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阅读答案(优质20篇)

时间:2024-09-20 21:26:37 来源:风铃百科 作者:管理员
苏州园林阅读答案(优质20篇)

苏州园林阅读答案(1)

阅读《苏州园林》选段,完成1—5题。(17分)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苏州园林栽种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长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浏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1、用简要的语言分别概括上面两段文字说明的内容。(4分)

2、选文第一段在说明池沼的特点时,用“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评述池沼与景致配合的艺术效果,句中“这”指代的内容是:(3分)

3、苏州园林的设计别具匠心,处处体现着图画美。例如“鱼戏莲叶图”、“古老嶙峋的藤萝图”等。除此之外,读了选文,假如让你去游览苏州园林的话,你最想去感受的是哪个画面?为什么?(4分)

4、选文的语言或准确、或生动。请仿照示例,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句,以批注的形式,写出自己的感受。(3分)

示例: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批注:“大多”一词用得准确。表明并非所有池沼都是活水,突出苏州园林水的特点,使人感觉富有生气。

语句:

批注:

5、运用选文有关信息,说说下面两幅画中哪一幅符合中国画的审美观点,请简述理由。(3分)

(图一) (图二)

附答案:

1、(1)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设计显示出的艺术美。(2)苏州园林栽种修剪树木着眼画意显示的美。4分,答到一点得2分。

2、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3分。

3、不设统一答案。4分,如“竹树掩映的假山图”、“重峦叠嶂的假山图”、“决不雷同的桥梁图”、“高低屈曲的河岸图 ”、“一池活水的池沼图”、“俯仰生姿的花木图”等。能从画面的特征及体现的情趣等方面谈感受即可。写出画面2分,理由2分。

4、不设统一答案。选择语句1分,批注正确2分。共3分。

5、图二;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讲究的是画意,自然之趣。 3分,意对即可。


苏州园林阅读答案(2)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①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②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它景物配合着布置。③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④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⑤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⑥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⑦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_,其中又以___________为主。

2.首句的“假山和池沼”能否换成“池沼和假山”?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概括假山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与“_________”相呼应,说明了假山堆叠的艺术美。

6.画线句子中的“艺术”与“技术”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段文字中标出序号的八个句子是说明池沼特点的,用简明的语言指出这些句子说明的侧重点。(每处限10个字)

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④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⑥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假山和池沼;池沼

2.不能。这是一个段首中心句,它规定了下文展开的先后顺序。

3.有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4.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5.苏州园林假山池沼的配合着意于图画美。

6.不能。因为一对调,就变成了强调技术而把建设艺术放到了次要的地位,这与本段说明苏州园林艺术的中心不一致。

7.引用活水 宽畅的池沼作中心 桥梁不雷同 边沿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鱼戏莲叶间

(意对即可)


苏州园林阅读答案(3)

阅读《苏州园林》中的一段文字,完成11-12题。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阑干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白色。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小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而到花开时节,却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眼。

11.苏州园林的建筑色彩有什么特点?这样的色彩在园内产生了什么效果?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苏州园林色彩的运用体现了园林设计者怎样的艺术追求?请联系《苏州园林》及下面的资料说说你的看法。(2分)

链接:

苏州园林的主人,大多是被贬或退隐的官吏、不得志的文人,这就决定了苏州园林是“独善其身”的私家园林.是体现了隐逸情趣的“城市山林”。苏州园林的优点是能在布局的自由中莸得身心的自由,在物态的自然中归复人性的自然。北方皇家园林追求浓丽绚烂的色彩美,苏州私家园林则以素朴为美,粉墙黛瓦,质朴无华.没有强烈的刺激,有的是柔和与宁静,这更利于园主们修身养性,投入自然的怀抱。

(金学智《苏州园林审美谈》)

中国园林,以“雅”为主,“典雅”、“雅趣”、“雅致”、“雅淡”等等,莫不突出以“雅”。……中国园林,有高低起伏,有藏有隐.有动观、静观,有节奏,宜细赏。人游其间的那种悠闲情绪,是一首诗,一幅画,不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走马看花,到此一游;而是宜坐,宜行、宜看、宜想。 (阵从周《园林美与昆曲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建筑色彩的特点:①“极少使用彩绘”,②色彩淡雅,如:梁柱、木窗、阑干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是白色,水磨方砖是淡灰色,屋瓦和檐漏也是淡灰色。

