了。

四.刚才我们认识了很多负数,同学们认真想一想,负数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数?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生说。

师:大家自己发现了很多,说起负数,是值得我们人骄傲自豪的,因为是最早发现、使用负数的国家,我们来看:(课件出示史料)

师:看完之后,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学生说一说。

五.举例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量要用正数与负数来表示。

六.应用负数练习

1.请你当个“小管家”

下图是我家收支情况,请你在表格内用正负数记录我家的收支情况。

课件展示

2.最后出一道思考题请同学们思考。

上次开运动会,我们班王璐杰以秒的成绩,获得了60米冠军,当时的风速是-0.04秒,这里风速-0.04秒是怎么回事?

学生说一说

师:如果当时风速是0.04秒的话,王璐杰跑步的成绩将会怎么样?


负数的认识说课稿(4)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负数产生的过程、意义,对负数有初步的了解。

2、使学生会正确的读写负数。

3、能对生活中的负数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负数。

教学难点:

理解负数的含义。

教学关键:

结合具体情境,说明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过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说以说对温度的认识。

①可以结合天气预报。

②说一说“零下××度”使什么意思,怎样表示呢?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新朋友----负数。

二、探求新知:

1、教学例1

①实物投影呈现课文情景图,说一说从图上你看到了那些信息?你还想知道什么?

②学生观察,自由汇报。

A、教室内的温度是16℃。

B、雪地上的温度是-16℃。

C、“℃”表示什么?

D、“16℃”和“-16℃”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E、“-”是什么符号?表示什么?

③针对上边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A在小组中说自己的想法和认识。

B全体汇报交流,认知结果。

C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简要说明:“°”表示度,“℃”表示慑氏度,零下16℃用“-16℃”表示,“-”是负号,在这里表示比零度还低。16℃表示零上16℃。

2、教学例2

①出示银行存折数据,统一说出这些数各表示什么呢?

②以“500”和“-500”为例,说明什么是相反意义的量。(500表示存入,-500表示支出)

3、认识负数。

①联系16℃和-16℃,500和-500说一说体会。

②什么是负数?

③教学负数的读写法。

④什么是正数?

⑤关于正数前的“+”可以省略的指导,强调负数的负号不能省略。

⑥关于“0”的认识(非正也非负)

⑦你能写出几个负数吗?组内订正。

⑧指导看书,画一画,记一记。(要看课后资料)

三、巩固提高:

1、完成“做一做”

第一题,独立完成,组内订正。

第二题,介绍“海拔高度”再同桌完成。

2、练习二第一题。

边度边想边填,组内订正。

3、验收:练习二第2、3题,集体订正。

4、思考:-2○3,5○-5

四、

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板书设计:

负数

例1:16℃:读作:正十六摄氏度。

-16℃:读作:负十六摄氏度。

例2、500元:存入

-500元:支出

负数表示和正数相反意义的量。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负数的认识说课稿(5)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认识负数》,它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习一些负数的知识,有助于理解生活中负数的应用,拓宽数学视野。同时还能扩展对数的认识,更好地理解自然数、整数的意义。因此《新课程标准》将负数的认识调整到第二学段“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

教材选用了“气温”和“海拔”这两个熟悉的情境,教学负数的意义,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掌握负数的读、写法。在认真研读教材后,我认为学生对“海拔”的认识比较陌生而且有难度,所以,改变了教科书原有的编排,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水果批发市场的物品记录单引入教材,让学生从熟悉的情境中探究负数的知识。同时将“海拔”高度等知识在练习应用中呈现出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

我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设计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认识负数,能认、读、写负数。学会用正数、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创造符号表示相反意义量的过程,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相机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介绍古代中国认识和使用负数的情况,让学生体会到中国古代文明对于数学发展的卓越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特征出发,我理解本节课的:

教学重点: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能对正数、负数和0的大小进行比较。

四、说教法和学法:

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我准备采用如下的教法和学法:(1)合作探究法。教师通过设疑,引导学生合作学习,逐步启发学生探究负数意义。增强学生探索的信心,体验成功。(2)练习巩固法。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运用知识、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验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能很好地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教学分为四个板块来进行:1.巧设情境、感知引入——引出负数;2.体验内化、探求新知——认识负数;3.回归生活,拓展应用——应用负数;4.课堂总结、知识延伸——拓展负数。下面,我就来具体阐述教学环节以及我的设计意图。

一、巧设情境、感知引入——引出负数;

课前我设计一个热身游戏,名字叫《截然相反》。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语言,说一句相反的话。比如:上――下、哭――笑、向前走2步――向后退2步、转来了2名同学――转走两个同学、存了300元――取出300元、运进2吨――运出2吨等等。这样设计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又与所学的负数有直接联系,能迅速地把学生带入到“相反”的意义中,为负数的学习做好铺垫。

数学来源于生活,作为教者应在课堂上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给予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课的开始,利用课件,创设水果批发市场的情境:运进苹果2吨,运出香梨2吨。从管理员小王的物品进出单入手,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运进2吨”、“运出2吨”,比比谁记录得既简洁又准确,让人看了一目了然。开放性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有的用符号“√”,“×”、相反方向的箭头;有的用“笑脸”,“哭脸”;还有的用文字说明等,当然也有学生用正数、负数尝试着区分。虽然学生的答案丰富多彩,但本质上都与正、负数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适时地引出负数的数学史话,向学生展示在历史的长河中,数学家们对负数探索与研究。

在欣赏数学史话的同时,我引导学生适时反思:在这么多方法中,你最欣赏第几种?通过反思与追问,寻求统一、简洁、通用的方法。这样的设计实现了数学学习的再创造,学生由被动化主动,简约地经历了人类探索负数的历程,体验了由具体到抽象的数学化过程,并逐步符号化,学生认识逐渐清晰。

然后利用课件,让学生感受中国是最早认识和使用负数的国家,并描述性的介绍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以及它们的读法与写法。

二、体验内化、探求新知——认识负数;

