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山绣水教案(集锦7篇)

时间:2024-09-20 20:24:41 来源:风铃百科 作者:管理员
画山绣水教案(集锦7篇)

画山绣水教案(1)

李红梅

杨朔

教学内容:

本文描绘了桂林山水如诗如画的美,表现了作者珍惜现在,创造未来的人生理想。

教学目标 :

⒈品味文章诗意美。

⒉领略和鉴赏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拔的神态。

⒊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和准确的用词。

⒋理解作者以写景散文来反映时代侧影。

教学重点:

⒈品味文章诗意美。

⒉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和准确的用词。

教学难点 :

⒈学习和尝试用间接材料来丰富作品内容表现事物的方法。

⒉理解作者以写景散文来反映时代侧影。

教学思路:

⒈指导学生诵读课文,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章的诗意美。

⒉通过对文章中景色描写的欣赏,提高学生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能力及仿写的能力。

课前布置:

⒈查找相关资料(桂林、新疆等地的旅游资源)。

⒉学生预习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并查阅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

快到寒假了,有一位朋友向我推荐了一些旅游景点。我从网上下载了许多相关的图片,看了这些图片后,我有点拿不定主意了,去哪好呢?想请同学们帮我拿个主意,看看到底去哪好。

(出示图片,让学生讨论)

有一位桂林的朋友也给我发来了邮件,说你看看这一篇文章吧。看了这一篇文章后,我决定,放假就直奔桂林。想知道是什么样的文章有如此的魅力,让老师一下子就拿定主意了吗?

(《画山绣水》)

这篇文章的作者可是比较有名的,同学们想了解他吗?(出示杨朔的相关资料,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二、正课:

⒈朗读课文,品味诗意。

杨朔曾这样说过,“我喜欢写散文,常觉得,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又说:“我在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所以杨朔的散文充满了诗情画意。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并说说这篇文章的诗情画意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文章的标题是画山绣水

说明:a桂林山水的自然美如画如绣,妙不可言。

b互文的手法使自然的山水更充满诗情画意。

②文章中有些景及故事也充满了诗情画意。

课文中堪称“画山绣水”的景有哪些?

桂林山水(第二段)

漓江水色图(第四段)

鱼鹰捕鱼图(第五段)

⒉小组合作进行赏析和仿写。

四人一组有感情地朗读所选文段,说说作者是怎样把景物写得有声有色,栩栩如生的,再用文字的形式为这段话写几句评语,并仿照例句描写一处景物?

例:写桂林的水时,作者说:“瞧瞧那漓水,碧绿碧绿的,绿得像最醇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心醉。”作者先用一组叠词,突出水的'碧绿,然后抓住水绿的特点,把漓江的水比喻成“最醇的青梅名酒”,并在此基础上将比喻伸展开去,不用去尝,只要看一眼也会醉人。

仿写:瞧瞧那满地堆积的棉花,洁白洁白的,白得像冬天覆盖大地的积雪,叫人实在不忍心玷污它。

(学生朗读,赏析并进行仿写,师生共评)

⒊学习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并分析作者引用这些传说的目的。

桂林不仅有如诗如画的景色,还有优美动人的传说,文章讲述了哪些传说?

(父子岩、寡妇桥、望夫石、媳妇娘岩)

你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几个故事吗?

(学生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这几个故事的共同点是什么?

(有些凄惨,体现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除“寡妇桥”写了劳动人民牺牲自我,乐于助人的品质,其余的都是写阶级压迫和阶级斗争的)

作者为什么要在令人赏心悦目的风景中插入这样凄惨的故事呢?可从文章中直接找出答案。

(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过去的苦难,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美好的生活.使文章留下了时代的印记,蒙上了一层政教色彩。同时也给这些景色增添了不少人文色彩。)

⒋拓展思维,丰富积累,学习如何运用间接材料。

你游历过哪些风景名胜区,你的家乡应该也有许多美丽的传说,能不能给我们讲一讲与景点有关的优美的传说或诗句呢?

(学生说)

如果需要写一篇介绍家乡风物的文章,你准备如何去使用这些材料呢?

(学生出谋划策)

三、小结: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了解了桂林如诗如画的景色,也倾听了不少优美动人的传说。对桂林,你还了解多少呢?能不能再给老师推荐一些值得一游的景点呢?

(如:大象汲水的“象鼻山”,碧水潆回的“漓江源头”,刘三


画山绣水教案(2)

教学目标 :

1.品味文章诗意美。

2.领略和鉴赏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拔的神态。

3.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和准确的用词。

4.理解作者以写景散文来反映时代侧影的努力。

教学步骤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1.导入 新课:人们常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这是对桂林山水的赞美。有人说桂林山水的美是难以用语言来描述的,但有一位作家却用优美的语言把桂林山水描绘得绘声绘色。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

(学生齐声回答:杨朔。 )

2.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对,这位作家就是杨朔。哪位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的情况?

