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的教案(优选17篇)

时间:2024-09-20 17:52:57 来源:风铃百科 作者:管理员
蜜蜂的教案(优选17篇)

蜜蜂的教案(1)

【课 型】音乐歌唱课

【教学版本】人民音乐出版社 音乐4

【教学内容】用愉悦的心情演唱歌曲,感受蜜蜂飞的形象。

【授课时数】一课时

【授课时间】20xx年3月21日 星期一

【授课对象】二年级

【授课教师】李x

【教材分析】

《小蜜蜂》是一首德国歌曲,2/4拍,整曲只用5个音(1 2 3 4 5)构成,由3个乐句(ABA形式)组成,节奏简单,旋律简洁,易于演唱和表演,歌曲形象地表现了小蜜蜂在花丛中振动翅膀,勤采花蜜的场景,大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

【学生分析】

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和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具有自然的噪音,初步了解正确的歌唱状态。能够从简短的音乐材料中,感受音乐所表现的形象,能结合自身对动物的了解,从而用自己的声音或灵巧的形体模仿其音响和特征。若采用歌、图片、对话、情境等生动有趣且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更易被这阶段的学生接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用愉悦的的心情完整演唱歌曲《小蜜蜂》,了解蜜蜂的相关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聆听、演唱和表演歌曲《小蜜蜂》,感受音乐所表现的“飞”的形象,表达对小蜜蜂的喜爱之情,保护益虫之感。

过程与方法:以体验为主,用猜谜、闯关、聆听、合作编创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学习。

【教学重点】用愉快的声音、活泼的情绪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掌握歌曲第二乐句连续出现的八分音符节奏,并能清晰演唱。

【教学方法】体验感受式、情境诱导式、合作讨论式、听唱法等。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双响筒、钢琴、图示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1,唱音阶,打手号。

2,练声曲:

师:54 | 3 0 | 23 42 | 1 0 |(喵喵喵,猜猜我是谁?)

生:54 | 3 0 | 23 42 | 1 0 |(喵喵喵,你是小花猫!)

(汪汪汪-小黄狗、呱呱呱-小青蛙、咩咩咩-小绵羊等等)

二.新课学习。

(一)导入。

1,猜谜语,情急创设。

师:今天老师邀请了一位小精灵,你们猜!它是谁?

(谜语:小虫唱歌嗡嗡嗡,飞来飞去花丛中,勤采花粉多酿蜜,人人夸它爱劳动。——蜜蜂) 师:你们是怎么猜到的?

生:(采花粉、酿蜜、嗡嗡声。)

2,了解蜜蜂相关知识。

师:嗡嗡声是蜜蜂的叫声吗?

生:(嗡嗡声不是蜜蜂叫声,是蜜蜂翅膀与空气摩擦发出的声音,因为蜜蜂每分钟拍打翅膀200-400次。)

师:让我们学学小蜜蜂啪打翅膀飞一飞。“嗡嗡 | 嗡 0 | 飞吧 小蜜 | 蜂 0

蜜蜂的教案(2)

师:随着小蜜蜂飞呀飞,来到了花园里,这里有有五颜六色的花朵,美丽极了。忙碌的蜜蜂真是太可爱了,他即爱劳动又团结,你们想不想学习它?今天老师就教大家一首小蜜蜂劳动场面的一首歌,《小蜜蜂》(播音乐,生完整聆听。)

(二)基础学习。

师:但是小蜜蜂说呀,哼!你们想学会,可没那么简单,得过几关,你们敢挑战吗?

1.第一关:用“哒”拍读节奏。(解决“0”休止符,注意强弱、停顿)

XX | X 0 | XX XX | X 0 | XX XX | XX XX

蜜蜂的教案(3)

游戏目标

通过用倒置的纸杯运乒乓球过障碍物,通过锻炼掌握平衡、持球的基本技能,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增进对乒乓球游戏活动的兴趣和遵守规则的意识。

游戏准备

1.物质准备:场地上贴有四条线,让幼儿依线按序排队;四朵自制花朵,每朵花上有15个乒乓球作花蜜;小蜜蜂的家(大小筐各四只);自制小树8棵,小山8座,小桥4座;纸杯(采蜜工具)人手一个,小蜜蜂头饰各共20个,蜜蜂妈妈头饰1个;背景音乐《蜜蜂做工》和放松轻音乐。

2.经验准备:幼儿有过按照要求搬运东西的游戏经历。

游戏过程

一、热身活动,律动导入

1.幼儿在《蜜蜂做工》背景音乐声中进场,分立成四列纵队。

2.师(师幼戴上头饰):今天天气真不错,小蜜蜂们和蜂妈妈一起要到花园里去采花蜜了。现在我们就带上工具出发吧。(在《蜜蜂做工》背景音乐声中,幼儿跟随教师在场内做飞舞的自由律动。之后回到自己的队伍里,仍成四列纵队。)

二、熟悉动作,掌握技巧

1.师:小蜜蜂们,我们要用手里的工具(纸杯)采花蜜了。请仔细看蜂妈妈是怎么采花蜜的。

2.师(示范并讲解动作要领):要把采蜜工具(纸杯)倒过来拿,一只手握着,手端平,另一只手从花朵上取下一滴“花蜜”(乒乓球),放在上面(杯底上);一次只能采一滴“花蜜”(一只乒乓球)。(请个别幼儿模仿)

3.师:下面小蜜蜂要把采到的“花蜜”搬回家去。我们就先来学习小蜜蜂搬运“花蜜”的本领。(示范搬运“花蜜”)采好蜜的手应放松,不能贴着身体;另一只手不能再碰工具和“花蜜”,开始走动。看清楚了吗?