温度计是学生认识正、负数的有效载体。教学中我利用课件播放中央电视台某日的天气预报,介绍温度计的基本知识,提出两个问题:你认为温度计中哪个刻度最重要?温度计中的这两个5表示的温度一样吗?通过问题激起学生用正负数来表示的欲望。

学生的智慧在指尖上。操作练习可以深化学生的内心体验。教学时,我首先拨动温度计,让学生知道零上温度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用负数表示。接着,又设计了一个反向练习,让学生拨出上海5℃和北京-5℃,也就是零下5℃。如此,改变教材直接呈现三个城市的温度方法,让学生拨一拨,可以化静为动,通过小小的“拨”,唤起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要在温度计上表示温度,首先要确定0℃的位置,也就是在温度计中0刻度的重要性,使学生明确感悟到:温度中,0℃是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零上温度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则用负数表示。同时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兴趣盎然,既将正数、负数、零有机地整合到了一个新的概念框架中,实现了对0的再认识,又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了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教学难点。紧接着设计一个基本练习,写出三个地方的温度,这样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初步感知正数、负数的大小比较。

三、回归生活,拓展运用——应用负数。

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联,作为教师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运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达生活。在练习环节,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生活中的信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自己身边的问题,使练习变的既有趣又有用。我设计了三种练习:

1.电梯中的正负数:比如去五楼开会和到地下二楼,应按哪个键?

2.海拔中的正负数。因为学生对于海拔并不熟悉,所以,先利用课件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海平面,什么是海拔高度等,既拓展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知道高于海平面的用正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用负数表示。

3.存折中的正负数。让学生解释存折中的一些信息,并加以拓展练习,提出存折上还有多少钱这一问题,渗透正负数的运算,让学生学到实用的数学。四、课堂总结、知识延伸——拓展负数。课堂的总结和延伸可以帮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激发学习兴趣。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让学生进一步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负数,并以《生活中的负数》为题写一篇数学日记,丰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各位领导、老师: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习过程时,其聪明才智才能得以发挥出来。任何学习都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理解了。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我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学生在知识性目标方面应该能够很好地落实,同时学生对已经学过的数初步地形成知识系统,对负数的知识也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情感性目标落实到位。

以上就是我对《认识负数》这一课的设计,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老师多多指正,谢谢!


负数的认识说课稿(6)

苏教版五年级上《认识负数》说课稿

开展此课程让学生们了解正数与负数是实际需要的,掌握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会初步应用正负数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了解正数与负数是实际需要的,掌握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会初步应用正负数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一、教材分析

在认真研读教材后,我改变了教科书原有的编排。教材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用“气温”和“海拔”这两个熟悉的情境,让学生认识负数和理解负数。而在我以前的教学过程中,效果并不理想。所 以,我萌发了一个大胆地设想,那就是:改变原有的编排,整合学习内容,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经历进行教学,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此,我制定出相应的教学 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了解正数与负数是实际需要的,掌握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会初步应用正负数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2、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正数、负数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方面:

①、从实际问题引入正数、负数,然后通过实例巩固,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②、根据新课程标准新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思想,我想通过正负数的教学,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

③、通过对负数有关知识的介绍,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运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并能对三者初步进行大小比较。

四、说教学环节以及设计意图

为了能很好地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分别是:1、巧设情境、感知引入——引出负数;2、体验内化、探求新知——认识负数;3、回归生活,拓展应用——应用负数;4、课堂总结、知识延伸——拓展负数。下面,我就来具体阐述教学环节以及我的设计意图。

在课前我准备一个热身游戏,叫做《我反,我反,我反反反》,其意图有两点:一、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和教师都得到放松,二、又与我们今天所学的负数有直接联系,能迅速地把学生带入到“相反”的意义中,为接下的学习做铺垫。下面,我来说说

第一个环节:巧设情境、感知引入——引出负数

我们都知道:课堂应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给予她火种的是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于是,我改变原有课本呈现三个城市的温度教学,一开始,就抛出一个思维价值很高的问题:“老师说几件事,把你所听到的数据信息记录下来,独立思考,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记录,关键是让别人一眼就能看明白。”这些数据信息是我精心准备的:比赛中进球丢球、学生的转进转出、生意的盈利亏损。创设这三个情境,其目的有两个:一、这些情境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比教材中的温度学习更有兴趣。二、这些情境隐含了本节课的重点,用正负数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我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比如有用符号“√”“×”来表示,还可能会用“笑脸”, “哭脸”,当然也有学生就用正数、负数来表示。虽然他们的答案形式各样,但都有本质上的联系,我紧接又抛出一个价值很高的问题:刚才大家表达的只能自己明白,能不能找到一个统一的记录方法呢?于是动态生成里学习目标:认识负数,用正负数来表示意义相反的量。不惊让人觉得“负数”真是一场“及时雨”啊!这样的引入,学生自身产生“需要找到一种统一的形式”的内需,这时的学习,已经由被动化主动,同时,也让学生体验了由具体到抽象的符号化、数学化过程,认识也逐渐从模糊到清晰。这样的过程更让学生简约地经历了人类探索负数的历程,实现了数学学习的再创造。

引出负数后,我直接描述性的介绍,像什么样的数叫正数、像什么样的数叫负数。俗话说得好:不要认为学生是一张白纸,是一无所知,教师该放手时就放手,该出手时就出手。当学生知道它们的概念后,就能很快的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接着,我通过“快速抢答并判断”的游戏来刺激学生的思维,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不知不觉中让学生熟练的掌握知识。还可以通过:“你能写出几个正数和负数”的练习,让学生体会正数和负数无限、对应等数学思想。现在新课标也注重要加强学生的基本数学思想。我想在此,这些数学思想已经无形地渗透其中。