达到的效果:①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②到了花开的季节,这些颜色与花相映成趣,把花衬托得更加“明艳照眼”。

12.追求自然之趣,体现出图画之美,营造柔和、恬静的意境,凸现“雅趣”,“雅致”。


苏州园林阅读答案(4)

阅读叶圣陶的《苏州园林》,完成1~10题。

①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②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③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④没有修剪的像宝塔那样的松柏 ,没有阅兵式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⑤有几个园林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⑥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1、给文中的画线字加粗注音。

着眼( ) 相间( ) 嶙峋( )

2、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第_________句。

3、对这段文字的层次划分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4、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

A、从整体到部分

B、从主要到次要

C、从概括到具体

D、从原因到结果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段的结构是总——分——总。

B、“盘曲嶙峋”中“嶙峋”是用形容山石突兀的词来形容藤萝的美。

C、文中的冒号的作用是表示解说。

D、这段文字运用的说明方法有摹状貌、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

6、对文段开头画线句子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栽种和修剪”是并列短语,在这里可以互换位置。

B、“也”字表示强调,其含义是“更加”。

C、从这句可以看出全段文字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D、“着眼在画意”是全段表达的中心。

7、对这段中的部分此举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落叶树和常绿树相间”一句写出事物的动感和层次。

B、“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中两个“花”的含义一样。

C、文段中“这”(已加粗)是指景物配合的自然之趣。

D、文段中“中国画的审美观”是指追求自然美。

8、本段中以苏州园林与___________作比较,突出说明了_______________。

9、文中加粗词“多种”用得准确,简要说明这个词在中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中两加粗字“这”分别指代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zhuó;jiàn;línxún

2、①

3、D

4、C

5、A

6、D

7、D

8、外国花园苏州园林的民族特色

9、“多种”说明了苏州园林所栽种的花时不同的花树种类之多,也正因为种类之多,才能收到“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的效果。

10、第一个“这”指代: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第二个“这”指代:没有修剪的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的道旁树。

(意思对即可)


苏州园林阅读答案(5)

阅读课文《苏州园林》片段节选,回答下列阅读题。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1.给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将选定义项的序号填在括号中。

(1)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D )

A.着力 B.着重 C.下手 D.考虑

(2)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 A )

A.单调 B.冷清 C.孤独 D.清闲

(3)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 C )

A.曲折 B.缠绕 C.突兀 D.蔓延

4.这段话所说的事物的特征是:[苏州园林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5.这段话中使用的说明方法有( B、D 、E )。

A.下定义 B.打比方 C.分类别 D.举例子 E.作比较 F.列数字

6.把本段中起描写作用的词句写在横线上:俯仰生姿 盘曲嶙峋的枝干 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 ;作用是:说明苏州园林的树木不讲究整齐划一,而讲究自然画意。

7. 本段说明的是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8.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中的这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

9.文中使用的说明顺序是:(从概括到具体)。

10.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一句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举例子] 。这句是为了说明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11.文中的中国画的审美观点是指:[讲究自然之美] ,用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一句的目的是为了说明[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苏州园林阅读答案(6)

人们常说“苏州园林甲江南”,这不无道理。在我眼里,苏州园林的美就在于她的细腻、古拙与灵动。

苏州园林的布局设计是很细腻的,她宛如一个蒙着许多层面纱的清秀女子。当你层层深入,并慢慢地撩起她那薄如蝉翼的面纱时,秀丽清纯的美便自然地呈现在你面前。那是一种恬淡的美感。淡而有味,甜却不腻,它既沁人心脾又让人回味无穷;是那般的真切,却又是那般的不可名状,真的好美。