4.师:小蜜蜂们,请你们从花朵内采一滴“花蜜”,先来练一练运“花蜜”的本领吧。(幼儿在自己队伍前的花朵中取球,自由模仿练习。结束后,继续分立成四列纵队)

5.教师根据幼儿的练习情况进行指导和纠正。

三、明确规则,进行游戏

1.师:现在小蜜蜂们运花蜜的本领都很棒了!天色也已不早,我们要把“花蜜”运回家了。

2.师:小蜜蜂回家路途比较遥远,要经过小树林,飞过小山,走过独木桥,把“花蜜”搬运回家。(教师示范过障碍,运“花蜜”到家,再原路返回出发地)

3.师:如果不小心”花蜜”掉落下来,小蜜蜂就要把花蜜取起,再回到掉落的地方,继续搬运。(请每队的第一位幼儿尝试一次)

4.小蜜蜂运花蜜2—3次,运完一次,蜂妈妈根据小蜜蜂的运送情况进行指导,鼓励小蜜蜂运得又稳又快。最后一次,要求幼儿把采蜜工具(纸杯)放在家里的框里。

四、游戏结束,放松活动

师:今天,小蜜蜂们真能干,把花蜜都运回家了。大家一定很累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吧。(在轻音乐声中做放松运动)工作了一天,大家都都累了,跟着妈妈回家休息吧。(在音乐声中出场)


蜜蜂的教案(4)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看图谱并根据图谱进行节奏练习。

2、乐意与同伴进行节奏活动,并能根据指挥灵活变换节奏。

3、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1、节奏图谱一张

2、指挥棒一根

3、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教师:“春天来了,好多花都开了,小蜜蜂正忙着采蜜呢,我们快点去帮帮它吧!(放〈〈蜜蜂做工〉〉的音乐做律动进场)

(二)出示图谱

1、教师:“你们看花园的花多美啊,我们快坐下来欣赏一下。”(出示节奏图谱)

2、教师:“他们有什么不一样”(有的是一朵,有的两朵连在一起的)

3、(出示小蜜蜂)“现在小蜜蜂要来教我们采蜜啦!看好。(教师进行完整地示范一遍嗡嗡 嗡嗡嗡 嗡)

(1)提问:“刚才小蜜蜂是怎样采蜜的呢?”(引导幼儿说一朵就采一下,两朵就采两下)“谁愿意用你的小手来学一学(老师用口令帮助)

4、教师:“小朋友学的真好!小蜜蜂告诉我们每一朵花都要采到,两朵连在一起时要采快些(模仿嗡嗡),一朵花时可以采慢些(模仿嗡)“我们一起来试试”

(三)完整练习拍节奏

(1)教师:“我们一起听着好听的音乐在来学一学,好吗?(放音乐注意前奏让幼儿准备好)

(2)教师:“小蜜蜂说你们学的太棒了,它还想看一次呢,你们愿意吗?

(3)教师:“今天,我们向小蜜蜂学会了采蜜,真开心,大家一起来和小蜜蜂跳个舞吧!(小蜜蜂头饰)

(四)结束部分

教师:“谢谢你们我又要采蜜了,你们去吗?(走出教室)

活动反思:

每当音乐响起,我总能看到孩子们随着音乐有节奏地手舞足蹈。虽然小班的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还显得格外稚嫩,但通过系统的训练,相信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及表现力会不断增强。《蜜蜂做工》的乐曲节奏明快,并富有一定的情节,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在节奏图谱的引领以及教师的启发下,幼儿能够比较快的理解《蜜蜂做工》的乐曲所蕴含的情节,并在音乐的渲染下有节奏的做出动作,初步培养了他们的节奏意识。


蜜蜂的教案(5)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勾线笔与水粉相结合的作画方法表现小蜜蜂。

2、初步了解水粉画的神奇。

3、进一步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绘画用纸、勾线笔、水粉颜料等

2、师画好的蜜蜂半成品

活动过程:

一、以谜语导入活动

小小虫儿真可爱,飞到东来飞到西。

飞来飞去采花粉, 酿出蜜来人人夸。

师出示已画好的蜜蜂半成品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谁能猜出来这是什么呀?哦,这是一只还没有穿好的衣服的小蜜蜂。

小朋友想想猜一猜要怎么给蜜蜂穿衣服?