第二个环节:体验内化、探求新知——认识负数

我利用课件播放中央电视台某日的天气预报,要求学生记录上述信息后,引导学生明白在生活中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初步明确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不同表示方法。在介绍完温度计的基本知识后,让学生动手拨出上海4℃和北京-4℃,也就是零下4℃。不要小看学生拨一拨这个环节,我们教材是直接呈现三个城市的温度,让学生自己读出来。而我创造性地改变教材,其目的有两层意思:一、由静态化为动态,通过小小的“拨”,唤起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要在温度计上表示温度,首先要确定0℃的位置。使学生明确感悟到:温度中, 0℃是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比0℃高的温度用正数表示,比0℃低则用负数表示。其二、学生动手操作,兴趣盎然,既将正数、负数、零有机地整合到了一个新的概念框架中,实现了对0的再认识,又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了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难点。

在学生理性认识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后,我再出示哈尔滨-10℃,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思考:-4℃和-10℃相比,哪个更冷?再出示中国最冷的城市:漠河-30℃和地球表面的最低气温南极: -88.3℃,用自己的表情和动作来表示越来越冷的感受。这不仅将负数大小的比较等知识很好地渗透进来,而且又能体现在生活中学数学的理念。

在进行数轴的练习教学时,我们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数轴教学是一个难点。于是,我利用温度计教具的优势,将温度计横着放,告诉学生这就像一条数轴,中间是0,让学生说出负数在0的哪边,正数在0的哪边。这样,学生不仅能形象的通过温度计教具,深刻地理解正数、0、负数三者之间的关系,又能渗透区间、极限等数学思想。

第三个环节:回归生活,拓展应用——应用负数。

既然负数是生活中发现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在练习环节,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生活中的信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自己身边的问题,使练习变的既有趣又有用。我设计了三种练习:

1、基础性练习。比如去五楼开会和到地下一楼,应按哪个键?学生一看,这的确是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教师这时还可以运用旅游景点的海拔高度让学生再次感受“负数真的是无处不在”啊!多样化的练习,既不枯燥,又检查了学生对负数的理解。

2、形成性练习。比如上课时教师和学生可以演示方位中的负数。教师向北走几步,学生应该向南走几步等,这些不仅针对教学重点“用正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量”,而且又紧密联系生活,学生好学、乐学。

3、拓展性练习。我借助“刘翔”这个不仅是小学生会关注,大人会关注,乃至全世界人都会关注的人物跨栏成绩的研究,播放 “2004年雅典夺冠录像”,一下子把学生的积极性提到最高处。当时风速是每秒-0.4米,为什么说要说-0.4米呢?给予学生讨论的空间,并用肢体语言表示出来。然后借助两位同学的表演,相对而跑,揭示出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数。再让学生想想如果风速是每秒+0.4米呢,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这些有价值性的问题,我想,学生愿意去思考,在思考中学数学,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第四个环节:课堂总结、知识延伸——拓展负数。

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我相信,由于教师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开放、宽松的“舞台”,学生就能熟练轻松地总结知识。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课后我让学生写一篇以《生活中的负数》为题的数学日记,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然后,通过课件介绍有关负数的小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祖先是最早认识和使用负数的,这是多么的了不起啊!最后,以一句赠语激励大家: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其实学习就像今天认识的正数、负数一样,不进则退。但愿每位同学都能像逆水中的小舟一样勇往直前,早日到达成功的彼岸!这样不仅能给课堂画上圆满的句号,又能充分的体现数学学科的人文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科的无穷魅力。

五、预计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知识性目标方面应该能够很好地落实,同时学生对所学过的数也能初步地形成知识系统,对负数的知识也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情感性目标也应能落实得比较到位。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习过程时,其聪明才智才能得以发挥出来。任何学习都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理解了。可见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方式。

以上就是我对《认识负数》这一课认真设计后的个人想法和观点。还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教,谢谢!


负数的认识说课稿(7)

《认识负数》教师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认识负数》,它是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将负数的认识安排在第二学段“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从《课标》中可以发现,本课的学习,意在让学生感受负数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没有复杂的概念与计算,知识层次比较浅。因此我认为,如何充分地展现负数的魅力,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是教师在设计本课时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教材分析

在认真研读教材后,我改变了教科书原有的编排。教材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用“气温”和“海拔”这两个熟悉的情境,让学生认识负数和理解负数。而在我以前的教学过程中,效果并不理想。所 以,我萌发了一个大胆地设想,那就是:改变原有的编排,整合学习内容,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经历进行教学,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此,我制定出相应的教学 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了解正数与负数是实际需要的,掌握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会初步应用正负数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2、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正数、负数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方面:

①、从实际问题引入正数、负数,然后通过实例巩固,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②、根据新课程标准新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思想,我想通过正负数的教学,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

③、通过对负数有关知识的介绍,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运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并能对三者初步进行大小比较。

四、说教学环节以及设计意图

为了能很好地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分别是:1、巧设情境、感知引入——引出负数;2、体验内化、探求新知——认识负数;3、回归生活,拓展应用——应用负数;4、课堂总结、知识延伸——拓展负数。下面,我就来具体阐述教学环节以及我的设计意图。

在课前我准备一个热身游戏,叫做《我反,我反,我反反反》,其意图有两点:一、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和教师都得到放松,二、又与我们今天所学的负数有直接联系,能迅速地把学生带入到“相反”的意义中,为接下的学习做铺垫。下面,我来说说

第一个环节:巧设情境、感知引入——引出负数

我们都知道:课堂应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给予她火种的是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于是,我改变原有课本呈现三个城市的温度教学,一开始,就抛出一个思维价值很高的问题:“老师说几件事,把你所听到的数据信息记录下来,独立思考,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记录,关键是让别人一眼就能看明白。”这些数据信息是我精心准备的:比赛中进球丢球、学生的转进转出、生意的盈利亏损。创设这三个情境,其目的有两个:一、这些情境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比教材中的温度学习更有兴趣。二、这些情境隐含了本节课的重点,用正负数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我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比如有用符号“√”“×”来表示,还可能会用“笑脸”, “哭脸”,当然也有学生就用正数、负数来表示。虽然他们的答案形式各样,但都有本质上的联系,我紧接又抛出一个价值很高的问题:刚才大家表达的只能自己明白,能不能找到一个统一的记录方法呢?于是动态生成里学习目标:认识负数,用正负数来表示意义相反的量。不惊让人觉得“负数”真是一场“及时雨”啊!这样的引入,学生自身产生“需要找到一种统一的形式”的内需,这时的学习,已经由被动化主动,同时,也让学生体验了由具体到抽象的符号化、数学化过程,认识也逐渐从模糊到清晰。这样的过程更让学生简约地经历了人类探索负数的历程,实现了数学学习的再创造。

