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望君山赏析(精品3篇)

时间:2024-09-20 20:22:56 来源:风铃百科 作者:管理员
登岳阳楼望君山赏析(精品3篇)

登岳阳楼望君山赏析(1)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其一的翻译赏析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其一》作者为宋朝文学家黄庭坚。其古诗全文如下: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出瞿塘滟滪关。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前言】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是北宋诗人黄庭坚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第一首诗前二句化用柳宗元诗意及班超典故,显示诗人终于挣脱苦难、九死一生的庆幸,后二句写出渐近江南喜悦又深含苦涩的心情,情意恳挚。

【注释】

⑴岳阳楼:在湖南岳阳城西门,面临洞庭湖。唐张说谪岳州时所建,宋庆历五年(1045年)滕宗谅重修,范仲淹为撰《岳阳楼记》。君山:洞庭湖中的一座小岛。

⑵投荒:被流放到荒远边地。唐独孤及《为明州独孤使君祭员郎中文》:“公负谴投荒,予亦左衽异域。”鬓(bìn)毛:鬓发。唐贺知章《回乡偶书》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斑:花白。

⑶瞿塘:瞿塘峡,在今重庆市奉节县东,长江三峡之首。滟(yàn)滪(yù)关:滟滪堆是矗立在瞿塘峡口江中的一块大石头,突兀江心,形势险峻。附近的.水流得非常急,是航行很危险的地带。古代民谣有“滟滪大如襆,瞿塘不可触”的话。因其险要,故称之为关。生入瞿塘滟滪关:东汉班超从军西域三十一年,年老思归,有“但愿生入玉门关”的话。此用其语。入:一作“出”。

⑷江南:这里泛指长江下游南岸,包括作者的故乡分宁在内。

【翻译】

投送边荒经历万死两鬓斑斑,如今活着走出瞿塘峡滟滪关。还未到江南先自一笑,站在岳阳楼上对着君山。

【赏析】

第一首诗写遇赦归来的欣悦之情。首句写历尽坎坷,九死一生,次句谓不曾想还活着出了瞿塘峡和滟滪关,表示劫后重生的喜悦。三四句进一步写放逐归来的欣幸心情:还没有到江南的家乡就已欣然一笑,在这岳阳楼上欣赏壮阔景观,等回到了家乡,还不知该是如何的欣慰。此诗意兴洒脱,诗人乐观豪爽之情可以想见,映照出诗人不畏磨难、豁达洒脱的情怀。全诗用语精当,感情表述真切。

诗以望君山一个动作,让读者自己去猜测揣摸,去体会。这样的结尾,与王维《酬张少府》结句“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及杜甫《缚鸡行》结句“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相同,都是不写之写,有有余不尽之意。


登岳阳楼望君山赏析(2)

七言绝句《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译文及赏析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是北宋诗人黄庭坚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第一首诗前二句化用柳宗元诗意及班超典故,显示诗人终于挣脱苦难、九死一生的庆幸,后二句写出渐近江南喜悦又深含苦涩的心情,情意恳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言绝句《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译文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原文】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

宋·黄庭坚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出瞿塘滟滪关。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注释】

岳阳楼:在湖南岳阳城西门,面临洞庭湖。唐张说谪岳州时所建,宋庆历五年(1045年)滕宗谅重修,范仲淹为撰《岳阳楼记》。君山:洞庭湖中的一座小岛。

投荒:被流放到荒远边地。唐独孤及《为明州独孤使君祭员郎中文》:“公负谴投荒,予亦左衽异域。”鬓(bìn)毛:鬓发。唐贺知章《回乡偶书》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斑:花白。

瞿(qú)塘:瞿塘峡,在今重庆市奉节县东,长江三峡之首。滟(yàn)滪(yù)关:滟滪堆是矗立在瞿塘峡口江中的一块大石头,突兀江心,形势险峻。附近的水流得非常急,是航行很危险的地带。古代民谣有“滟滪大如襆,瞿塘不可触”的话。因其险要,故称之为关。生入瞿塘滟滪关:东汉班超从军西域三十一年,年老思归,有“但愿生入玉门关”的话。此用其语。入:一作“出”。

江南:这里泛指长江下游南岸,包括作者的故乡分宁在内。

川:这里指洞庭湖。

“绾结”句:写风雨凭栏时所见君山。绾(wǎn)结:(将头发)向上束起。一作“绾髻”。湘娥:《楚辞·九歌》中的湘君和湘夫人,相传即帝舜二妃娥皇和女英,君山是她们居住的地方。鬟(huán):发髻。十二鬟:是说君山丘陵起伏,有如女神各式各样的发髻。