二、交代要求,幼儿涂画,教师指导

1、 师出示小蜜蜂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师:小蜜蜂有着圆圆的脑袋,一个弯弯的弧形嘴巴和一双象豆芽一样的触角,有着椭圆形身体,黄黑相间的有许多的纹路(条纹),胸部上有一双翅膀。小蜜蜂最喜欢采食花粉。

2、学会用手指粘上水粉将颜色充分印压在蜜蜂身上

教师示范:在画好小蜜蜂身体的轮廓上,用右手食指轻轻粘上水粉颜料(黄色与黑色)涂抹在小蜜蜂的身上,注意先涂上黄色水粉然后再涂抹出黑色的细纹。

3、让幼儿大胆地尝试用水粉进行创作绘画。

(1)幼儿尝试先用勾线笔勾画轮廓。

(2)幼儿再尝试用水粉大胆作画。

3、教师巡回指导,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

三、作品展示

1、幼儿将作品贴在作品墙上,让幼儿欣赏一幅整体的画面。

2、幼儿试着评选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启发幼儿从画面安排、色彩运用、想像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蜜蜂的教案(6)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词内容。

2.根据蜜蜂发出的`各种声音,模仿和创编蜜蜂做工的动作。

3.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4.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蜜蜂做工的顺序,根据小蜜蜂发出的各种声音掌握相应的节拍。

难点:学习辨听分奏和合奏的声音。

活动准备

1.了解蜜蜂的生活习性。

2.播放无人声伴奏音乐,熟悉乐曲旋律。

活动过程

1.播放无人声音乐引起幼儿兴趣。听听谁来了?

2.不播放音乐,老师念歌词幼儿听。

(1)蜜蜂忙着干什么?

(2)请再听一次小蜜蜂做工的顺序记下来。

3.结合音乐,教师再次念歌词。

(1)蜜蜂先是忙什么?再做什么?然后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2)蜜蜂做工时会发出声音?

4.听有歌词的音乐。

蜜蜂采花粉,做蜜糖,运输忙,造花房时发出什么声音?(当幼儿回答正确后,模仿蜜蜂发出的各种声音)

5.播放音乐,模仿或创编蜜蜂做工的动作。

6.合作游戏。

(1)请多位幼儿与老师合作多种搬运的动作。

(2)结伴合作游戏,会用眼睛注视同伴,用动作配合同伴。

7.学习看指挥,拍手练习,能及时根据指挥做出分奏和合奏反应。

活动延伸

1.在音乐区提供歌曲录音磁带,让幼儿自由播放,反复欣赏。

2.在语言区提供蜜蜂的图片和相关图书,让幼儿自由观察、欣赏及阅读。

3.结合科学活动,引导幼儿观察及了解蜜蜂的生活习性。

活动反思:

《小蜜蜂》这首歌曲非常简单,因此整个活动的过程中孩子轻松愉快地学习这首歌曲。 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是孩子音乐学习行为的动力,兴趣是产生情感的基础,因此我将激发孩子的兴趣作为主线。对于激发孩子兴趣,采用了歌唱、游戏表演、等各种方法。 激发孩子的兴趣。用角色表演,让学生通过表演去熟悉音乐,感知音乐,并通过肢体语言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和对音乐的理解。在角色表演过程中,孩子们可随着音乐举手投足,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流露真情,在动中感受体验、表现美。活动自始至终都兴趣盎然。

小百科:蜜蜂在昆虫分类学上属于膜翅目、细腰亚目、针尾部、蜜蜂总科、蜜蜂科昆虫的统称,是膜翅目重要的类群。


蜜蜂的教案(7)

一、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词,初读课文,学习1、2自然段。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

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3.积累语言。

二、教学重点: 学习法布尔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难点:弄清作者是怎样做试验的。

四、研究课题:引导学生在自主的阅读实践中学会读书。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出示图片,问:这是什么昆虫?(板书:蜜蜂)

2.谁可以介绍一下蜜蜂?刚才你们说的情况都是自己亲眼见过的吗?法国有一位昆虫学家也听过蜜蜂的介绍,可是他却要做个试验。你们想知道他的试验是怎样进行的吗?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4课吧!

3.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发准字音;

2.检查字音,认读生字;

3.生字游戏;

4.默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你是从哪知道的?

(三)细读1、2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问:作者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理解:听说(板书)

2.默读第二自然段,看:作者是怎样做试验的?请用“ ”点出作者所做的动作词。(板书动作词)

3.自由读,想象一下:作者是怎样做这些动作的?

4.同位一读一演,看怎样才能把这些动作演好?

5.展示演读,其他学生评价。(板书:观察)

6.齐读第二自然段。

(四)小结、延伸:

1.看着板书,小结,说说:你认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2.上课前,大家介绍了蜜蜂可以采蜜,你们想亲眼看一下吗?(防录像)

板书: 14 蜜蜂

有辨别方向的能力

听说 试验

捉、放、做、叫、走

打、放、(观察)、想


蜜蜂的教案(8)

一 活动目的:

1. 初步学会看图谱并根据图谱进行节奏练习。

2. 乐意与同伴进行节奏活动,并能根据指挥灵活变换节奏。

二 活动准备:

1. 节奏图谱一张

2. 指挥棒一根

3. 录音机

三 活动过程:

(一) 导入部分

1.教师:“春天来了,好多花都开了,小蜜蜂正忙着采蜜呢,我们快点去帮帮它吧!(放〈〈蜜蜂做工〉〉的音乐做律动进场)

(二) 出示图谱

教师:“你们看花园的花多美啊,我们快坐下来欣赏一下。”(出示节奏图谱)

2.教师:“他们有什么不一样”(有的是一朵,有的两朵连在一起的)

3.(出示小蜜蜂)“现在小蜜蜂要来教我们采蜜啦!看好。(教师进行完整地示范一 遍 嗡嗡 嗡 嗡嗡 嗡 ……)

提问:“刚才小蜜蜂是怎样采蜜的呢?”(引导幼儿说一朵就采一下,两朵就采两下)“谁愿意用你的小手来学一学(老师用口令帮助)

4.教师:“小朋友学的真好!小蜜蜂告诉我们每一朵花都要采到,两朵连在一起时要采快些(模仿嗡嗡),一朵花时可以采慢些(模仿嗡)“我们一起来试试”

(三) 完整练习拍节奏

(1) 教师:“我们一起听着好听的音乐在来学一学,好吗?(放音乐注意前奏让幼儿准备好)

(2) 教师:“小蜜蜂说你们学的太棒了,它还想看一次呢,你们愿意吗?