引出负数后,我直接描述性的介绍,像什么样的数叫正数、像什么样的数叫负数。俗话说得好:不要认为学生是一张白纸,是一无所知,教师该放手时就放手,该出手时就出手。当学生知道它们的概念后,就能很快的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接着,我通过“快速抢答并判断”的游戏来刺激学生的思维,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不知不觉中让学生熟练的掌握知识。还可以通过:“你能写出几个正数和负数”的练习,让学生体会正数和负数无限、对应等数学思想。现在新课标也注重要加强学生的基本数学思想。我想在此,这些数学思想已经无形地渗透其中。

第二个环节:体验内化、探求新知——认识负数

我利用课件播放中央电视台某日的天气预报,要求学生记录上述信息后,引导学生明白在生活中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初步明确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不同表示方法。在介绍完温度计的基本知识后,让学生动手拨出上海4℃和北京-4℃,也就是零下4℃。不要小看学生拨一拨这个环节,我们教材是直接呈现三个城市的温度,让学生自己读出来。而我创造性地改变教材,其目的有两层意思:一、由静态化为动态,通过小小的“拨”,唤起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要在温度计上表示温度,首先要确定0℃的位置。使学生明确感悟到:温度中, 0℃是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比0℃高的温度用正数表示,比0℃低则用负数表示。其二、学生动手操作,兴趣盎然,既将正数、负数、零有机地整合到了一个新的概念框架中,实现了对0的再认识,又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了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难点。

在学生理性认识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后,我再出示哈尔滨-10℃,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思考:-4℃和-10℃相比,哪个更冷?再出示中国最冷的城市:漠河-30℃和地球表面的最低气温南极: -88.3℃,用自己的表情和动作来表示越来越冷的感受。这不仅将负数大小的比较等知识很好地渗透进来,而且又能体现在生活中学数学的理念。

在进行数轴的练习教学时,我们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数轴教学是一个难点。于是,我利用温度计教具的优势,将温度计横着放,告诉学生这就像一条数轴,中间是0,让学生说出负数在0的哪边,正数在0的哪边。这样,学生不仅能形象的通过温度计教具,深刻地理解正数、0、负数三者之间的关系,又能渗透区间、极限等数学思想。

第三个环节:回归生活,拓展应用——应用负数。

既然负数是生活中发现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在练习环节,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生活中的信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自己身边的问题,使练习变的既有趣又有用。我设计了三种练习:

1、基础性练习。比如去五楼开会和到地下一楼,应按哪个键?学生一看,这的.确是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教师这时还可以运用旅游景点的海拔高度让学生再次感受“负数真的是无处不在”啊!多样化的练习,既不枯燥,又检查了学生对负数的理解。

2、形成性练习。比如上课时教师和学生可以演示方位中的负数。教师向北走几步,学生应该向南走几步等,这些不仅针对教学重点“用正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量”,而且又紧密联系生活,学生好学、乐学。

3、拓展性练习。我借助“刘翔”这个不仅是小学生会关注,大人会关注,乃至全世界人都会关注的人物跨栏成绩的研究,播放 “2004年雅典夺冠录像”,一下子把学生的积极性提到最高处。当时风速是每秒-0.4米,为什么说要说-0.4米呢?给予学生讨论的空间,并用肢体语言表示出来。然后借助两位同学的表演,相对而跑,揭示出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数。再让学生想想如果风速是每秒+0.4米呢,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这些有价值性的问题,我想,学生愿意去思考,在思考中学数学,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第四个环节:课堂总结、知识延伸——拓展负数。

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我相信,由于教师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开放、宽松的“舞台”,学生就能熟练轻松地总结知识。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课后我让学生写一篇以《生活中的负数》为题的数学日记,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然后,通过课件介绍有关负数的小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祖先是最早认识和使用负数的,这是多么的了不起啊!最后,以一句赠语激励大家: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其实学习就像今天认识的正数、负数一样,不进则退。但愿每位同学都能像逆水中的小舟一样勇往直前,早日到达成功的彼岸!这样不仅能给课堂画上圆满的句号,又能充分的体现数学学科的人文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科的无穷魅力。

五、预计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知识性目标方面应该能够很好地落实,同时学生对所学过的数也能初步地形成知识系统,对负数的知识也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情感性目标也应能落实得比较到位。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习过程时,其聪明才智才能得以发挥出来。任何学习都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理解了。可见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方式。

以上就是我对《认识负数》这一课认真设计后的个人想法和观点。还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教,谢谢!


负数的认识说课稿(8)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认识负数》说课稿范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下午好!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认识负数》,它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习一些负数的知识,有助于理解生活中负数的应用,拓宽数学视野。同时还能扩展对数的认识,更好地理解自然数、整数的意义。因此《新课程标准》将负数的认识调整到第二学段“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

教材选用了“气温”和“海拔”这两个熟悉的情境,教学负数的意义,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掌握负数的读、写法。在认真研读教材后,我认为学生对“海拔”的认识比较陌生而且有难度,所以,改变了教科书原有的编排,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水果批发市场的物品记录单引入教材,让学生从熟悉的情境中探究负数的知识。同时将“海拔”高度等知识在练习应用中呈现出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

我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设计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认识负数,能认、读、写负数。学会用正数、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创造符号表示相反意义量的过程,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相机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介绍古代中国认识和使用负数的情况,让学生体会到中国古代文明对于数学发展的卓越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特征出发,我理解本节课的

教学重点: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能对正数、负数和0的大小进行比较。

四、说教法和学法:

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我准备采用如下的教法和学法: (1)合作探究法。教师通过设疑,引导学生合作学习,逐步启发学生探究负数意义。增强学生探索的信心,体验成功。(2)练习巩固法。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运用知识、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验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能很好地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教学分为四个板块来进行:1.巧设情境、感知引入——引出负数;2.体验内化、探求新知——认识负数;3.回归生活,拓展应用——应用负数;4.课堂总结、知识延伸——拓展负数。下面,我就来具体阐述教学环节以及我的设计意图。

一、巧设情境、感知引入——引出负数;

课前我设计一个热身游戏,名字叫《截然相反》。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语言,说一句相反的话。比如:上――下、哭――笑、向前走2步――向后退2步、转来了2名同学――转走两个同学、存了300元――取出300元、运进2吨――运出2吨等等。这样设计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又与所学的负数有直接联系,能迅速地把学生带入到“相反”的意义中,为负数的学习做好铺垫。

数学来源于生活,作为教者应在课堂上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给予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课的开始,利用课件,创设水果批发市场的情境:运进苹果2吨,运出香梨2吨。从管理员小王的物品进出单入手,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运进2吨”、“运出2吨”,比比谁记录得既简洁又准确,让人看了一目了然。开放性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有的用符号“√”,“×”、相反方向的箭头;有的用“笑脸”,“哭脸”;还有的用文字说明等,当然也有学生用正数、负数尝试着区分。虽然学生的答案丰富多彩,但本质上都与正、负数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适时地引出负数的数学史话,向学生展示在历史的长河中,数学家们对负数探索与研究。

在欣赏数学史话的同时,我引导学生适时反思:在这么多方法中,你最欣赏第几种?通过反思与追问,寻求统一、简洁、通用的方法。这样的设计实现了数学学习的再创造,学生由被动化主动,简约地经历了人类探索负数的历程,体验了由具体到抽象的数学化过程,并逐步符号化,学生认识逐渐清晰。

然后利用课件,让学生感受中国是最早认识和使用负数的国家,并描述性的介绍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以及它们的读法与写法。

二、体验内化、探求新知——认识负数;

温度计是学生认识正、负数的有效载体。教学中我利用课件播放中央电视台某日的天气预报,介绍温度计的基本知识,提出两个问题:你认为温度计中哪个刻度最重要?温度计中的这两个5表示的温度一样吗?通过问题激起学生用正负数来表示的欲望。

学生的智慧在指尖上。操作练习可以深化学生的内心体验。教学时,我首先拨动温度计,让学生知道零上温度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用负数表示。接着,又设计了一个反向练习,让学生拨出上海5℃和北京-5℃,也就是零下5℃。如此,改变教材直接呈现三个城市的温度方法,让学生拨一拨,可以化静为动,通过小小的“拨”,唤起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要在温度计上表示温度,首先要确定0℃的位置,也就是在温度计中0刻度的重要性,使学生明确感悟到:温度中,0℃是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零上温度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则用负数表示。同时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兴趣盎然,既将正数、负数、零有机地整合到了一个新的概念框架中,实现了对0的'再认识,又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了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教学难点。紧接着设计一个基本练习,写出三个地方的温度,这样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初步感知正数、负数的大小比较。

三、回归生活,拓展运用——应用负数。

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联,作为教师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运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达生活。在练习环节,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生活中的信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自己身边的问题,使练习变的既有趣又有用。我设计了三种练习:

1.电梯中的正负数:比如去五楼开会和到地下二楼,应按哪个键?

2.海拔中的正负数。因为学生对于海拔并不熟悉,所以,先利用课件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海平面,什么是海拔高度等,既拓展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知道高于海平面的用正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用负数表示。

3.存折中的正负数。让学生解释存折中的一些信息,并加以拓展练习,提出存折上还有多少钱这一问题,渗透正负数的运算,让学生学到实用的数学。 四、课堂总结、知识延伸——拓展负数。 课堂的总结和延伸可以帮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激发学习兴趣。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让学生进一步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负数,并以《生活中的负数》为题写一篇数学日记,丰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 各位领导、老师: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习过程时,其聪明才智才能得以发挥出来。任何学习都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理解了。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我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学生在知识性目标方面应该能够很好地落实,同时学生对已经学过的数初步地形成知识系统,对负数的知识也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情感性目标落实到位。

以上就是我对《认识负数》这一课的设计,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老师多多指正,谢谢!


负数的认识说课稿(9)

小学数学认识负数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下午好!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认识负数》,它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习一些负数的知识,有助于理解生活中负数的应用,拓宽数学视野。同时还能扩展对数的认识,更好地理解自然数、整数的意义。因此《新课程标准》将负数的认识调整到第二学段“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

教材选用了“气温”和“海拔”这两个熟悉的情境,教学负数的意义,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掌握负数的读、写法。在认真研读教材后,我认为学生对“海拔”的认识比较陌生而且有难度,所以,改变了教科书原有的编排,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水果批发市场的物品记录单引入教材,让学生从熟悉的情境中探究负数的知识。同时将“海拔”高度等知识在练习应用中呈现出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

我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设计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认识负数,能认、读、写负数。学会用正数、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创造符号表示相反意义量的过程,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相机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介绍古代中国认识和使用负数的情况,让学生体会到中国古代文明对于数学发展的卓越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特征出发,我理解本节课的

教学重点: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能对正数、负数和0的大小进行比较。

四、说教法和学法:

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我准备采用如下的教法和学法: (1)合作探究法。教师通过设疑,引导学生合作学习,逐步启发学生探究负数意义。增强学生探索的信心,体验成功。(2)练习巩固法。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运用知识、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验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能很好地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教学分为四个板块来进行:1.巧设情境、感知引入——引出负数;2.体验内化、探求新知——认识负数;3.回归生活,拓展应用——应用负数;4.课堂总结、知识延伸——拓展负数。下面,我就来具体阐述教学环节以及我的设计意图。

一、巧设情境、感知引入——引出负数;

课前我设计一个热身游戏,名字叫《截然相反》。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语言,说一句相反的话。比如:上――下、哭――笑、向前走2步――向后退2步、转来了2名同学――转走两个同学、存了300元――取出300元、运进2吨――运出2吨等等。这样设计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又与所学的负数有直接联系,能迅速地把学生带入到“相反”的意义中,为负数的学习做好铺垫。