当:正对着,指在湖面上面对着湖水。

银山:一作“银盘”。

【译文】

投送边荒经历万死两鬓斑斑,如今活着走出瞿塘峡滟滪关。

还未到江南先自一笑,站在岳阳楼上对着君山。

满江的风雨独自倚靠栏杆,挽成湘夫人的十二髻鬟。

可惜我不能面对湖水,只在银山堆里看君山。

【赏析】

这是黄庭坚晚年所写的一篇作品。黄庭坚曾被贬蜀地四川达六年之久,这几年里他逆来顺受,处之泰然,终于等到了被放还之时,此时他已经到了五十七岁的高龄。离开四川后,他奔赴家乡分宁(今江西修水),从湖北沿江东而下,途经岳阳,冒雨登上了岳阳楼,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他遇赦后的喜悦心情。

首二句描写了诗人被贬后九死一生的坎坷经历。诗人被贬到蜀地,那里的环境非常恶劣,生活异常艰苦,“投荒万死”是作者蜀地经历的真实写照,表现了被贬生活的艰难和不幸。诗人遇赦之时已经是五十多岁,白发苍苍,颇不容易。他年迈体衰,又身处恶劣环境,本以为命不久矣,谁曾想竟然活着出了瞿塘峡和滟滪关。对于已经知天命的诗人来说,这实在是劫后重生,自然是喜不自禁,又想到能够落叶归根,诗人更加欣喜欲狂。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岳阳楼在湖南岳阳,而诗人的家乡在分宁,即今天的江西修水,诗人此刻刚到岳阳,距离家乡还很遥远,然而诗人此时内心的喜悦之情早已经按捺不住,尽管天下着雨,他还是兴奋地登上了岳阳楼,想要一睹洞庭湖的美景,雨中洞庭湖中的'君山朦朦胧胧,十分美妙。读者可以想见,等回到了家乡,诗人还不知该是如何的欣慰畅快呢。诗人结尾一个望君山,情深意长,余味不尽。全诗意兴洒脱,豪放兴奋之情跃然纸上,表现了诗人坚强乐观的情怀和喜不自禁的心情。

【拓展】

黄庭坚的文学造诣

江西诗派是北宋后期形成了一个以杜甫为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宗(即“一祖三宗”)的诗歌流派。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开派宗师和领袖。该流派崇尚黄庭坚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说。且诗派成员大多受黄庭坚的影响,作诗风格以吟咏书斋生活为主,重视文字的推敲技巧。

黄庭坚的诗以唐诗的集大成者杜甫为学习对象,构建并提出了“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等诗学理论,成为江西诗派作诗的理论纲领和创作原则,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宋代大诗人之一,黄庭坚对宋诗的影响甚至超过了一代大文豪苏轼。苏轼作诗以气运笔、放笔纵意、纵横驰骋、大开大阖、变化莫测、结构复杂,无迹可求,所以苏诗成就虽高,师之者极少,未能形成流派。黄庭坚的创作思路有迹可寻,甚讲法度,便于学习,所以其追随者很多。黄庭坚的诗,法度严谨,说理细密,代表了宋诗的特点。可以说,黄庭坚诗是宋诗艺术特色的,受黄庭坚影响形成的江西诗派,也影响了南宋一代诗风,并对后世造成深远影响。苏轼做侍从官时,曾举荐黄庭坚代替自己,推荐词中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句,可见推举之重。

黄庭坚作诗的注重点

一是注重用字。用字“要字字有来处”。时人评黄庭坚作诗“一字一句,必月锻季炼,未尝轻发”。黄庭坚还提出诗的“句中眼”,所谓“句中眼”即后人所说的“诗眼”,就是注重对关键字词的锤炼,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之“绿”字,即是锤炼而来,可谓“置一字如关门之键”。

二是重视句法。黄庭坚《送顾子敦赴河东》诗:“无人知句法,秋月自澄江”。何谓“句法”,从这句诗里可以看出,黄庭坚论诗的句法尚简易,如秋月澄江,明晰可感。在《与王观复第二书》中说:“但熟观杜子美到夔州后古律诗,便得句法简易而大巧出焉。平淡而山高水深,似欲不可企及,文章成就,更无斧齿凿痕,乃为佳耳。”

三是讲究章法。黄庭坚讲章法命意言论甚多,如:“欲作楚辞,追配古人,直须熟读《楚辞》,观古人用意曲折处讲学之,然后下笔。譬如巧女绣妙一世,若欲作锦,必得锦机乃能作锦。”把章法结构喻为“锦机”。又如“山谷文章必谨布置,每见后学,多告以《原道》命意曲折。”又如:“作诗正如作杂剧,初时布置,临了须打浑,方是出场。”综合起来看,黄庭坚所谓章法是讲求诗的结构的曲折变化,而这些曲折变化是通过学习前人作品揣摩出来的。

黄庭坚虽讲诗法,但他并不固守诗法,而是要求最终超越诗法,达到“不烦绳削而自合”的境界。


登岳阳楼望君山赏析(3)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原文、翻译及赏析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 宋朝 黄庭坚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出瞿塘滟滪关。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译文