教师:“今天,我们向小蜜蜂学会了采蜜,真开心,大家一起来和小蜜蜂跳个舞吧!(小蜜蜂头饰)

(四)结束部分 教师:“谢谢你们我又要采蜜了,你们去吗?(出室)

四、活动结束:

每个小朋友展示自己的做品。


蜜蜂的教案(9)

教学目标

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 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积累语言。

4.通过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教学准备

生字卡、搜集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 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弄清实验过程。

教学流程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1.回忆旧知

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蜜蜂引路》这篇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吗?

2.导入新课

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法布尔为了证实蜜蜂会辨别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你想知道是个怎样的实验吗?让我们走进《蜜蜂》这篇课文一同去看看,同时也看看实验的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

1.循序渐进读课文。

第一遍:边读边找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借助后边的拼音争取把字音读准确。

第二遍:再读课文,进行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否还需要借助课后的生字表。如果不小心忘了,还可以再看看生字表。

2.互帮互助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2)交流是怎么认识生字的,肯定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

(3)出示生字卡片或课件,指名读、开火车读。

3.指名逐段朗读课文,争取对课文的脉络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三、细读课文

(1)明确默读要求: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还可以动笔画出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2)初次默读,感知全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再次默读,带着问题思考: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做了一个怎样的试验?

(4)复述故事:用自己的话将试验的过程说一说。

【有目标地读,有层次地读,循序渐进,学生才能读出水平来,以读促悟,以悟促读。】

四、指导写字

1、 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读准字音。

(1)出示要写的生字:论、试、验、袋、证、概、阻,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书写,然后,教师用投影展示,集体评议学生写的字。

2.抄写词语。

五、作业设计

练习默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积累语言。

3.通过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上堂课所学的生字新词。

2.说说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是怎么做的。

3.试验结果怎样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课文,探究结果

1.激励学生多遍朗读第3.4.5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3.4.5自然段。

(2)指名读。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能读给大家听听吗?

(3)教师激励:觉得自己能读得和他一样好的或比他更好的,可以站起来再读。

2.感知主要内容。说说蜜蜂回家的只数和时间。

3.讨论辨别。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两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辩论方向的能力?

4.再读再思,深入理解。

(1)两次回来的蜜蜂情况有什么不同?

(2)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来的蜜蜂,中途可能会遭遇到什么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可先让学生充分想象)

(3)其他同学点评他们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角色换位,使学生入情入境,启发想象,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4)教师深入引导:从蜜蜂回来时遭遇到的不同情况,你有没有感受到蜜蜂有着很强的辩认方向的能力?说说理由。

三、赏读片断,表达感情

1.教师引导。小蜜蜂真了不起!你们觉得小女儿告诉爸爸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再想一想,当作者介绍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时,心情又是怎样的?

2.学生自读体会。

3.指名学生多人次表演朗读相关的两段,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感受。

四、再思导疑,再激兴趣

1.诱导生疑:读了第3.4.5自然段以后,同学们对蜜蜂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产生了一些疑问?

2.学生发问。(主要目的就是要诱发学生提出疑问,把兴趣拓展到课外的生活实践中去。)

3.教师引导。我们来看看作者法布尔是怎么说的,好吗?

4.学生多形式地朗读最后一段,或指名读,或小组读。

5.教师再引导。

(1)对于法布尔所说,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交流吗?

(2)小结;学到这儿,同学们也许又产生了更多的疑问,让我们一起到书籍中,到生活中,用我们的实践和智慧去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五、回顾课文,感悟作者严谨的科学作风和探索精神

1.快速默读,画出体现作者严谨科学作风的.词句。引导学生从实验的目的,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结论几个方面去体会。

(1)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证实听说一词,体现作者不亲信盲从,探个究竟。

(2)实验的过程,考虑周全吗?能不能少掉一个环节?

捉自家蜜蜂,便于观察;给蜜蜂做记号,为了与其他蜜蜂区别;在两里外放飞,更能说明问题;叫女儿等在蜂窝旁,为了掌握蜜蜂飞回来的时间等。考虑周密,体现作者做事严谨。

(3)实验的结论为什么没有明确的答案?

有明确的肯定,也有模糊存疑,符合科学现象,不能坦然说出自己无法解释的结论,更能说明他对待科学严谨,实事求是。

2.思考推测:另外三只蜜蜂迷失方向的原因。

2、 齐读课文,讨论交流:从法布尔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情感目标的落实如春风细雨,润物无声。】

六、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将你搜集到的蜜蜂或其他昆虫的相关知识制成一张手抄报,与同学们一同分享。


蜜蜂的教案(10)

活动目标:

1. 初步学习歌曲《蜜蜂做工》。

2. 能够根据歌曲内容大胆创编动作。

3. 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 听音乐进场

2. 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变一个魔术,请你们闭上眼:一、二、三,变变变,睁开眼睛看看我变成了谁?(小蜜蜂)哦,我是蜜蜂妈妈,小朋友们想不想变呀?请你们闭上眼睛吧!一二三,变变变,睁开眼睛看看,都互相看看有什么变化?你们现在已经是蜜蜂宝宝了。

师:宝宝们好!