数学来源于生活,作为教者应在课堂上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给予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课的开始,利用课件,创设水果批发市场的情境:运进苹果2吨,运出香梨2吨。从管理员小王的物品进出单入手,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运进2吨”、“运出2吨”,比比谁记录得既简洁又准确,让人看了一目了然。开放性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有的用符号“√”,“×”、相反方向的箭头;有的.用“笑脸”,“哭脸”;还有的用文字说明等,当然也有学生用正数、负数尝试着区分。虽然学生的答案丰富多彩,但本质上都与正、负数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适时地引出负数的数学史话,向学生展示在历史的长河中,数学家们对负数探索与研究。

在欣赏数学史话的同时,我引导学生适时反思:在这么多方法中,你最欣赏第几种?通过反思与追问,寻求统一、简洁、通用的方法。这样的设计实现了数学学习的再创造,学生由被动化主动,简约地经历了人类探索负数的历程,体验了由具体到抽象的数学化过程,并逐步符号化,学生认识逐渐清晰。

然后利用课件,让学生感受中国是最早认识和使用负数的国家,并描述性的介绍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以及它们的读法与写法。

二、体验内化、探求新知——认识负数;

温度计是学生认识正、负数的有效载体。教学中我利用课件播放中央电视台某日的天气预报,介绍温度计的基本知识,提出两个问题:你认为温度计中哪个刻度最重要?温度计中的这两个5表示的温度一样吗?通过问题激起学生用正负数来表示的欲望。

学生的智慧在指尖上。操作练习可以深化学生的内心体验。教学时,我首先拨动温度计,让学生知道零上温度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用负数表示。接着,又设计了一个反向练习,让学生拨出上海5℃和北京-5℃,也就是零下5℃。如此,改变教材直接呈现三个城市的温度方法,让学生拨一拨,可以化静为动,通过小小的“拨”,唤起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要在温度计上表示温度,首先要确定0℃的位置,也就是在温度计中0刻度的重要性,使学生明确感悟到:温度中,0℃是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零上温度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则用负数表示。同时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兴趣盎然,既将正数、负数、零有机地整合到了一个新的概念框架中,实现了对0的再认识,又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了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教学难点。紧接着设计一个基本练习,写出三个地方的温度,这样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初步感知正数、负数的大小比较。

三、回归生活,拓展运用——应用负数。

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联,作为教师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运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达生活。在练习环节,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生活中的信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自己身边的问题,使练习变的既有趣又有用。我设计了三种练习:

1.电梯中的正负数:比如去五楼开会和到地下二楼,应按哪个键?

2.海拔中的正负数。因为学生对于海拔并不熟悉,所以,先利用课件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海平面,什么是海拔高度等,既拓展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知道高于海平面的用正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用负数表示。

3.存折中的正负数。让学生解释存折中的一些信息,并加以拓展练习,提出存折上还有多少钱这一问题,渗透正负数的运算,让学生学到实用的数学。 四、课堂总结、知识延伸——拓展负数。 课堂的总结和延伸可以帮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激发学习兴趣。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让学生进一步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负数,并以《生活中的负数》为题写一篇数学日记,丰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 各位领导、老师: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习过程时,其聪明才智才能得以发挥出来。任何学习都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理解了。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我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学生在知识性目标方面应该能够很好地落实,同时学生对已经学过的数初步地形成知识系统,对负数的知识也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情感性目标落实到位。


负数的认识说课稿(10)

《认识负数》小学数学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认识负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并初步认识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熟悉的生活情景,来初步认识负数。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拓展学生的数概念,培养数感,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认识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负数,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负数都小于0;

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熟悉的生活情境,在亲历与合作中,体会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3:(情感目标)感受正、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结合史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体会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四)说教学理念: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习过程时,其聪明才智才能得以发挥出来。任何学习都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理解了。可见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方式。因此,这节课我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来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五)说教学具准备:

温度计、课件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本课教学中,尽可能为学生创设生活情景,为他们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展开观察、猜想、比较、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采用了小组合作形式组织教学

三、新课教学:

(一)导入

1、教师说出下面几句话,请学生一次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

向上看向前走200米电梯上升15层

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

2、认识温度计,让学生读一读温度计上的数。

(二)探求新知

1、教学例1

(1)根据例1的情况提问:零上16摄氏度用16摄氏度表示,那么零下16摄氏度可以怎样表示呢?

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

(2)思考:16摄氏度和—16摄氏度的意义是否相同?

16摄氏度是零上16摄氏度,从而使学生体会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是以0摄氏度为基准的,是一对相反意义的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明确零上16摄氏度和零下16摄氏度的写法以及读法。

2、教学例2学生自学,理解存入和支出的含义及表示法。

3、初步归纳正数和负数。

首先要求把刚才所写下的数进行分类,通过学生间的交流使学生明白像+4、19、+8844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4、—11、—7、—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

4、体会正数、负数与0的大小关系。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因此我充分利用具体的温度计和海平面的示意图,使学生体会“温度计是以0摄氏度为分界点,以上的.温度用正数表示,以下的温度用负数表示。同样,以海平面为基准,海平面以上的高度用正数表示,海平面以下的用负数表示。”启发学生思考:0是正数吗?0是负数吗?正数、负数和0比一比,他们的大小关系怎样?从而得到结论: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所有正数都大于0,所有负数都小于0。

(三)回归生活,拓展应用——应用负数。

既然负数是生活中发现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在练习环节,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生活中的信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自己身边的问题,我设计了三种练习:

1、基础性练习。做一做1和2,区分正数、负数,并能正确表示正数、负数。

2、综合练习,完成书后练习一4———6。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正数和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并能区分它们之间的大小。

3、拓展性练习。完成练习一3、7题。让学生体会负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负数的认识说课稿(11)

《认识负数》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认识负数》,它是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将负数的认识安排在第二学段“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从《课标》中可以发现,本课的学习,意在让学生感受负数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没有复杂的概念与计算,知识层次比较浅。因此我认为,如何充分地展现负数的魅力,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是教师在设计本课时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教材分析

