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率教学反思(集锦7篇)

时间:2024-09-20 20:23:49 来源:风铃百科 作者:管理员
税率教学反思(集锦7篇)

税率教学反思(1)

教学反思:今天教学了《税率问题》,从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学生对于纳税的知识很感兴趣,积极性很高。而且纳税这部分内容也比较简单,学生基本都能掌握。

这堂课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我告诉学生依法纳税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偷税、漏税是违法的。还告诉学生吃KFC的时候也可以索要发票等等,学生表现出相当浓厚的兴趣,期待着教授利息时学生的表现。

教学了《税率》这一内容,课后回想起来,这节课有好的地方,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课开始我在黑板上用红粉笔写了一个大大的“税”字,问同学们:看见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好多学生都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而且都不知道什么事纳税。所以我让学生开始自学根据课本给出的内容还制作了一些课件,帮助学生进行理解。

有两个环节课后想来需要改进。

1、税率公式的引入。接着我告诉学生,这个5%叫做“税率”,谁能猜一猜“税率”表示的意义呢?学生都能说出含义,如果我接着让学生说出怎样求各种税额的公式,学生们会很快的理解。

2、有关计算技巧。在计算完税额之后,让学生说说怎么样求税率会让学生更加理解税率的含义。


税率教学反思(2)

教学反思:今天教学了《税率问题》,从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学生对于纳税的知识很感兴趣,积极性很高。而且纳税这部分内容也比较简单,学生基本都能掌握。

这堂课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我告诉学生依法纳税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偷税、漏税是违法的。还告诉学生吃KFC的时候也可以索要发票等等,学生表现出相当浓厚的兴趣,期待着教授利息时学生的表现。

教学了《税率》这一内容,课后回想起来,这节课有好的地方,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课开始我在黑板上用红粉笔写了一个大大的“税”字,问同学们:看见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好多学生都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而且都不知道什么事纳税。所以我让学生开始自学根据课本给出的内容还制作了一些课件,帮助学生进行理解。

有两个环节课后想来需要改进。

一、税率公式的引入。接着我告诉学生,这个5%叫做“税率”,谁能猜一猜“税率”表示的意义呢?学生都能说出含义,如果我接着让学生说出怎样求各种税额的公式,学生们会很快的理解。

二、有关计算技巧。在计算完税额之后,让学生说说怎么样求税率会让学生更加理解税率的含义。


税率教学反思(3)

本课的内容是特定应用中生命的百分比,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成功:

1、清除概念,理解概念的含义。在本课中,更多的概念,如:什么是税,什么是税额,什么是税率,什么是本金,什么是利息,什么是利率是什么。这些概念允许学生使用自己的理解来解释,使内存更加深刻。另外,对于扩大知识到数量的学生也需要认真理解,这个概念与学生生活并不密切相关,而是对于农民,必须要求掌握和理解。

2、灵活掌握公式,正确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应纳税额,各种收入和税率之间的关系;本金,利息和利率关系;掌握一个计算公式:应纳税=各种收入×税率;本金×利率×时间,你可以想到另外两个公式。

不足:

着重解决数学问题,忽略学生如何根据不同的存款特点选择储蓄。例如,在前七个问题中练习二十三个:学生在设计不同的储蓄计划时,没有让学生感觉不同的感觉 存款的方式的优点和缺点,教给学生简单的生活知识。一般来说,利率高于现行利率,存款利率相对较高,如存在三年,两年期比一年期利率高,但不能作为一年作为利率每年,国库券不需要支付利息税,利息收入略高于同期定期存款。

重新教学设计:

合理的教学环节,合理配置教学时间,数学知识与生活结合现实,以实现两者之间的和谐。


税率教学反思(4)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税率的概念、有关钠税金额和税率的计算方法等。

我首先通过复习折扣和成数引入又一与百分数相关的概念一税率,然后组织学生自行阅读教材,获取纳税、税率的概念和各种税收形式的信息,培养了学生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学习了基本概念之后,一个关于税率的例题使学生体会了将文字描述转化为数学表达式的过程。另外,细心的学生可以发现,我的提问作为引导,在一定程度上也暗示了他们的审题步骤及方法。

我们在本节课应该注意的是,如何将我们引导学生对题意进行分析理解的过程转化为自我提问引导的过程,让学生真正学会把复杂的题目简单化,从而在具体地解答时感到轻松容易。

此外,对于税率这一概念,学生可能没有对于折扣那么熟悉、感兴趣。所以,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想办法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与思考中。

在课堂总结的时候,我们应让学生明白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实践,在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纳税的意义的同时,也号召学生影响身边的人都做积极的纳税人。


税率教学反思(5)

这堂课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我告诉学生依法纳税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偷税、漏税是违法的。还告诉学生去饭店吃饭的时候也可以索要发票等等,学生表现出相当浓厚的兴趣,期待着教授利息时学生的表现。

就这节课来看,课堂氛围较好,学生的.学习兴趣较浓,都能够主动学习,学生们的学习效率也很高,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在计算技巧方面还有待加强,有的同学能够正确的列出算式但是结果却所错了,今后还要在计算上下功夫。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有几点感悟:

1. 应和学生充分交流,具体感知,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虽然是知道的,但是又没有很深入的了解,所以当这些事物被拿到课堂上来时,又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急于要去研究它、解决它,向别人炫耀自己的成功,并且想获取同伴和老师的认可。所以,应该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让同学们作了非常充分的交流,使他们对知识的感知更加的深入和透彻。

2.课堂上要结合实际,体现价值,具有时效性。本节课的例题的设计结合实际,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自己都好象有这样的经历一样,又是帮助老师解决问题的,解决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税率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并且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与乐趣。


税率教学反思(6)

百分数(二)税率

六(5)周

教学内容 第10页“税率”、做一做及练习二第6、7、8、10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知道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以根据具体的税率计算税款。

2、在计算税款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使学生知道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教学重点 税率的理解和税额的计算。

教学难点 税额的计算。

教法与学法 合作交流,引导探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情景导入

1、口答算式。

(1)100的5%是多少?

(2)50吨的10%是多少?

(3)1000元的8%是多少?

(4)50万元的20%是多少?

2、什么是比率?

二、新课讲授

1、阅读教材第10页有关纳税的内容。说说:什么是纳税?

2、税率的认识。

(1)说明:纳税的种类很多,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也不一样。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一般是由国家根据不同纳税种类定出不同的`税率。

(2)试说说以下税率各表示什么意思。

A、商店按营业额的5%缴纳个人所得税。

B、某人彩票中奖后,按奖金的20%缴纳个人所得税。

3、税款计算。

(1)出示例3:一家饭店十月份的营业额约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约多少万元?

(2)分析题目,理解题意。

引导学生理解“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的含义,明确这里的5%是营业税与营业额比较的结果,也就是缴纳的营业税占营业额的5%,题中“十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因此十月份应缴纳的营业税就是30万元的5%。

(3)学生列出算式。

相当于“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列式:30×5%

(4)学生尝试计算。

(5)汇报交流。

30×5% = 30×0.05 = 1.5(万元)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10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6题。

3、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7题。

4、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8题。

5、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10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纳税的知识,你们对纳税的知识有哪些了解?

教后反思:

这堂课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我告诉学生依法纳税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偷税、漏税是违法的。还告诉学生去饭店吃饭的时候也可以索要发票等等,学生表现出相当浓厚的兴趣,期待着教授利息时学生的表现。

就这节课来看,课堂氛围较好,学生的学习兴趣较浓,都能够主动学习,学生们的学习效率也很高,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在计算技巧方面还有待加强,有的同学能够正确的列出算式但是结果却所错了,今后还要在计算上下功夫。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有几点感悟:

1. 应和学生充分交流,具体感知,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虽然是知道的,但是又没有很深入的了解,所以当这些事物被拿到课堂上来时,又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急于要去研究它、解决它,向别人炫耀自己的成功,并且想获取同伴和老师的认可。所以,应该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让同学们作了非常充分的交流,使他们对知识的感知更加的深入和透彻。

2.课堂上要结合实际,体现价值,具有时效性。本节课的例题的设计结合实际,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自己都好象有这样的经历一样,又是帮助老师解决问题的,解决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税率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并且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与乐趣。


税率教学反思(7)

税率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税率目前学生接触得不多,但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对这一新奇事物特别感兴趣,不断提问,甚至很多同学提到了怎样确定是否达到纳税标准?买什么东西是需要纳税等现实问题,以至于一不小心便会扯远!但我们老师要明确的是:这节课的重点是运用我们所学的百分数来解决一些简单的税率问题,使学生明确税率问题与百分数之间的密切联系,同时了解到税收的多种形式以及多种解决方法。课堂上于数学与生活是这几节课的一大特色,于是在教学中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现数学,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些实际问题,以此来吸引学生求知和探究欲望。相较于上一节“成数”中遇到的种种令他们觉得困惑、棘手的现状,这一节课的学习显得简单轻松多了。

二、不足之处

通过作业可以发现:学生对于计算税率都很熟练,直接用收入乘税率得到应纳税额或是(总收入-免征税额部分)乘利率得到应纳税额等问题都会解决了,但灵活运用却还不足。在课堂作业本中出现了以下错误现象:

1.在购房时,根据房屋性质和面积大小选择合适的税率计算出应纳契税这种现实问题中,有些学生读题不认真,选择税率不当导致错误;

2.营业额的5%是营业税,而营业税的7%又是另一种税,求另一种税时,有些学生不太理解题意,读不懂其中的'两个等量关系式,即使做出来了却不能准确表达解题思路,处于似懂非懂的未掌握状态;

3.告知税后所得金额、税率以及免税额,求总收入:

A、用方程:总收入-税额=所得金额;

税额=(总收入-免税额)乘税率

利用这两条等量关系式来列方程解答;

B、用算术法:总收入-免税额=应纳税部分的收入;

三、改进措施

应纳税部分的收入的14%为税额,86%即为个人所得的一部分,这一部分的金额先计算出来(实际收入-免征税额),用量率对应求出应纳税部分的收入,再加上免征税额即为总收入。这道题的确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学生不理解实际所得是什么意思,也不明确这个税率是指谁的百分之几,更没有画图来分析题意的学习习惯,大多数同学都没能解出这道题,同时也显露出他们掌握层次过低、不能灵活运用知识举一反三的问题所在!


同级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