学生介绍:杨朔,原名杨毓晋,山东蓬莱人,现代散文家。代表作有中篇小说《红石山》《三千里江山》。

3.讲解:接下来就让我们来学习杨朔的散文《画山绣水》。板书课题,并引起学生注意。

4.讲解:这篇课文的题目是画山绣水,同学们知道这四个字的意思吗?指出,题目揭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

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思考并大胆发言。让学生能回答:画出来的山和绣出来的水。教师指导,这是用了互文,画和绣都是形容山水的美丽。

5.字词教学:

褒贬(b?obin):评论好坏。 袅袅(nio):形容声音婉转悠扬。

玲珑剔(t‰)透 精髓(su):比喻精华。

恬(tin)静:安静,宁静。 怠(di)慢:冷淡。

嶙峋(lnxn):借人消瘦露骨形容山石突兀、重叠。

积攒(zn):一点一点地聚集。 瞭(lio)望:登高远望。

攒(cun)聚:紧紧地聚拢在一起。

黑黝黝(y?u):没有光亮;黑暗。 黝(y?u)黑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示: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我们何不一起来朗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色呢?指导学生带着感情自由朗读。

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文中所饱含的思想感情。有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或提出疑问。

2.巡视课堂,然后提问:大家读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感想呢?

学生谈各自的体会。文中语言优美,把桂林山水描绘得绘声绘色;文中讲的故事很吸引人等等。

3.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思考。我们接下来看看作者的写作思路。课文开头引用了唐人赞美桂林的诗句,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文章中去了。作者带着我们一路欣赏桂林的山山水水,娓娓道来,文章过渡相当自然。

按照作者的写作思路,课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给文章划分层次。

提示:游记散文一般都是按照游人的行踪来写的,本文也不例外。

最后归纳出:

第一部分(第13段),总写桂林山水的特点;

第二部分(第415段),写桂林到阳朔江上的景色和山的来历的'种种传说;

第三部分(第16一17)段,面对极美的江山,牢记过去,畅想未来。

4.引导学生明确第二部分的两个层次。课文的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这部分是分两个层次来写的。 让学生思考后回答。

学生回答:

第一层(第45段),写江山如诗如画的景色;

第二层(第6 一15段),写关于山岩的名称和有关传说。

5.引导学生对课文语言的体会。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结合课后第二个思考题,体会课文语言特点。

三、朗读小结:

1.这篇课文语言十分优美,让我们来朗读课文,比比看谁读得好。点名让几位学生朗读,每位学生读l一2段。

2.读完后作比较评价。然后小结:杨朔散文的语言使用很考究,对景物总是极力描绘,写得很细致。优美的语言让文章产生诗一般的意境。

3.引导学生思考课后第一题。

第二课时

一、诵读课文.进入新课。

1.让学生齐声朗读课文,并要求读出感情。

2.表扬学生:同学们读得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对课文进行讨论。同学们在读课文的时候有没有发现问题呢?

学生大胆发言,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3.我们接下来就对其中的一些问题来讨论交流。学生边听边思考大家提出的问题。

二、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1.选几个重点问题指导学生讨论。这篇课文除了语言很有特点,在选材上也是别具特色的。课文写桂林山水,选了哪些景点来写的?

学生迅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的景点。回答:主要写了从桂林到阳朔180里漓江水上所见到的景色和传说。

2.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教师指出:在作者所见到的景色中,也有重点,如水色只写了不多的几句,山石重点写,但是也只挑选了几个有代表性的来写。

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明确:从材料的选择上就可以看出,杨朔的散文工于构思。他在动笔写散文时,总是要像写诗那样,再三剪裁材料,安排布局,推敲文字,然后写成文章。请大家结合课文,谈谈你的理解。

3.我们领会到了杨朔散文在构思上的特点。接下来请大家思考:本文写了船家讲述的传说,这些传说大多都是讲述旧时代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的,作者为什么要在令人赏心悦目的风景中插入这样的故事呢?

学生的回答可能是:作者是不是要告诉我们不要忘记过去的苦难生活呢?本文的写作意图是什么呢?难道不仅仅是赞美漓江优美的山水?