在认真研读教材后,我改变了教科书原有的编排。教材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用“气温”和“海拔”这两个熟悉的情境,让学生认识负数和理解负数。而在我以前的教学过程中,效果并不理想。所 以,我萌发了一个大胆地设想,那就是:改变原有的编排,整合学习内容,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经历进行教学,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此,我制定出相应的教学 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了解正数与负数是实际需要的,掌握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会初步应用正负数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2、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正数、负数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方面:

①、从实际问题引入正数、负数,然后通过实例巩固,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②、根据新课程标准新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思想,我想通过正负数的教学,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

③、通过对负数有关知识的介绍,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运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并能对三者初步进行大小比较。

四、说教学环节以及设计意图

为了能很好地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分别是:1、巧设情境、感知引入——引出负数;2、体验内化、探求新知——认识负数;3、回归生活,拓展应用——应用负数;4、课堂总结、知识延伸——拓展负数。下面,我就来具体阐述教学环节以及我的设计意图。

在课前我准备一个热身游戏,叫做《我反,我反,我反反反》,其意图有两点:一、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和教师都得到放松,二、又与我们今天所学的负数有直接联系,能迅速地把学生带入到“相反”的意义中,为接下的学习做铺垫。下面,我来说说

第一个环节:巧设情境、感知引入——引出负数

我们都知道:课堂应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给予她火种的是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于是,我改变原有课本呈现三个城市的温度教学,一开始,就抛出一个思维价值很高的问题:“老师说几件事,把你所听到的数据信息记录下来,独立思考,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记录,关键是让别人一眼就能看明白。”这些数据信息是我精心准备的:比赛中进球丢球、学生的转进转出、生意的盈利亏损。创设这三个情境,其目的有两个:一、这些情境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比教材中的温度学习更有兴趣。二、这些情境隐含了本节课的重点,用正负数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我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比如有用符号“√”“×”来表示,还可能会用“笑脸”,“哭脸”,当然也有学生就用正数、负数来表示。虽然他们的答案形式各样,但都有本质上的联系,我紧接又抛出一个价值很高的问题:刚才大家表达的只能自己明白,能不能找到一个统一的记录方法呢?于是动态生成里学习目标:认识负数,用正负数来表示意义相反的量。不惊让人觉得“负数”真是一场“及时雨”啊!这样的引入,学生自身产生“需要找到一种统一的.形式”的内需,这时的学习,已经由被动化主动,同时,也让学生体验了由具体到抽象的符号化、数学化过程,认识也逐渐从模糊到清晰。这样的过程更让学生简约地经历了人类探索负数的历程,实现了数学学习的再创造。

引出负数后,我直接描述性的介绍,像什么样的数叫正数、像什么样的数叫负数。俗话说得好:不要认为学生是一张白纸,是一无所知,教师该放手时就放手,该出手时就出手。当学生知道它们的概念后,就能很快的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接着,我通过“快速抢答并判断”的游戏来刺激学生的思维,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不知不觉中让学生熟练的掌握知识。还可以通过:“你能写出几个正数和负数”的练习,让学生体会正数和负数无限、对应等数学思想。现在新课标也注重要加强学生的基本数学思想。我想在此,这些数学思想已经无形地渗透其中。

第二个环节:体验内化、探求新知——认识负数

我利用课件播放中央电视台某日的天气预报,要求学生记录上述信息后,引导学生明白在生活中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初步明确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不同表示方法。在介绍完温度计的基本知识后,让学生动手拨出上海4℃和北京-4℃,也就是零下4℃。不要小看学生拨一拨这个环节,我们教材是直接呈现三个城市的温度,让学生自己读出来。而我创造性地改变教材,其目的有两层意思:一、由静态化为动态,通过小小的“拨”,唤起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要在温度计上表示温度,首先要确定0℃的位置。使学生明确感悟到:温度中,0℃是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比0℃高的温度用正数表示,比0℃低则用负数表示。其二、学生动手操作,兴趣盎然,既将正数、负数、零有机地整合到了一个新的概念框架中,实现了对0的再认识,又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了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难点。

在学生理性认识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后,我再出示哈尔滨-10℃,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思考:-4℃和-10℃相比,哪个更冷?再出示中国最冷的城市:漠河-30℃和地球表面的最低气温南极:-88.3℃,用自己的表情和动作来表示越来越冷的感受。这不仅将负数大小的比较等知识很好地渗透进来,而且又能体现在生活中学数学的理念。

在进行数轴的练习教学时,我们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数轴教学是一个难点。于是,我利用温度计教具的优势,将温度计横着放,告诉学生这就像一条数轴,中间是0,让学生说出负数在0的哪边,正数在0的哪边。这样,学生不仅能形象的通过温度计教具,深刻地理解正数、0、负数三者之间的关系,又能渗透区间、极限等数学思想。

第三个环节:回归生活,拓展应用——应用负数。

既然负数是生活中发现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在练习环节,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生活中的信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自己身边的问题,使练习变的既有趣又有用。我设计了三种练习:

1、基础性练习。比如去五楼开会和到地下一楼,应按哪个键?学生一看,这的确是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教师这时还可以运用旅游景点的海拔高度让学生再次感受“负数真的是无处不在”啊!多样化的练习,既不枯燥,又检查了学生对负数的理解。

2、形成性练习。比如上课时教师和学生可以演示方位中的负数。教师向北走几步,学生应该向南走几步等,这些不仅针对教学重点“用正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量”,而且又紧密联系生活,学生好学、乐学。

3、拓展性练习。我借助“刘翔”这个不仅是小学生会关注,大人会关注,乃至全世界人都会关注的人物跨栏成绩的研究,播放“20xx年雅典夺冠录像”,一下子把学生的积极性提到最高处。当时风速是每秒-0.4米,为什么说要说-0.4米呢?给予学生讨论的空间,并用肢体语言表示出来。然后借助两位同学的表演,相对而跑,揭示出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数。再让学生想想如果风速是每秒+0.4米呢,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这些有价值性的问题,我想,学生愿意去思考,在思考中学数学,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第四个环节:课堂总结、知识延伸——拓展负数。