苏州园林只是结腻吗?当然不,你就看那网师园中的形状千奇百怪的假山,虽是那般的小巧精致,可它毕竟是山啊!那层峦叠峰、峰回路转的情趣,难道不让人有一种置身山林之中的感觉吗?山顶那小小的一块平地,给人一种细致而又不乏狙犷的感觉,极目远眺,又何尝不让人宠辱偕忘、心旷神怡呢?苏州园林真是一幅画,一幅景致隽永的山水画。

苏州园林又是那样的古朴典雅。那镂花的窗,古朴的桌,细致的椅,精美又不显呆板,虽是“雕栏玉砌”,却又“朱颜不改”。苏州园林是与文人雅士相提并论的,她总能让人从中感悟那沧桑的历史与深邃的底蕴。

那靠水的水榭,临池的亭子,妩媚又不乏端庄。俯身,便可看到映在水中的蓝天白云,还有那些活泼的鲤鱼……那“”的灵动,早已悄然跃入我的心头。

那宁静的池沼,活脱脱一个文静的女子,依傍于青山翠柳,是那样的优雅。一涓细流注入池中,水面漾起小小的晕圈,灵气活现。

更有那四季的花木装点着一切,为假山池沼披上了应时的彩衣。

细腻、古朴、灵动……苏州园林引人入胜。不是吗?


苏州园林阅读答案(7)

【小题1】鱼戏莲叶间

【小题2】在我眼里,苏州园林的美就在于她的细腻、古拙与灵动。

【小题3】从苏州园林的细腻、古朴与灵气三方面介绍苏州园林的。

【小题4】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寂寞。

【小题5】总结全文,呼应开头,用问句引起读者的思考。

【小题6】都认为苏州园林有一共同特点:像一幅美丽的山水画;语言都很优美;两文的结构相同。但课文比该文介绍更为详细。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苏州园林》中写到: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鱼戏莲叶间”即可概括特定语境的画面。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

点评:概括能力,是学习语文的基本要求。准确概括,需要通读文本,把握要旨。

【小题2】试题分析:文章标题是《我眼中的苏州园林》,显然,作者是要写对苏州园林的印象,文章开头开门见山地写到:“在我眼里,苏州园林的美就在于她的细腻、古拙与灵动。”全文都是紧扣这句话展开的。所以,这就是中心句。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对中心句的把握。

点评:中心句,即能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文章都是紧扣这个中心句展开描述的。

【小题3】试题分析:文章开头指出:“在我眼里,苏州园林的美就在于她的细腻、古拙与灵动。”显然,在作者看了,苏州园林有三个特点:细腻、古拙与灵动。下文第二段着重写苏州园林的细腻;第三四段着重写苏州园林的古拙;第五六段着重写苏州园林的灵动。所以,文章是从三个方面具体介绍苏州园林的。第一段与二到五段之间,存在总分关系。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说明层次的把握。

点评:对文章说明层次的把握,需要分清文章结构,明确说明层次,答案便简单了。

【小题4】试题分析:与“更有那四季的花木装点着一切,为假山池沼披上了应时的彩衣”相照应的句子是“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寂寞”。他们都写一年四季都有花木的装点。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对说明内容的理解。

点评:两篇不同的文章,其中有相同的说明内容。理解了他们各自的说明内容,相互照应的问题就简单了。

【小题5】试题分析:文章开头指出:“在我眼里,苏州园林的美就在于她的细腻、古拙与灵动。”显然,在作者看了,苏州园林有三个特点:细腻、古拙与灵动。下文第二段着重写苏州园林的细腻;第三四段着重写苏州园林的古拙;第五六段着重写苏州园林的灵动。所以,文章是从三个方面具体介绍苏州园林的。第一段与二到五段之间,存在总分关系。文章的结尾讲:“细腻、古朴、灵动……苏州园林引人入胜。不是吗?”这一结尾对全文说明内容进行了总结,首尾呼应。同时,“苏州园林引人入胜。不是吗?”也能起到引人思考的作用。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对结尾的作用的理解。

点评:结尾的作用,通常是总结全文,呼应开头。当然,特定的文字,也有特定的作用,这一点也不容忽视。

【小题6】试题分析:与课文《苏州园林》相比,两文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共同是点:①都认为苏州园林像一幅美丽的山水画;②语言都很优美;③两文都是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不同点是:课文比该文介绍说明的内容更为丰富。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比较阅读的能力。