4.对学生的发言给予鼓励。引导学生思考两者是怎样结合起来的。提示:这些故事和传说,是借船家指点江山叙述出来的,边欣赏边听故事,景与故事两相比附。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明白:在旧时代里人们过着艰难苦恨的生活,于是就把这种生活状况投影到自然山水上去,构成了许多传说和故事。我们在欣赏山水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联想起这些故事来。

5.指出本文的写作意图:作者这样写就是要人们在观赏美丽的自然风景时不要忘记阶级压迫,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学生听教师讲解。通过教师提示明确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加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三、总结全文。

1.小结:杨朔真是一位很有特点的作家。他写的文章,语言优美,构思精巧,而且还很有深意。同学们通过本文的学习,一定收获不少吧。让学生交流学习感想。

学生交流学习中的感想。

四、本课总结 。

本文是一篇描写桂林山水的优美散文。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领略到了桂林山水独特的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到了_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通过反复的诵读练习,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并有所感悟。

板书设计 :

画山绣水

第一部分(第13段):总写清奇峭拔

第二部分(第415段):沿途景色和传说诗情画意

第三部分(第16一17段):牢记过去,畅想未来人生理想


画山绣水教案(3)

课 时 : 2

教学内容

本文描绘了桂林山水如诗如画的美,表现了作者珍惜现在,创造未来的人生理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品味文章诗意美。

2.领略和鉴赏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拔的神态。

3.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和准确的用词。

4.理解作者以写景散文来反映时代侧影的努力。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诵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2.在反复吟诵中体会文章的诗意美。

3.通过对课文中景色描写的欣赏提升学生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略和鉴赏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拔的神态,提升学生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能力。

2.欣赏祖国山河的优美、懂得珍惜现代的美好生活。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 品味文章诗意美。

2.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和准确的用词,品鉴文章的诗意美。

难点

1.学习和尝试运用间接材料:来丰富作品内容表现事物的方法。

2. 理解作者以写景散文来反映时代侧影的努力。

教学突破

1.指导学生诵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2.在反复吟诵中体会文章的诗意美。

3.通过对课文中景色描写的欣赏提升学生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能力

(第1课时)

一、导入 新课

1.导入 新课:人们常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这是对桂林山水的赞美。有人说桂林山水的美是难以用语言来描述的,但有一位作家却用优美的语言把桂林山水描绘得绘声绘色。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

2.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对,这位作家就是杨朔。哪位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的情况?

3.讲解:接下来就让我们来学习杨朔的散文《画山绣水》。板书课题,并引起学生注意。

4.讲解:这篇课文的题目是画山绣水,同学们知道这四个字的意思吗?指出,题目揭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

5.等学生回答完后,出示板书:褒贬,攒聚,玲珑剔透,恍惚,圩子,袅袅,黑黝黝。点名让两三位学生注音或解释。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示: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我们何不一起来朗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色呢?指导学生带着感情自由朗读。

2.巡视课堂,等学生渎完课文后,提问:大家读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感想呢?

3.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同学们都回答得很好,我们接下来看看作者的写作思路。课文开头引用了唐人赞美桂林的诗句,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文章中去了。作者带着我们一路欣赏桂林的山山水水,娓娓道来,文章过渡相当自然。

4.按照作者的写作思路,课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给文章划分层次。

5.巡视课堂,不时给以指导。并提示:游记散文一般都是按照游人的行踪来写的,本文也不例外。

6.鼓励学生:大家做得很好。最后归纳出:第一部分(第13段),总写桂林山水的特点;第二部分(第415段),写桂林到阳朔江上的景色和山的来历的种种传说;第三部分(第16一17)段,面对极美的江山,牢记过去,畅想未来。

7.引导学生明确第二部分的两个层次。课文的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这部分是分两个层次来写的。让学生一齐回答,并指出这篇课文结构的严密。

8.引导学生对课文语言的体会。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结合课后第二个思考题,体会课文语言特点。

三、朗读小结

1.这篇课文语言十分优美,让我们来朗读课文,比比看谁读得好。点名让几位学生朗读,每位学生读l一2段。

2.读完后作比较评价。然后小结:杨朔散文的语言使用很考究,对景物总是极力描绘,写得很细致。优美的语言让文章产生诗一般的意境。

3.引导学生思考课后第一题。

(第2课时)

一、诵读课文.进入新课

1.让学生齐声朗读课文,并要求读出感情。

2.表扬学生:同学们读得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对课文进行讨论。同学们在读课文的时候有没有发现问题呢?

3.同学们做得很好,大家读书的时候都非常用心。我们接下来就对其中的一些问题来讨论交流。

二、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1.选几个重点问题指导学生讨论。这篇课文除了语言很有特点,在选材上也是别具特色的。课文写桂林山水,选了哪些景点来写的?

2.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然后指出:在作者所见到的景色中,也有重点,如水色只写了不多的几句,山石重点写,但是也只挑选了几个有代表性的来写。

3.讲解:从材料的选择上就可以看出,杨朔的散文工于构思。他在动笔写散文时,总是要像写诗那样,再三剪裁材料,安排布局,推敲文字,然后写成文章。请大家结合课文,谈谈你的理解。

4.鼓励学生:同学们谈得非常好,领会到了杨朔散文在构思上的特点。接下来请大家思考:本文写了船家讲述的传说,这些传说大多都是讲述旧时代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的,作者为什么要在令人赏心悦目的风景中插入这样的故事呢?