幼:妈妈好!

师:我们今天要学习小儿歌,我们先来听一听吧。播放音乐《蜜蜂做工》。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谁想说说?

师:我们再来听一听,播放音乐《蜜蜂做工》。提问:它们在做什么?请幼儿回答。

3. 师示范歌曲。

4. 请幼儿跟着老师学一学儿歌《蜜蜂做工》。

5. 请幼儿跟着音乐唱一遍歌曲《蜜蜂做工》。

二、采蜂蜜。

1.今天天气可真好,我们唱着歌跳着舞一起去采蜜吧!大家要排好队,不能掉队哦。(好) 那你们先跳跳舞,让妈妈看看你们是怎样跳的?让幼儿自由做动作,找几个幼儿来示范一下,让宝宝们都学学,并及时表扬。(真棒)

2.宝宝们,我们出发吧!

3.听音乐,一起去采蜂蜜。在教室里自由做动作,一边跳舞一边采蜂蜜。哦,材料这么多蜂蜜,闻一闻,香不香,尝尝什么味道的?宝宝们累了吧?那我们就休息一下吧。(坐地上)

4.勤劳的蜜蜂宝宝每天都要飞到花园里采蜜,这样打咯冬天,它们就可以吃到蜂蜜了,我们一要采很多的蜂蜜,这样才好过冬。那我们现在就去花园里采蜜吧?(好)

三、听音乐

带着蜜蜂宝宝去花园采蜂蜜,围着花朵一边唱歌一边跳舞。把我们采到的蜂蜜送给客人老师尝尝吧!跳着舞唱着歌结束。


蜜蜂的教案(11)

读是理解的基础,同时,理解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读课文。多读课文还能帮助学生记忆,积累语言。所以,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始终紧紧围绕“读”,通过初读、细读、回读,让学生在反复的,多种形式的读中理解课文。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蜜蜂引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这一环节中,要求学生在默读课文的基础上,说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由于这个问题难度不大,所以我请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回答,并在放大课文中标出,以提起这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环节用大约2分钟的时间。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第一、二自然段是本课时的非重点,但交代了列宁与养蜂人的关系,因此,在点名让一两个学生读课文后,学生一起理清人称,然后由学生自己讨论出:平时他们在什么地方谈天,理解列宁从没去过养蜂人家,不认识养蜂人家。在此基础上,由学生自己概括段意,段意可以多人说,最后落实在放大课文旁边,这样,多个学生的口头语言都得到了发展,书面语也得到了补偿。这一环节用大约8分钟的时间。

“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呢?”由这句话引导学生进入第三自然段的学习。第三自然段是本课的重点,我将用20’左右的时间指导学生学习。

1.熟悉语句,理解文字表意:学生自由地默读后,分别回答“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这个问题按“较好—差—好”的顺序进行回答:较好的学生要求可以看课文文字进行回答;差的学生模仿较好的学生的答案进行回答;好的学生要求尽量不看书,凭着记忆回答。这样,体现了分类教学的原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接受新知识。通过读课文回答问题,学生一遍遍地运用课文语句,熟悉了课文的内容,为接着的深入理解课文作好了准备。

2、质疑问难,发展逻辑思维。

在学生十分熟悉课文语句的前提下,提出问题:你们都懂了吗?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学生针对该段提问,组织大家一起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一般都只是一些字面理解方面的,比如,学生会提“果然”是什么意思等。如果学生提出“果然”这个词语时,我就让学生动手查一查字典,理解字面意思:想的与事实相一致。从这一词语引导学生思考:列宁看到什么,想什么,事实是什么。并由学生自己进行分析老师在学生寻找答案的基础上板书:

列宁

看到想到

做的蜜蜂养蜂人

园子(房子)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查字典,自己思考、寻找答案,教师辅助点拨,解决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第四自然段的教学以“哪句话与第三自然段有联系”这一问题一笔带过。

四、回读课文,领会中心。

学生在读课文后,教师问:你最爱读哪一自然段,为什么?学生通过讨论这一问题发展个性。教育学生向列宁学习动脑思考的好习惯,这学期学生已在思品课上学习了《刻苦学习》、《多动脑》等课文,学生已经会运用思品课上学到的道理进行回答,再次强调“认真观察,认真思考”既帮助学生巩固了思品课学习的要求,也将思想教育贯穿到语文教学中。这一环节用大约5分钟。

五、联系实际,现学现用。

最后,老师提出我们要向列宁学习独立动脑思考课本后面的问题,在书上寻找答案,下一课时讨论。这个练习量不多,但足以促使学生动脑思考。这一环节用大约5分钟。

这一课刚上过,学生在这样的教学中,掌握了课文中的语言,理解了课文意思,思维得到了锻炼,也受到了思想教育,教学效果较好。


蜜蜂的教案(12)

备课思路

《蜜蜂》是一篇科普文章,叙述线索清楚,情节完整。首先写“我”听说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想做个试验;再写“我”试验的过程。然后写“我”途中的观察和猜测以及试验的结果。最后写结论:“我”尚无法解释蜜蜂为什么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作风。

这篇课文语言严谨,层次清楚且逻辑性强。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在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作者观察、思考、试验的方法和探索精神。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字。能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3.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4.搜集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课,应在不断培养语文阅读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了解作者观察,思考和实验的方法,感受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2.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1.上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想探究一下昆虫世界的奥秘吗?