点评:比较阅读,是中考常考题型。比较阅读就是指把内容或形式相近的或相对的两篇文章或一组文章放在一起,对比着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将其有关内容不断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这样既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又可以看到差别,把握特点,提高鉴赏力。


苏州园林阅读答案(8)

叶圣陶

①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②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③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④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⑤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⑥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阅读①②段,请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3分)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含义。(2分)

(1)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

(2)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败笔:

揣摩第④段中“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一句的表达意思。(2分)

说说第⑤段中“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一句的表达作用。(2分)

指出第③段和第⑤段中划波浪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4分)

第③段说明方法:

作用:

第⑤段说明方法:

作用:

认真阅读第⑥段,说说文中的“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效果是如何形成的?(也可用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

答案:

务必使浏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3分)

(1)标本:典范、样本。(1分)

(2)败笔:不足,缺陷;缺点,疏漏。(1分)(共2分)

这里作者强调说明“假山的堆叠”是一种园林艺术而不仅是技术的重复,它是为了能给人以美的愉悦,而非简单的技术性堆叠,从而达到“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的效果。(只解释说明“艺术”和“技术”含义的得1分,共2分)

运用拟人化的写法,(1分)形象地写出了苏州园林每个季节中都有各不相同的树木和花树相互映衬的景致。(1分)(共2分)

第③段说明方法:作比较(1分)

作用:通过比较突出“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的特点。(1分)

第⑤段的说明方法:举例子(1分)

作用:通过具体的实际例子,进一步说明苏州园林处处都在体现“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这一特点。(1分)(共4分)

城墙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1分)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1分)(共2分)


苏州园林阅读答案(9)

【小题1】结合上下文,用《苏州园林》中的一个短语填在文中横线上。

【小题2】本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小题3】文章是哪几个方面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的?

【小题4】从《苏州园林》中选出与“更有那四季的花木装点着一切,为假山池沼披上了应时的彩衣”相照应的句子。

【小题5】文章末段有什么作用?

【小题6】与课文《苏州园林》相比,两文有什么异同?


苏州园林阅读答案(10)

15、选文中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6分)

16、选文第③段“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中,去掉加点词“往往”好不好?请说明理由。(4分)

17、选文第④段中“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一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句是为了说明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4分)

18、历来介绍苏州园林的文章,或从建筑学角度写,或从园林历史角度写,或从导游角度写。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叶圣陶是从什么角度写的?表现出作者什么情感?(4分)

答案:

15、(共6分,)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阁画。(2分〉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7、(共4分)举例子、打比方(答对一个给1分,共2分)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4分,每个要点1分)

16、(共4分,只给判断不答理由不给分〉不好。去掉“往往”,使表达失去了分寸。原句强 调“大多是这样,但又不全是”这一层意思,(2分)

18、(共4分,各2分〉课文从游览者的角度介绍苏州园林 体现了作者对苏州同林的喜爱、赞美之情。



苏州园林阅读答案(11)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 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②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回避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 ,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的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5、选文第①段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__,说明对象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4分)

16、选文第①段中划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这里有什么作用?(4分)

答:

17、所选文段采用的说明结构是什么?第②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6分)

答:

18、第③段加点词“往往”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答:

20XX年贵州省铜仁地区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15、4分 苏州园林(2分)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2分)

16、4分 排比(2分)

一气呵成,说明设计者和匠师们为达到其一致要求,是如何设计园林的。(2分)

17、6分 总分结构。(2分)

作比较(2分)说明苏州园林的建筑与其他建筑的区别:不讲究对称。(2分)

18、4分 不能去掉。“往往”指一般情况,特殊情况除外(2分)。用在这里说明并不是所有的河道都安排有桥梁,充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真实性。


苏州园林阅读答案(12)

叶圣陶

①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②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③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④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⑤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⑥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阅读①②段,请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3分)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含义。(2分)

(1)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

(2)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败笔:

揣摩第④段中“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一句的表达意思。(2分)

说说第⑤段中“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一句的表达作用。(2分)

指出第③段和第⑤段中划波浪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4分)

第③段说明方法:

作用:

第⑤段说明方法:

作用:

认真阅读第⑥段,说说文中的“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效果是如何形成的?(也可用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

答案:

务必使浏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3分)

(1)标本:典范、样本。(1分)

(2)败笔:不足,缺陷;缺点,疏漏。(1分)(共2分)

这里作者强调说明“假山的堆叠”是一种园林艺术而不仅是技术的重复,它是为了能给人以美的愉悦,而非简单的技术性堆叠,从而达到“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的效果。(只解释说明“艺术”和“技术”含义的得1分,共2分)

运用拟人化的写法,(1分)形象地写出了苏州园林每个季节中都有各不相同的树木和花树相互映衬的景致。(1分)(共2分)

第③段说明方法:作比较(1分)

作用:通过比较突出“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的特点。(1分)

第⑤段的说明方法:举例子(1分)

作用:通过具体的实际例子,进一步说明苏州园林处处都在体现“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这一特点。(1分)(共4分)

城墙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1分)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1分)(共2分)


苏州园林阅读答案(13)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 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②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回避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 ,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的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选文第①段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__,说明对象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4分)

2、选文第①段中划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这里有什么作用?(4分)

3、所选文段采用的说明结构是什么?第②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6分)

5、第③段加点词“往往”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答:

[参考答案]

1、4分 苏州园林(2分)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2分)

2、4分 排比(2分)

一气呵成,说明设计者和匠师们为达到其一致要求,是如何设计园林的。(2分)

3、6分 总分结构。(2分)

作比较(2分)说明苏州园林的建筑与其他建筑的区别:不讲究对称。(2分)

4、4分 不能去掉。“往往”指一般情况,特殊情况除外(2分)。用在这里说明并不是所有的河道都安排有桥梁,充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真实性。


苏州园林阅读答案(14)

读叶圣陶的《苏州园林》让我对它无限的向往。花草树木的映衬、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都让我感到迷恋。

苏州园林讲究完美,他像一幅山水画一样呈现在游客的眼前。重峦叠嶂的假山、九曲回转的回廊想画幕一样铺开来。踏在幽深的回廊上仿佛可以听到古代诗人在雨打芭蕉驻立窗前低吟的读书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就是这种意境吧。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一到春天我想那应该是花的海洋吧。红楼梦里的史湘云醉卧海棠花应该只有在苏州园林才能看到这样的美景吧。"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苏州园林的夏季应该像这样一样充满生气吧。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对称是一种美,而不对称要营造登峰造极的美,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

苏州园林是人间的仙境,过惯了喧闹的城市生活的凡夫俗子可以到苏州园林占占这里的仙气。


苏州园林阅读答案(15)

苏州园林片段阅读理解题目及答案

阅读《苏州园林》节选,完成下题: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 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②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回避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 ,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的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选文第①段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__,说明对象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4分)

2、选文第①段中划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这里有什么作用?(4分)

答:

3、所选文段采用的说明结构是什么?第②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6分)

答:

4、第③段加点词“往往”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答:

[参考答案]

1、4分 苏州园林(2分)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2分)

2、4分 排比(2分)

一气呵成,说明设计者和匠师们为达到其一致要求,是如何设计园林的。(2分)

3、6分 总分结构。(2分)

作比较(2分)说明苏州园林的建筑与其他建筑的区别:不讲究对称。(2分)

4、4分 不能去掉。“往往”指一般情况,特殊情况除外(2分)。用在这里说明并不是所有的河道都安排有桥梁,充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真实性。


苏州园林阅读答案(16)

苏州园林阅读题及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1.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文中划线的“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画面切忌呆板单调

B.讲究色彩的绚丽

C.画面要求热烈奔放,讲究结构严谨

3.文段中划线的“这”具体指代_________________。

4.“寂寞”一词在上下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其反义词是__________。

5.“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作者举这个例子想要说明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这一句写得好不好?请说出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二自然段中“隔而不隔,界而未界”中,“隔”指的是_________,“不隔”指的是_________;“界”指的是_________,“未界”指的是_________。