投送边荒经历万死两鬓斑斑,如今活着走出瞿塘峡滟滪关。

还未到江南先自一笑,站在岳阳楼上对着君山。

满江的风雨独自倚靠栏杆,挽成湘夫人的十二髻鬟。

可惜我不能面对湖水,只在银山堆里看君山。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注释

岳阳楼:在湖南岳阳城西门,面临洞庭湖。唐张说谪岳州时所建,宋庆历五年(1045年)滕宗谅重修,范仲淹为撰《岳阳楼记》。君山:洞庭湖中的一座小岛。

投荒:被流放到荒远边地。唐独孤及《为明州独孤使君祭员郎中文》:“公负谴投荒,予亦左衽异域。”鬓(bìn)毛:鬓发。唐贺知章《回乡偶书》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斑:花白。

瞿(qú)塘:瞿塘峡,在今重庆市奉节县东,长江三峡之首。滟(yàn)滪(yù)关:滟滪堆是矗立在瞿塘峡口江中的一块大石头,突兀江心,形势险峻。附近的水流得非常急,是航行很危险的地带。古代民谣有“滟滪大如襆,瞿塘不可触”的话。因其险要,故称之为关。生入瞿塘滟滪关:东汉班超从军西域三十一年,年老思归,有“但愿生入玉门关”的话。此用其语。入:一作“出”。

江南:这里泛指长江下游南岸,包括作者的故乡分宁在内。

川:这里指洞庭湖。

“绾结”句:写风雨凭栏时所见君山。绾(wǎn)结:(将头发)向上束起。一作“绾髻”。湘娥:《楚辞·九歌》中的湘君和湘夫人,相传即帝舜二妃娥皇和女英,君山是她们居住的地方。鬟(huán):发髻。十二鬟:是说君山丘陵起伏,有如女神各式各样的发髻。

当:正对着,指在湖面上面对着湖水。

银山:一作“银盘”。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鉴赏

第一首诗写遇赦归来的欣悦之情。首句写历尽坎坷,九死一生,次句谓不曾想还活着出了瞿塘峡和滟滪关,表示劫后重生的喜悦。三四句进一步写放逐归来的欣幸心情:还没有到江南的家乡就已欣然一笑,在这岳阳楼上欣赏壮阔景观,等回到了家乡,还不知该是如何的欣慰。此诗意兴洒脱,诗人乐观豪爽之情可以想见,映照出诗人不畏磨难、豁达洒脱的情怀。全诗用语精当,感情表述真切。

诗以望君山一个动作,让读者自己去猜测揣摸,去体会。这样的结尾,与王维《酬张少府》结句“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及杜甫《缚鸡行》结句“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相同,都是不写之写,有有余不尽之意。

第二首诗写凭栏远眺洞庭湖时的感受。“满川风雨”,隐指作者所处的恶劣的政治形势。即使是在这样一个困苦的环境中,他还兴致勃勃地凭栏观赏湖山胜景,足见其胸次之高。次句写凭栏时所得印象,说放眼远望,君山众峰的`形状好像湘水女神盘结起的十二个发髻,写出了君山的灵秀之气。三四句推开一步,设想如能在湖风扑面白浪掀天的波心浪峰上,细细观赏君山,当是非常惬意。“银山堆里看青山”,以简洁的笔墨,写出了极为壮丽景观。诗人忧患余生,却能以如此开阔之胸襟,写出如此意气风发的诗句,千载之下,令人钦佩不已。

独上高褛,可以望洞庭湖;楼在岳阳城西门上,和湖还有一段距离,则在风雨中又不能在“银山堆里看青山”,所以只好出之以想象,而将其认作湘峨鬟髻了。刘禹锡《望洞庭》云:“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雍陶《望君山》云:“应是水仙梳洗罢,一螺青黛镜中心。”可能给黄庭坚以某种启发,给他提供了想象的依据。

诗人自绍圣初因修国史被政敌诬陷遭贬,到徽宗即位,政治地位才略有改善。此时从湖北沿江东下,经过岳阳,准备回到故乡去。诗人历经磨难,长途漂泊,旅况萧条,在风雨中独上高楼,所以一方面为自己能够在投荒万死之后平安地通过滟滪天险活着生还而感到庆幸,另一方面回首平生,瞻望前路,又不能不痛定思痛,黯然伤神。因而欣慨交心,凄然一笑。苏轼的《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中“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此老真是胸次浩然,早已将一切忧患置之度外,真像关汉卿在套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所说的“我却是蒸不烂、煮不熟、槌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黄庭坚与之相比,似乎还未能完全忘怀得失。这种气质上的差异,很准确地表现在作品中。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创作背景

这组诗作于作者晚年时期。绍圣二年(1095年),黄庭坚被谪官涪州别驾黔州(今四川彭水)安置,进入了一向被称为难于上青天的蜀地。元符三年(1100年),被放还。写下这两首诗以表达自己遇赦后的喜悦心情。


同级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