2.板书课题。今天要探究的对象是蜜蜂。对于蜜蜂,你知道些什么吗?

3.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4.出示作者法布尔的资料,师生交流。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初读,处理生字。

对于昆虫的了解,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说得也很流畅。但是还不知道读课文读的怎么样呢?要想读得正确、流利,首先要把一个个“拦路虎”消灭掉,先自己读一遍课文,把自己的“拦路虎”圈出来。学生自由读文,圈画生字。同位帮忙消灭“拦路虎”。

2.检查生字

大概、阻力、包括、沿途、超常陌生、准确无误、逆风而飞

多种形式检查,单个读,齐读,男、女生接读等。

3.检查句子,

课文中出现了好几个多音字,我们在读课文的时候,要注意把字音读准,你注意到了么?先出示三个带有多音字的句子,还需要看看书的同学,马上在课文中找出句子练一练吧,一会儿请自信的孩子来试着读一读。

“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他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三、生生互动,解疑促读。

1.句子读得真不错,连着几个有难度的多音字也读得准确无误。不知道课文读得是不是也很好啊。接读课文,不读的孩子,仔细听,想一想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课文叙述线索清楚,情节完整。首先写“我”听说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想做个试验;再写“我”试验的过程。)

指名说(做试验;测试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适当引导说完整。

2.请同学们找一找,课文那些地方写试验的过程?哪些地方写试验的结果,哪些地方写了作者的结论。

四、书写指导

1.“途”是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捺划的指导。

2.“辨”是左中右结构,注意中间部分与辩、辫分开。

指导学生根据字形结构的特点,把字写正确、写端正、写匀称。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课后词语。

2.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复习生字词语。

2.默读课第一自然段,想一想,法布尔在听说了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后,是怎么做的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二、朗读感悟

1.学习第二自然段

引入: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法布尔想对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要做一个试验,具体的实验步骤是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划出相应的句子。

(2)交流试验的具体步骤

你能用“先……接着……然后……最后……”来说一说吗?

(3)试验的步骤能不能去掉一个?为什么?

(4)你想对法布尔说什么?

(5)放飞了蜜蜂后,“我”想了些什么?为什么“我”会这样推测呢?可见法布尔是个什么样的人?

2.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教师引入:试验的结果怎样?这些蜜蜂能回到它们的家吗?请同学们阅读三、四自然段。

(1)作者认为蜜蜂能回来吗?你从什么地方读出来的?为什么我会这样推测?

(2)第一批回来了几只蜜蜂?这么长的路途,它们用了多少时间?

(3)此时你看到这两只归来的蜜蜂,你是什么心情?会对它们说些什么?

这时,小女儿看见“我”回来了,她的心情是怎样的?(激动,兴奋,意外)带着自己的感受读句子。

(4)指名学生多人次地带着这种高兴,激动、甚至有点意外的心情朗读。

3.学习第五、六、七自然段:

引入: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其他蜜蜂的下落吧,请读第五自然段。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2)第二批又飞回来几只蜜蜂,你是从第几自然段读出来的?你们认为它们是什么时候回来的?大概用了多少时间。

(3)换位思考:现在你就是飞回蜜蜂中的一只,在途中你有可能遇到哪些事情?(可以是困难,也可以是巧遇。)

(4)可爱的小蜜蜂们,你们辛苦了,看到你们平安的归来,我是多么高兴啊!你们看作者是怎么夸赞这些小蜜蜂的?你觉得读时要注意哪些词语?

(5)学生再一次体会读。

4.学习第八自然段:

(1)学到这里,同学们一定非常佩服小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想不想弄清楚它们怎么会有这种能力的?让我们看看本文作者法国生物学家法布尔是怎么说的。

(2)学生多遍朗读第八自然段。课件出示句子,再用不是…而是…说话

(3)你们同意法布尔的这个结论吗?请结合他做试验的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发布而通过实验证实了蜜蜂确实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蜜蜂靠的不是超强的记忆里,而是、这种本能作者就是是生物学家,在当时他也无法解释清楚,从这里可以看出发布而对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我们要向法布尔学习什么?

三、拓展训练

其实蜜蜂身上还有好多小秘密和知识,等着爱思考、细心观察的孩子去发现呢,你愿意做这样的孩子吗?(课件出示:蜜蜂的分类、蜜蜂的语言、蜜蜂采蜜)

四、实践游乐园

还有哪些动身物不会迷路?它们凭借什么来判断方向,认识路线呢?