8.根据审美感受,第一段所说明的对象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第二段所说明的对象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第一段说明的内容是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的特点。第二段说明苏州园林花墙和廊子的特点。

2.A

3.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4.冷清、单调;丰富(多彩)

5.主要说明苏州园林修剪树木着眼在画意。

6.好。“寂寞”是拟人化的写法,将园林中的景致写活了,形象地说明了苏州园林栽种树木着眼于画意的特点。同时,也暗示游客在不同的时节游览苏州园林都不会感到单调。

7.有墙壁隔着;墙上有镂空图案;有廊子界着;廊子两边无所依傍

8.着眼在画意;层次丰富、景致幽深

(意对即可)


苏州园林阅读答案(17)

苏州园林阅读题附答案

三、美文赏读

(一)

[甲]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乙]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长。有两棵老树:一棵是周柏,另一棵是唐槐。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皲裂,顶上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在石阶旁。那唐槐,考干粗大,虬枝盘曲,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还有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无不显出苍劲的风骨。这里的树,又以造型奇特见长,有的偃如老妇负水,有的挺如壮士托天,不一而足。.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上的纹理一齐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纹丝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晋祠在古木的荫扩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

[丙]由中山门开始的宽阔陵园大道,至陵前长6公里,两旁栽种着许多法国梧桐;这些行道树在长成后,枝繁叶茂,丫杈交错,形成了一条浓翠薇日的林荫大道。道外的丘岗坡坨之上,密植着众多的落叶树和常绿树,林丛复叠,莽苍深邃,使人们在未达陵墓以前,就已逐渐进入庄严肃穆的'气氛之中。

12.三段文字都写到“树”,但各有不同的特点,如甲文所写的树木特征是“高低错落,充满画意”。请从乙、丙两文中选择有关词语,概括树木的不同特征。

乙: ;丙: 。

13.三段文字写树都强调了气氛;如甲文突出繁华欢悦,乙文突出 ,丙文突出 。

14.对这三段文字采用的说明方法,下面不正确的说法是( )

A.甲乙两文多处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B.甲文没有采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C.乙文采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举例子。

D.甲乙丙三文都采用了摹状貌的说明方法。

15.从说明顺序来看,甲乙两文都是 顺序,丙文是 顺序;从文段结构看,甲文是 结构,乙文是 结构,丙文是并列结构。

16.有人认为甲文段中写的“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不妥,因为既然“没有”就无说明的必要。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2.乙:古老苍劲,造型奇特;丙:繁茂交错,莽苍深邃。

13.(乙文突出)幽静典雅;(丙文突出)庄严肃穆。

14.B

15.逻辑;空间;总分;分总

16.此题开放性强,答案不求统一,不论肯定否定,言之成理即可。


苏州园林阅读答案(18)

阅读《苏州园林》附答案

阅读《苏州园林》选段,完成1—5题。(17分)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苏州园林栽种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长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浏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1、用简要的语言分别概括上面两段文字说明的内容。(4分)

2、选文第一段在说明池沼的特点时,用“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评述池沼与景致配合的艺术效果,句中“这”指代的内容是:(3分)

3、苏州园林的设计别具匠心,处处体现着图画美。例如“鱼戏莲叶图”、“古老嶙峋的藤萝图”等。除此之外,读了选文,假如让你去游览苏州园林的话,你最想去感受的是哪个画面?为什么?(4分)

4、选文的语言或准确、或生动。请仿照示例,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句,以批注的形式,写出自己的感受。(3分)

示例: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批注:“大多”一词用得准确。表明并非所有池沼都是活水,突出苏州园林水的特点,使人感觉富有生气。

语句:

批注:

5、运用选文有关信息,说说下面两幅画中哪一幅符合中国画的审美观点,请简述理由。(3分)

(图一)    (图二)

附答案:

1、(1)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设计显示出的艺术美。(2)苏州园林栽种修剪树木着眼画意显示的美。4分,答到一点得2分。

