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成语(热门12篇)

时间:2024-09-20 19:23:15 来源:风铃百科 作者:管理员
言成语(热门12篇)

言成语(1)

6个关于包含言和文字的成语

[言文行远] yán wén xíng yuǎn

言辞有文采,才能传播远方或影响后世。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yán zhī wú wén,xíng zhī bù yuǎn

说话没有文采,就传播不远。亦作“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言之不文,行之不远”。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yán zhī wú wén,xíng ér bù yuǎn

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

[言之不文,行之不远] yán zhī bù wén,xíng zhī bù yuǎn

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同“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言而无文,行之不远] yán ér wú wén,xíng zhī bù yuǎn

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同“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流言飞文] liú yán fēi wén

犹言流言蜚语。毫无根据的话。指背后散布的'诽谤性的坏话。


言成语(2)

包含“言”字和“听”字的成语

[言听行从] 指说话、做事有人听从。形容威望很高。

[言听事行] 指说话能听从,事情能执行。

[言听谋决] 指说的话听从照办,出的主意决定实行。

[言听计用] 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同“言听计从”。

[言听计行] 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同“言听计从”。

[言听计从] 听:听从。什么话都听从,什么主意都采纳。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

[计行言听] 行其计,听其言。形容十分信任。

[言从计听] 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同“言听计从”。

[言之谆谆,听之藐藐] 说的人很诚恳,听的'人却不放在心上。

[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谆谆:教诲不倦的样子;藐藐:疏远的样子。说的人很诚恳,听的人却不放在心上。形容徒费口舌。

[危言耸听] 危言:使人吃惊的话;耸:惊动;耸听:使听话的人吃惊。指故意说些夸大的吓人的话,使人惊疑震动。

[妄言妄听] 妄:不实。说得人随便说,听的人随便听,都不认真看待。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

[偏听偏言] 偏:只注重一方面。只听信一方面,指处理问题态度不公正,方法不妥当。


言成语(3)

言开头的四字成语整理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言开头的四字成语整理,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言之凿凿、言不由衷、言归于好、言行相顾、言简意赅、言多语失、言行一致、言传身教、言必信,行必果、言听计从、言归正传、言而不信、言多必失、言清行浊、言战者多,被甲者少、言多伤幸、言语妙天下、言简意该、言扬行举、言之有礼、言之不预、言语路绝、言辞凿凿、言十妄九、言方行圆、言是人非、言为心声、言出法随、言之过甚

言高趣远、言能践行、言之无文、言约理辨、言而有信、言耕者众,执耒者寡、言者无罪、言之有序、言意相离、言中事隐、言笑晏晏、言行不符、言出患入、言之无物、言气卑弱、言之有故、言泉会九流、言有尽而意无穷、言和意顺、言讷词直、言谈自若、言不诡随、言大非夸、言而无信、言行举止、言以足志、言犹在耳、言重九鼎、言行不一

言者谆谆,听者藐藐、言来语去、言之不尽、言谈林薮、言不谙典、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言三语四、言不践行、言芳行洁、言行不类、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言必有中、言信行果、言多失实、言不入耳、言简义丰、言炳丹青、言人人殊、言高旨远、言近旨远、言者弗知、言语道断、言之不渝、言言善果、言不及义、言语漏泄、言不顾行、言之有物、言高语低

言与心违、言之成理、言颠语倒、言不及行、言语高低、言提其耳、言不及私、言听谋决、言发祸随、言寡尤,行寡悔、言文行远、言由衷发


言成语(4)

言不顾行行不顾言成语解释

【成语】:言不顾行,行不顾言

【拼音】:yán  bù  gù  xíng,xíng  bù  gù  yán

【简拼】:ybgxxbgy

【解释】:说话与行事不能相照应,行动和言语也不相符合。指言行不符。

【出处】:《孟子?尽心下》:“何以是嘐嘐也?言不顾行,行不顾言,则曰:古之人,古之人。行何为踽踽凉凉?生斯世也,为斯世也,善斯可矣。”

【示例】:夫~,诚足病也。 宋·陆九渊《策问》

【近义词】:言不顾行

【语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言不顾行,行不顾言 成语接龙

【顺接】:言三语四 言下之意 言不二价 言不入耳 言不及义 言不及私 言不及行 言不尽意

【顺接】:薄唇轻言 背惠食言 闭口不言 闭口无言 变色之言 博闻辩言 不可胜言 不恤人言

【逆接】:薄唇轻言 背惠食言 闭口不言 闭口无言 变色之言 博闻辩言 不可胜言 不恤人言

【逆接】:言三语四 言下之意 言不二价 言不入耳 言不及义 言不及私 言不及行 言不尽意


言成语(5)