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我相信,由于教师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开放、宽松的“舞台”,学生就能熟练轻松地总结知识。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课后我让学生写一篇以《生活中的负数》为题的数学日记,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然后,通过课件介绍有关负数的小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祖先是最早认识和使用负数的,这是多么的了不起啊!最后,以一句赠语激励大家: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其实学习就像今天认识的正数、负数一样,不进则退。但愿每位同学都能像逆水中的小舟一样勇往直前,早日到达成功的彼岸!这样不仅能给课堂画上圆满的句号,又能充分的体现数学学科的人文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科的无穷魅力。

五、预计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知识性目标方面应该能够很好地落实,同时学生对所学过的数也能初步地形成知识系统,对负数的知识也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情感性目标也应能落实得比较到位。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习过程时,其聪明才智才能得以发挥出来。任何学习都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理解了。可见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方式。

以上就是我对《认识负数》这一课认真设计后的个人想法和观点。还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教,谢谢。


负数的认识说课稿(12)

认识负数数学说课稿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教学负数提出的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根据这一教学目标,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分两部分编排:第一部分是结合现实情境教学负数的意义,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初步能认、读、写负数;第二部分是负数的实际应用,引导学生应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

根据教学目标,我在备课时首先思考要不要把两课时的内容整合在一起来思考,也就是把认识正数、负数、 0 的 意义与用它来表示,理解,运用它们是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进一步体会 负数的意义充分地融合在一起教学。为了不让自己盲目地整合,首先在班里进行了调查。 1 、你知道负数吗? 2 、在哪见过的? 3 、为什么要用负数?第一个问题 95% 的同学能回答知道。第二个问题大多数同学提到的是温度与电梯中见到的。第三个问题同学们是不知道的。从三个问题的回答中,我决定两部分内容不完全整合,借鉴第二部分的部分内容。把这堂课的目标定为: 1 、 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2、让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体会 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相关。 3、初步感受 负数是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设计了以下几个板块:

第一板块:在温度计中认识负数。在这个板块中分为以下几个子目标: 1 、会读温度计,理解 - 4 0 C , 0 0 C 、 +4 0 C 表示的意义 。 2 、会用正负数来记录温度。 3 、在分类中感受 0 是个很特殊的数,它不属于零上几度也不属于零下几度。 4 、认识正数,负数的概念。

第二板块: 在数轴中理解正数、负数、 0 的意义,大小关系,没有最大的正数,也没有最小的负数。在集合圈中加深对三数的理解,突出分数,小数也可以分成正数与负数。

第三板块: 1 、生活直通车,说一说生活中正负数的实例,在生活中用一用正数与负数。初步感受两个意义相反的量,可以用正数与负数来表示。 2 、根据生活实例,根据题目意思,来编写正数与负数。感受 0 的灵活性。 3 、灵活运用正数与负数,深度理解它的本质意义。 4 、读一读古代是 怎样 记录正数与负数的?

这节课进行几个解释,第一,在认读温度计上没有花很大的笔墨,一个原因考虑到大多数学生都会读,其次,学生没有课本,在展示上面存在一定的困难。最后,对于稍难一些的温度可以在今后的练习中跟进。这节课主要理解正负数的意义为重点。第二,例 2 的海拔图挪至最后交。一个原因考虑到整体性,把认识正负数的理解放在一个板块,呈现出知识的系统性。其次,海拔高度放在后,检测学生是否会用正负数来解决实际问题,体验负数产生的必需性。这就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设计意图,但是目标达成是否到位,还可以怎样来修改,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负数的认识说课稿(13)

认识负数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认识负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并初步认识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熟悉的生活情景,来初步认识负数。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拓展学生的数概念,培养数感,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认识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负数,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负数都小于0;

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熟悉的生活情境,在亲历与合作中,体会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3、(情感目标)感受正、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结合史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体会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四)说教学理念: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习过程时,其聪明才智才能得以发挥出来。任何学习都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理解了。可见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方式。因此,这节课我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来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五)说教学具准备:温度计、课件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本课教学中,尽可能为学生创设生活情景,为他们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展开观察、猜想、比较、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采用了小组合作形式组织教学

三、新课教学:

(一)导入

1、教师说出下面几句话,请学生一次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向上看

向前走200米电梯上升15层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

2、认识温度计,让学生读一读温度计上的'数。

(二)探求新知

1、教学例1

(1)根据例1的情况提问:零上16摄氏度用16摄氏度表示,那么零下16摄氏

度可以怎样表示呢?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

(2)思考:16摄氏度和-16摄氏度的意义是否相同?16摄氏度是零上16摄氏度,从而使学生体会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是以0摄氏度为基准的,是一对相反意义的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明确零上16摄氏度和零下16摄氏度的写法以及读法。

2、教学例2学生自学,理解存入和支出的含义及表示法。

3、初步归纳正数和负数。

首先要求把刚才所写下的数进行分类,通过学生间的交流使学生明白像+4、19、+8844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4、-11、-7、-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

4、体会正数、负数与0的大小关系。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因此我充分利用具体的温度计和海平面的示意图,使学生体会“温度计是以0摄氏度为分界点,以上的温度用正数表示,以下的温度用负数表示。同样,以海平面为基准,海平面以上的高度用正数表示,海平面以下的用负数表示。”

启发学生思考:0是正数吗?0是负数吗?正数、负数和0比一比,他们的大小关系怎样?

从而得到结论: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所有正数都大于0,所有负数都小于0。

(三)回归生活,拓展应用-—应用负数。既然负数是生活中发现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在练习环节,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生活中的信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自己身边的问题,我设计了三种练习:

1、基础性练习。做一做1和2,区分正数、负数,并能正确表示正数负数。

2、综合练习,完成书后练习一4---6.,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正数和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并能区分它们之间的大小。

3、拓展性练习。完成练习一3、7题。让学生体会负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同级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