2、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3分。

3、不设统一答案。4分,如“竹树掩映的假山图”、“重峦叠嶂的假山图”、“决不雷同的桥梁图”、“高低屈曲的河岸图 ”、“一池活水的池沼图”、“俯仰生姿的花木图”等。能从画面的特征及体现的情趣等方面谈感受即可。写出画面2分,理由2分。

4、不设统一答案。选择语句1分,批注正确2分。共3分。

5、图二;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讲究的是画意,自然之趣。 3分,意对即可。


苏州园林阅读答案(19)

苏州园林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问题。(共13分)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①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②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它景物配合着布置。③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④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⑤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⑥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⑦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⑧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又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2分)

2.首句的“假山和池沼”能否换成“池沼和假山”?为什么?(2分)

3.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文中概括假山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画线句子中的“艺术”与“技术”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2分)

6.这段文字中标出序号的八个句子是说明池沼特点的,用简明的语言指出这些句子说明的侧重点。(3分)

③④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⑥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⑧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假山和池沼;池沼

2.不能。这是一个段首中心句,它规定了下文展开的先后顺序。

3.有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4.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5.不能。因为一对调,就变成了强调技术而把建设艺术放到了次要的地位,这与本段说明苏州园林艺术的中心不一致。

6.桥梁不雷同;边沿高低屈曲,任其自然;鱼戏莲叶间,我眼中的苏州园林。

1、考查学生对说明对象的把握。说明对象一般是在文章首段或首句或是找关键性的词句。这一段的说明对象可以从文章的第一句找出来,即是假山和池沼。文中可以看出来主要是介绍池沼为主。

2、考查学生对说明顺序的把握。因为这是一个段首中心句,它规定了下文展开的先后顺序。后文中先是介绍的假山,再介绍的池沼,故文章开头“假山和池沼”不能调换成“池沼和假山”

3、考查学生对说明文对象的特征的把握。可以比较两说明对象之间有什么样的共同点。

4、考查学生对说明文对象的特征的把握。读完语段不难发现概括假山的特点是是文章第二句。

5、首先做出判断,然后区分“艺术”与“技术”的含义,再结合语段分析为什么不能调换,换了之后出现什么样的结果。不能调换。因为一对调,就变成了强调技术而把建设艺术放到了次要的地位,而本段主要是说明苏州园林艺术。与文章中心不一致。

6、考查学生对语句的概括能力。③④主要是讲桥梁不雷同,⑤⑥句主要是讲边沿高低屈曲,任其自然,⑦⑧句主要是讲鱼戏莲叶间,我眼中的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阅读答案(20)

《苏州园林》的阅读答案

(一)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1.《苏州园林》作者叶圣陶,名绍钧,著名的作家、教育家、编辑家。

2.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结合上下文,试分析下列语句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a.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列数字)

b.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屈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举例子、打比方)

c.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作比较)

4.“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中“败笔”是什么意思?改为“地方”可否?为什么?

[“败笔”:原指写字写得不好的一笔;绘画中画得不好的部分;文章中写得不好的词句。文中指影响园林整体美观的设计上的缺憾。不可以。因为句中的“败笔”是与上半句中的“图画”相照应,换成“地方”,则没有这层照应了。]

5.最后一句要是改为“每一个心里想着口里说着‘如在画图中’。”效果会怎样?哪种说法好?

[效果不好。第一种说法好。第一种说法是双重否定句,语气强烈,强调了苏州园林设计的成功,确实能够做到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后一种是肯定句,语气不如前一种双重否定句强。]

6.文段中四个“讲究”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这四“讲究”是总写,后面的3、4、5、6四个自然段就是按这四句话的顺序来安排的,在内容是前后一一对应。]

7.文段中有一个词贯穿全篇,成为介绍苏州园林的线索,这个词是[图画]。

8.“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带点的词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不能删去。“似乎”在这里表推测,因为这些园林都是古代修建的,设计者和匠师们都已故去。作者没法直接听他们说,只能是推测。用“似乎”,更令人信服,表意更准确,更严密。“务必”表明设计者们坚定的追求。在这里“务必”对游览者的观察点起到了强调、突出的作用。作者在说明苏州园林总的特点时,连用两个看似矛盾的词语,通过联系语境仔细体味,我们发现这不仅不矛盾,而且使表意更为准确。]

(二)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苏州园林里的假山和池沼],其中又以[池沼]为主。

2、首句的“假山和池沼”能否换成“池沼和假山”?为什么?