言者无意,听者有心的成语解释

【成语】:言者无意,听者有心

【拼音】:yán  zhě  wú  yì,tīng  zhě  yǒu  xīn

【简拼】:yzwytzyx

【解释】:说话的.人不是有心的,听话的人却认真计较。

【出处】: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中册:“言者无意,听者有心,这句话正触着阿珠的‘隐痛’,要想保持平静也不可能了。”

【语法】: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说话等

【顺接】:心上心下 心不两用 心不二用 心不在焉 心不应口 心不由主 心不由己 心不由意

【顺接】:安安心心 暗室亏心 暗室欺心 暗室私心 白发丹心 白水盟心 白水鉴心 白藋同心

【逆接】:薄唇轻言 背惠食言 闭口不言 闭口无言 变色之言 博闻辩言 不可胜言 不恤人言

【逆接】:言三语四 言下之意 言不二价 言不入耳 言不及义 言不及私 言不及行 言不尽意


言成语(6)

九鼎一言成语解释

【成语】:九鼎一言

【拼音】:jiǔ  dǐng  yī  yán

【简拼】:jdyy

【解释】:《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

【出处】:老师~,即纳吉问名,不逾于此,门生传示司马,使他静守甥舍,以待乘龙可也。 清·无名氏《人中画?风流配》

【顺接】:言三语四 言下之意 言不二价 言不入耳 言不及义 言不及私 言不及行 言不尽意

【顺接】:薄唇轻言 背惠食言 闭口不言 闭口无言 变色之言 博闻辩言 不可胜言 不恤人言

【逆接】:百六阳九 接三换九 举十知九 十不离九 十之八九 十有八九 言十妄九 寓言十九

【逆接】:九世之仇 九世同居 九九归一 九九归原 九五之位 九五之尊 九仞一篑 九伯风魔


言成语(7)

言人人同成语

【成语】:言人人同

【拼音】:yán  rén  rén  tóng

【简拼】:yrrt

【解释】:指对某件事情人们的说法一样。

【出处】:《宋史·度宗纪》:“向在京湖,来归人吴旺等备言文焕父子降状,先纳莞钥,旋献襄城,且陈策攻郢州,请自为先锋。言人人同,制司案辞可征,非敢加诬人罪。”

【示例】:阿其乃亲驰乐邦牛场诇视,~,遂弛备。 《明史?贵州土司传》

言人人同 成语接龙

【顺接】:同业相仇 同中之异 同仁一视 同仇敌忾 同仇敌慨 同休共戚 同休等戚 同出一辙

【顺接】:比众不同 不敢苟同 不期而同 不约而同 不谋而同 车攻马同 道合志同 伐异党同

【逆接】:薄唇轻言 背惠食言 闭口不言 闭口无言 变色之言 博闻辩言 不可胜言 不恤人言

【逆接】:言三语四 言下之意 言不二价 言不入耳 言不及义 言不及私 言不及行 言不尽意


言成语(8)

道路之言成语详解

成语:道路之言

【成语】:道路之言

【拼音】:dào lù zhī yán

【简拼】:dlzy

【解释】:传闻。《三国志·吴志·朱治传》“ 治 闻之,求往见 賁 ,为陈安危”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 治 説 賁 曰:‘前在东闻道路之言,云将军有异趣,良用憮然。’”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路公别传》:“ 刘公 念台 为人伦

道路之言 成语接龙

【顺接】:言三语四 言下之意 言不二价 言不入耳 言不及义 言不及私 言不及行 言不尽意

【顺接】:薄唇轻言 背惠食言 闭口不言 闭口无言 变色之言 博闻辩言 不可胜言 不恤人言

【逆接】:爱非其道 安贫乐道 安贫守道 暴虐无道 卑不足道 悲声载道 别径奇道 兵行诡道

【逆接】:道不举遗 道不拾遗 道不掇遗 道不相谋 道东说西 道义之交 道傍之筑 道傍筑室


言成语(9)

关于言人人同的成语

【成语】:言不达意

【拼音】:yán  bù  dá  yì

【简拼】:ybdy

【解释】:说的话不能准确地表达思想内容。亦作“言不逮意”。

【出处】:《明史?广西土司传二·思明》:“以译者言不达意,复为书晓之。”

【示例】:

【近义词】:言不逮意

【反义词】:

【语法】:作谓语、定语;用于说话或作文等

言不达意 成语接龙

【顺接】:意义深长 意乌猝嗟 意乱如麻 意乱心忙 意乱心慌 意兴盎然 意兴索然 意兴阑珊

【顺接】:安心乐意 安心落意 半心半意 表情见意 别出新意 不以为意 不怀好意 不足为意

【逆接】:薄唇轻言 背惠食言 闭口不言 闭口无言 变色之言 博闻辩言 不可胜言 不恤人言

【逆接】:言三语四 言下之意 言不二价 言不入耳 言不及义 言不及私 言不及行 言不尽意


言成语(10)