蜜蜂的教案(13)

《小蜜蜂》教案 教学内容:新人音版二年级第九课《飞呀飞》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表现歌曲,亲身的参与和体验表达对小蜜蜂的喜爱之情,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益虫的教育。 2.过程与方法:采用游戏、聆听、模仿、的形式学习歌曲。通过理解、引导、分析、表现歌曲。 3.知识与技能:聆听《蜜蜂》、感受音色的表现力。用优美的音色形象的演唱和表现歌曲《小蜜蜂》,体会音乐表现“飞”的音乐形象。 教学重点:准确、感情地演唱歌曲《小蜜蜂》 教学难点:体会并表现 “飞”的.音乐形象。 教学过程: 一、组织导入 1、初听欣赏乐曲《蜜蜂》游戏:“音乐猜谜” 2、师小结: 3、再欣赏乐曲。 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习兴趣,有助于更好的聆听《蜜蜂》。 二、欣赏歌曲《小蜜蜂》 1、谈话导入 2、学生说说对小蜜蜂的认识。  3、初听歌曲《小蜜蜂》 4、学生说说歌曲的情绪、拍子、内容。 5、教师范唱,学生律动 引导学生表达对小蜜蜂的喜爱之情,渗透保护益虫的教育。欣赏歌曲,让学生对歌曲有个初步印象,以便后边的学习。 三、学习歌曲 1、出示歌谱 2、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3、填词练唱歌曲 4、完整练唱歌曲。 5、学生跟师学唱歌曲曲谱。 对学生进行节奏及视唱教学,目的是对学生进行音乐技能的训练让他们不但会感受表现音乐,也会学习音乐。朗读歌词的过程也就是在对歌曲进行情感的处理。采用听唱法进行教学,可以锻炼学生的听力。 四、同主题歌曲对比聆听,体验“飞”的不同音乐形象。 1、聆听《小蜻蜓》说说小蜻蜓音乐形象(慢) 2、聆听《小蜜蜂》说说小蜜蜂音乐形象(快) 3、两首歌曲所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对比。 让学生多方位地感受歌曲“飞”的音乐形象,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体验。不同的音乐要素所表现的不同的音乐形象。 五、歌曲二度处理 (1)乐器伴奏 (2)歌舞表演 二声部节奏练习有效的为二声部合唱教学起了渗透作用。 六、延伸主题 1、小蜜蜂给大家带来了这么好吃的东西,真是我们的好朋友,那我们应该怎么对待它们呢! 2、师:那我们唱着歌曲飞出教室。 表达对小蜜蜂的喜爱之情,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益虫的教育。


蜜蜂的教案(14)

《蜜蜂》教案素材

观摩课 《蜜蜂》教案

【学习目标】

①认识“试、验、证”等10年生字。会写“论、试、验”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20年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③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④通过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课前准备】

①生字词卡片(也可制成电脑课件,生字的部首和部分笔画可以闪烁)。

②师生共同搜集有关蜜蜂的'资料。

第一课时

【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①教师引述。上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想探究一下昆虫世界的奥秘吗?

②板书课题。今天要探究的对象是蜜蜂。对于蜜蜂,你知道些什么吗?

③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同桌互读,纠正错误。

③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a.出示生字卡片或课件,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b.交流是怎么认识生字的,肯定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

c.指名多人次多形式地分段朗读课文,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④整体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细读感悟,经历探究】

①学习第一自然段。

a.读一读。谁愿意把第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听。

b.想一想。知道“我”想做个什么试验吗?

c.说一说。假如是你,你想怎样做这个试验?(可板书“试验”两字)

②学习第二自然段。

a.读一读。下面我们来仔细研究一下作者是怎样试验的,请读第二自然段。

b.画一画。画出能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语或句子。

c.写一写。请若干学生把画出的语句写到黑板上。

d.议一议。

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句有没有全部找出?

为了保证试验的成功,这些做法是否都是必须的?

e.猜一猜。假如我们没读过下面自然段的内容,你觉得这些蜜蜂能找到家吗?理由是什么?

f.讲一讲。先指名学生复述这一自然段内容,然后同桌互述。

【课堂练习】

①学习生字。

a.出示要写的生字:论、试、验、袋、证、概、阻,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b.书写后,教师用实物投影展示。评议学生写的字。

②抄写词语。


蜜蜂的教案(15)

蜜蜂课文教案

案例背景

《蜜蜂》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教学的重难点是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因为蜜蜂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一种小昆虫,他们也很想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因此学习兴趣特别浓厚,课前我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蜜蜂的资料,课堂上自然就热闹多了。望着教室里林立的小手,我临时决定把课上得开放些。

案例描述

(课近尾声)我把学习的焦点引向了试验的结论: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同学们,究竟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呢?你是怎样推断出来的?”

“我觉得蜜蜂是有辨别方向的能力的,我是从作者的试验结果推断出来的,因为‘我’带出去的二十只蜜蜂有十七只准确无误的回到了家。”一位学生肯定地说。

“我也认为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而且我还知道它回到家不是靠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本能。”另一位学生马上站起来表示赞同,并进一步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为什么这样认为呢?”我故意问道。

“因为前面写着‘我’把蜜蜂装在纸袋里,走了两里多路才放出来的。就是说蜜蜂根本没有看到我走过的路,也不可能闻到花香,它被放飞以后什么都不能依靠,可它还是回来了,说明它回来不是靠记忆力。而是它本身就具有的一种辨别方向的能力吧。”他似乎早就知道我会这么问,回答的特别流利,语气也很坚定。

“是呀,只有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才会有所发现。学习也应该这样。”我做了总结性发言。