[不能,这句是中心句,后文是按照先假山后池沼的顺序介绍的。]

3、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共同特征是[讲究自然之趣,从各个角度看都是一幅画。]

4、文中概括苏州园林假山特点的一句是[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5、池沼的相同点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不同点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有的宽畅,就作为全园中心,有的成河道,就安排桥梁。]。

6、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是(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配合着意于图画美)。

7、“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与“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相呼应,说明假山的堆叠的艺术美。

8、第二句话中的“艺术”与“技术”的词序能否对调?为什么?

[不能。因为一对调,就变成了强调技术而把建设艺术放到了次要的地位,这与本段说明苏州园林艺术的中心不一致。(区别:艺术是一种精神的创造,是体现个性的审美活动;而技术则是在长期重复劳动过程中获得的经验、知识或技巧,二者有层次高下之别)]

9、为什么说“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用简明的话来回答。

[因为假山的堆叠,体现了设计者独创性的劳动,给人以审美愉悦。]

10.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总分)

11.游览者“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12.“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是怎样配合布置的?

①成河道模样的水面与桥梁配合;②池沼河道的石岸与石头、花草配合;③池沼养的鱼与荷花、睡莲配合。

13.作者将苏州园林的'池沼设计分为两类,一类是:成河道模样,另一类是:宽敞。两类的共同点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不整齐划一。

14.句中“鱼戏莲叶间”加引号的作用是(表示引用)

15.这段文字运用的说明方法是(分类别)

16.《苏州园林》一文中说苏州园林有很多特点,其中最主要的是:游览者无论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三)

(甲)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决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乙)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回廊(láng) ○2镂空(lòu)

9、甲段说明的中心是什么?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说出两种说明方法)

[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作比较,打比方。]

10.乙段说明的内容是什么?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苏州园林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举例子。]

11.“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是怎样的情形吗?

[“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尽管猛一看上去花墙和廊子把景致分开了,但因为墙壁是镂空的,廊子两边无所依傍,所以景致并没有被真正隔开,而只是缓冲了一下视线,使得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游览者眼前,而是逐次展开,这样就使游览者在心理上觉得园林中景致繁复、有层次了。]

12、苏州园林的花墙和廊子各有什么特点?

[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

13.“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地沼”,“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放意避免似的”。这两句中的“都有”、“可绝不”可否删去?

[这两句中的“都有”、“可绝不”表意肯定,一点都不含糊,用词准确。使用这些表意肯定的词语时,建立在对所说明的情况了解掌握得非常全面、非常准确的基础上。]

(三)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1.给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将选定义项的序号填在括号中。

(1)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D)

A.着力 B.着重 C.下手 D.考虑

(2)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A)

A.单调 B.冷清 C.孤独 D.清闲

(3)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C)

A.曲折 B.缠绕 C.突兀 D.蔓延

2.这段话正确的层次划分应为(B)。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3.这段话说明中穿插的表达方式是(B)。

A.记叙和描写 B.描写和议论 C.描写、抒情和议论

4.这段话所说的事物的特征是:[苏州园林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5.这段话中使用的说明方法有(B、D、E)。

A.下定义 B.打比方 C.分类别 D.举例子 E.作比较 F.列数字

6.把本段中起描写作用的词句写在横线上:俯仰生姿盘曲嶙峋的枝干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作用是:说明苏州园林的树木不讲究整齐划一,而讲究自然画意。

7.本段说明的是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8.“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中的“这”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

9.文中使用的说明顺序是:(从概括到具体)。

10.“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一句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举例子]。这句是为了说明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11.文中的“中国画的审美观点”是指:[讲究自然之美],用“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一句的目的是为了说明[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同级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