言之不文,行之不远成语

【拼音】:yán zhī bù wén,xíng zhī bù yuǎn

【简拼】:yzbwxzby

【解释】: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同“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出处】:宋·陆游《严州到任谢王丞相启》:“黼黻圣猷,谓言之不文则行之不远;甄陶士类,每舍其所短而取其所长。“

【近义词】: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语法】:作宾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言之不文,行之不远 成语接龙

【顺接】:远不间亲 远举高飞 远交近攻 远亲近友 远亲近邻 远人无目 远图长虑 远垂不朽

【顺接】:鞭长驾远 才高识远 弛高骛远 驰高骛远 驰高鹜远 辞微旨远 登高望远 洞幽烛远

【逆接】:薄唇轻言 背惠食言 闭口不言 闭口无言 变色之言 博闻辩言 不可胜言 不恤人言

【逆接】:言三语四 言下之意 言不二价 言不入耳 言不及义 言不及私 言不及行 言不尽意


言成语(11)

讷于言,敏于行成语解释

成语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讷于言,敏于行成语解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成语原文】:讷于言,敏于行

【标准发音】:nè yú yán,mǐn yú xíng

【繁体写法】:訥于言,敏於行

【讷于言敏于行是什么意思】:讷:语言迟钝;敏:敏捷。指说话谨慎,办事敏捷

【讷于言,敏于行成语接龙】:大辩若讷 → 讷于言,敏于行 → 行不从径

【用法分析】: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读音预警】:注意多音字:行 ① xíng 举行 发行;② háng 行市、行伍③ hàng 树行子 ④ héng 道行。

【出处说明】:春秋·鲁·孔丘《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对应近义词】:敏行讷言、;

【讷于言,敏于行的造句示例】:

《北齐书·文苑传·李广》:“广少与赵郡李謇齐名,为邢、魏之亚,而讷于言,敏于行。”

拓展内容: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作文

人们常言道:言多必有失,而孔子在《论语》中也提出: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讷,是指在说话方面沉默寡言而敏于实干之人。在日本作家渡边醇一创作的小说《钝感力》中的S君是日本某知名医院的实习研究生,他的导师十分严厉,经常对他犯的错误横加指责。同学们都看不下去了,但S君还是以宽厚的`笑容和极强的执行力一一按照导师所指责的进行改正。后来,凭借精湛的医术和忠厚的人品,S君年纪轻轻就当上了院长,并且成为日本颇具知名度的手术首席。

尽管S君不善言辞,但他正是“讷于言而敏于行”的代表人物。他不与老师顶撞,而是选择听取老师的建议,并不断严格要求自己的手术规范,最终因为严谨的态度和极强的执行力,获得自己应有的回报。

泱泱华夏,自然也不缺这样的典范。原清华校长梅贻琦曾经被人尊称为“寡言君子”。在他当年参加录取考试放榜之时,许多考生一拥而上前去看榜,有的欣喜苦狂,有的垂头丧气,有的痛哭流涕,但人群外的梅贻琦显得分外冷静,直至所有考生退下后他才去看榜。在平时与学生讲话时,原先校长的长篇大论的“废话”也被略去,讲话也显得言简意赅,但他刻苦钻研学且为人正派,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敬仰。

即使他没有四处宣物自己的道德,但他的一举一动无不显示着自己道德水平的制高点。那使他不曾“敏于言”但“敏于行”的表现足以让人心悦诚服。

沉默,并不代表没有能力发声,而是一种更显深沉的资本。

俗话说“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发出喧哗聒噪之声的往往是那些没有装满的瓶子,而大海从来都是寂静无声的,但是谁也不能说大海不够辽阔和雄奇。

常常逞口舌之快的人总是很难做到最好,而做到最好的人,却往往都是能耐下心去,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的人。“讷于言而敏于行”,就是少说话,多做事,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接近一个“君子”。


言成语(12)

瞽言刍议的成语解释

发音:gǔ yán chú yì

简拼:gycy

类型:贬义成语

结构:联合式成语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自谦

出处:《南齐书·刘善明传》:“不识忌讳,谨陈愚管,瞽言刍议,伏待斧钺。”

解释:瞽:瞎眼;刍议:草野平民的言论。瞽言刍议:指盲人和草野平民的言论。

示例:对于这些瞽言刍议,他们表面上洗耳恭听,心里却十分不以为然。

《南齐书·刘善明传》节选译文:

善明到郡府,上表奏陈道:“周代靠三位圣人帮助,两次出征才成功。汉代正遇上国内没有统一的君主,多次失败后才登上大位。魏挟天子以令诸侯,实际上衹沿袭两代。晋废魏掌了政权,于是经历了四代。国家政权的取得,是如此艰难。陛下光辉得自上天,到处照彻,智慧超过万类人,道德无边。所以能在轩中悠闲地高声啸吟,虹霓焕彩,云帟垂拱,九卿欢悦,没费战事的劳顿,没受半时的艰难,以江海为池,以嵩岱为苑,神灵乐意推举,普天下归附,两三年内,就荣登大位,继统皇权,在宫正位,开天辟地以来,从没有这样的盛事。常胜的人没有忧患意识,总是成功的人容易懈怠。所以虽然安逸了也不要安逸,姬旦为此作《诰》;在平安中不忘危险,尼父留下榜样。现在皇运初创,万事开始奠基,宋的末年,政令多有苛酷,亿兆百姓处于倒悬的苦难中,仰望齐来改变振兴。我很早就得到皇上特殊的恩顾,立志奉上我的忠心和热血。

牢有忠心,也衹有坠落于尘埃露水之中。早晚惭愧惶恐,像坠入深渊峡谷。不知忌讳,敬献浅陋的意见,瞎说些不成熟的看法,衹等待治罪。他所陈述的共有十一条:第一,认为“天地开创时,入神欢庆景仰,应该慰问远方,扩大散布恩泽”。第二,认为“京城盛大,远近的人都会来,应派医备药,询问病苦。九十岁以上的人和六病不能自己出钱求医的.,应酌情赠药”。第三,认为“宋氏大赦,受原宥的人少。我认为现在颁下赦令,应让事情名实相符”。第四,认为“匈奴还没有消灭,刘昶还活着,秋风扬尘,岂能送他死亡。边境上的那些城池,应严格戒备,格外选拔雄才大略的将领,等待机会,所需要的物资等,都要预先备办”。第五,认为“应废除宋代大明、泰始以来的那些苛法。崇尚简易的制度”。第六,认为“凡是一些土木工程,都可以暂且停止”。第七,认为“帝子王姬,应崇尚俭约”。第八,认为“应诏告百官和府州郡县官员,各进正直意见,来发扬唐虞一样的美政”。第九,认为“对忠贞孝悌的人,应拔举为特别的等级,对清廉俭约苦守节操的人,应授予他们治理百姓的官职”。第十,认为“改革才开头,天地大庆,应时不时选择人才,往北出使匈奴”。第十一,认为“交州是险要的地方,在少数民族部落中是有领头作用的,宋末政治苛酷,才怨愤叛离,现在天下大化刚开始,应用恩德使他们感怀,不应劳役将士远征,使得边疆百姓动荡不安。而且那裹的特产,衹有珠寅,实在不是朝廷所急需的东西。讨伐一类的事,我认为应该暂时停止”。

善明至郡,上表陈事曰:“周以三圣相资,再驾乃就;汉值海内无主,累败方登;魏挟主行令,实逾二纪;晋废立持权,遂历四世。景祚攸集,如此之难者也。陛下凝辉自天,照湛神极,睿周万品,道洽无垠。故能高啸闲轩,鲸鲵自翦,垂拱云帟,九服载晏,靡一战之劳,无半辰之棘,苞池江海,笼苑嵩岱,神祇乐推,普天归奉,二三年间,允膺宝命,胄临皇历,正位宸居。开辟以来,未有若斯之盛者也。夫常胜者无忧,恒成者好怠。故虽休勿休,姬旦作《诰》;安不忘危,尼父垂范。今皇运草创,万化始基,乘宋季叶,政多浇苛,亿北倒悬,仰齐苏振。臣早蒙殊养,志输肝血,徒有其诚,曾阙埃露。

夙宵惭战,如坠渊谷,不识忌讳,谨陈愚管,瞽言刍议,伏待斧皞。”所陈事凡十一条:其一以为“天地开创,人神庆仰,宜存问远方,宣广慈泽”;其二以为“京师浩大,远近所归,宜遣医药,问其疾苦,年九十以上及六疾不能自存者,随宜量赐”;其三以为“宋氏赦令,蒙原者寡。愚谓今下赦书,宜令事实相副”;其四以为“匈奴未灭,刘昶犹存,秋风扬尘,容能送死,境上诸城,宜应严备,特简雄略,以待事机,资实所须,皆宜豫办”;其五以为“宜除宋氏大明泰始以来诸苛政细制,以崇简易”;其六以为“凡诸土木之费,且可权停”;其七以为“帝子王姬,宜崇俭约”;其八以为“宜诏百官及府州郡县,各贡谠言,以弘唐虞之美”;其九以为“忠贞孝悌,宜擢以殊阶,清俭苦节,应授以民政”;其十以为“革命惟始,天地大庆,宜时择才辨,北使匈奴”;其十一以为“交州险夐要荒之表,宋末政苛,遂至怨叛。

今大化创始,宜怀以恩德,未应远劳将士,摇动边氓,且彼土所出,唯有珠宝,实非圣朝所须之急。讨伐之事,谓宜且停”。


同级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