课到这里,一切都非常顺利,我也有点惊讶,今天学生好像特别会说。正当我为今天临时改变了教学方式收效颇丰而沾沾自喜的时候,班里的“问号博士”高高的举起了手。我开始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他是班里最爱挑刺的同学,下课常问这问那,上课也总提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问题。好多次我都被他问得陷入尴尬,同学给他取了个外号叫“问好博士”。不知他今天又要搞什么名堂。望着他期待的目光我叫了他的名字。

“老师我有疑问,课文中说‘我’带出去的蜜蜂有二十只,可只飞回来十七只,那还有三只去了哪儿,法布尔太粗心了,竟然没有提到。我想它们是迷路了,我认为法布尔的实验结果不一定正确。”他边说边眨巴着眼睛,似乎想让我给他一个满意的答案。

问题来得很突然,我一时有些茫然,怎么引导呢?刹那间我的头脑中闪出两套方案,一是我直接引导,这样节约时间;二是让学生讨论,在辩论中探究。

沉思片刻,我决定采用后者。我笑着说:“是啊,还有三只没有飞回来,它们去了哪里呢,真的是迷路了吗?请大家静静地思考,也可以和同学探讨一下。”我把问题抛给了学生。

不一会儿就有不少同学高高地举起了小手。

“我认为那三只蜜蜂没有迷路,它们可能是看到了更多的蜜源,在那里安了新家,不想回来了。”一位学生迫不及待地站了起来。

“我觉得它们会回来的,因为课文中只是说第二天又回来了十五只,他没有提后来几天的情况,也许第三天或者第四天它们回来了。”另一位学生也从课文的句子猜想出原因。

“我觉得那三只蜜蜂不是迷了路,因为我在课后的资料袋中了解到,蜜蜂会用舞蹈和同伴交流,可能它们又交了一些新朋友,去了别的地方。”一位学生用课外知识作了解释。

“老师,我也从课外看到过蜜蜂能辨别方向,但它用什么辨别我有点忘了。”

“我认为即使那三只蜜蜂没有回来,也可以证明蜜蜂是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毕竟有十七只回来了,如果他们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能回来这么多吗?那三只肯定是出什么意外了。”第五位学生辩论着。

“老师,我觉得法布尔是实事求是的,还有三只的去向他不清楚,所以他没有写出来。蜜蜂的本能他解释不了,他就说‘无法解释’。”学生进一步把重点转到了法布尔身上。

“老师,我长大了也想做个昆虫学家,专门研究蜜蜂,让更多的人了解蜜蜂!”学生竟谈起了自己的理想。

……

孩子们个个专心致志地听着,补充着,我很吃惊,想不到我的学生有这么大的潜质,怎么我以前就没有发现呢?我又很欣慰,因为我选择的'方法是对的,我真正看到了学生绽开的童心。我也感谢可爱的“问号博士”,是他把我们的思维引向广处、深处。

探究反思

(一)课堂细节,留住我的美丽

“教学细节”是指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之中的充满思辨与灵性的课堂场景。有了这样灵动的“细节”,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充盈着灵动的智慧,洋溢着人性的光辉。把握住了“细节”,便留住了一份精彩,营造了一份美丽,那是一种心灵奔放的美,一种生命律动的美。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课堂上最重要的教育目的,就在于点燃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火花。”本堂课中如果没有“问号博士”大胆的质疑,如果教师没有把握这一课堂细节,草草包办了孩子尖锐的问题,那么精彩将失之交臂。事实证明学生是充满活力的,是机敏的,当我把问题抛给学生的那一刹那,孩子们智慧的火花便点燃了,一种语文课堂的动态美便产生了。

(二)课堂细节,关注你的学生

课堂教学中,往往有一些学生爱“钻牛角尖”,敢于对课文中的人物的行为、老师的讲解、同学的发言提出异议,给预设的课堂教学“添乱”,但这恰恰是孩子智慧创新的火花。如果老师不留意这些细节,不注重培养孩子提出独特的见解的意识,而是严加训斥,或草草应付,都有可能夭折一朵“创新的鲜花”。本课教学中我关注了学生的质疑,对学生的“挑战”巧妙地、及时有效地因势利导,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答案便在辩论中产生了,预设和课堂生成也达到了最佳点。课堂中我们是不应该也不能够忽视这样的细节的,只有被关注、被珍视,才能展现一个生命涌动的“过程”。

“教学细节”它看似平常,而平常中蕴含智慧;它看似简单,而简单中孕育深刻。只有那些心中有爱,充满智慧,对教育教学有着深刻理解和真切眷顾的教师才能去主动创设、积极捕捉这些精妙的细节,方可于“细微之处见伟大!”所以,成功的教学必定离不开精彩的细节。这样,我们的课堂就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课堂教学就会呈现出生成的绿色。

编辑短评:本文作者在教学中关注学生所提的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能就此引导学生合作释疑,尊重学生的合理想象与理解。这种做法体现了新的教学思想及教学方法,读后能给人以启迪,对教师有参考价值。(蔡玉琴)

《蜜蜂》教学设计一

学习目标

①认识“试、验、证”等10年生字。会写“论、试、验”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20年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③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④通过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课前准备

①生字词卡片(也可制成电脑课件,生字的部首和部分笔画可以闪烁)。

②师生共同搜集有关蜜蜂的资料。

第一课时

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①教师引述。上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想探究一下昆虫世界的奥秘吗?

②板书课题。今天要探究的对象是蜜蜂。对于蜜蜂,你知道些什么吗?

③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同桌互读,纠正错误。

③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a


同级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