5.对学生的发言给予鼓励。引导学生思考两者是怎样结合起来的。提示:这些故事和传说,是借船家指点江山叙述出来的,边欣赏边听故事,景与故事两相比附。

6.指出本文的写作意图:作者这样写就是要人们在观赏美丽的自然风景时不要忘记阶级压迫,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三、总结全文

1.小结:杨朔真是一位很有特点的作家。他写的文章,语言优美,构思精巧,而且还很有深意。同学们通过本文的学习,一定收获不少吧1

2.让学生交流学习感想。

本课总结

本文是一一一篇描写桂林山水的优美散文。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领略到了桂林山水独特的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到了_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通过反复的诵读练习,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并有所感悟。


画山绣水教案(4)

教学内容

本文描绘了桂林山水如诗如画的美,表现了作者珍惜现在,创造未来的人生理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品味文章诗意美。

2.领略和鉴赏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拔的神态。

3.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和准确的用词。

4.理解作者以写景散文来反映时代侧影的努力。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诵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2.在反复吟诵中体会文章的诗意美。

3.通过对课文中景色描写的欣赏提升学生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略和鉴赏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拔的神态,提升学生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能力。

2.欣赏祖国山河的优美、懂得珍惜现代的美好生活。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 品味文章诗意美。

2,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和准确的用词,品鉴文章的诗意美。

难点 1.学习和尝试运用间接材料:来丰富作品内容表现事物的方法。

2. 理解作者以写景散文来反映时代侧影的努力。

教学突破

1.指导学生诵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2.在反复吟诵中体会文章的诗意美。

3.通过对课文中景色描写的欣赏提升学生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能力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人们常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这是对桂林山水的赞美。有人说桂林山水的美是难以用语言来描述的,但有一位作家却用优美的语言把桂林山水描绘得绘声绘色。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

2.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对,这位作家就是杨朔。哪位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的情况?

3.讲解:接下来就让我们来学习杨朔的散文《画山绣水》。板书课题,并引起学生注意。

4.讲解:这篇课文的题目是“画山绣水”,同学们知道这四个字的意思吗?指出,题目揭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

5.等学生回答完后,出示板书:褒贬,攒聚,玲珑剔透,恍惚,圩子,袅袅,黑黝黝。点名让两三位学生注音或解释。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示: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我们何不一起来朗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色呢?指导学生带着感情自由朗读。

2.巡视课堂,等学生渎完课文后,提问:大家读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感想呢?

3.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同学们都回答得很好,我们接下来看看作者的.写作思路。课文开头引用了唐人赞美桂林的诗句,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文章中去了。作者带着我们一路欣赏桂林的山山水水,娓娓道来,文章过渡相当自然。

4.按照作者的.写作思路,课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给文章划分层次。

5.巡视课堂,不时给以指导。并提示:游记散文一般都是按照游人的行踪来写的,本文也不例外。

6.鼓励学生:大家做得很好。最后归纳出:第一部分(第1—3段),总写桂林山水的特点;第二部分(第4—15段),写桂林到阳朔江上的景色和山的来历的种种传说;第三部分(第16一17)段,面对极美的江山,牢记过去,畅想未来。

7.引导学生明确第二部分的两个层次。课文的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这部分是分两个层次来写的。让学生一齐回答,并指出这篇课文结构的严密。

8.引导学生对课文语言的体会。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结合课后第二个思考题,体会课文语言特点。

三、朗读小结

1.这篇课文语言十分优美,让我们来朗读课文,比比看谁读得好。点名让几位学生朗读,每位学生读l一2段。

2.读完后作比较评价。然后小结:杨朔散文的语言使用很考究,对景物总是极力描绘,写得很细致。优美的语言让文章产生诗一般的意境。

3.引导学生思考课后第一题。

(第2课时)

一、诵读课文.进入新课

1.让学生齐声朗读课文,并要求读出感情。

2.表扬学生:同学们读得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对课文进行讨论。同学们在读课文的时候有没有发现问题呢?

3.同学们做得很好,大家读书的时候都非常用心。我们接下来就对其中的一些问题来讨论交流。

二、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1.选几个重点问题指导学生讨论。这篇课文除了语言很有特点,在选材上也是别具特色的。课文写桂林山水,选了哪些景点来写的?

2.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然后指出:在作者所见到的景色中,也有重点,如水色只写了不多的几句,山石重点写,但是也只挑选了几个有代表性的来写。

3.讲解:从材料的选择上就可以看出,杨朔的散文工于构思。他在动笔写散文时,“总是要像写诗那样,再三剪裁材料,安排布局,推敲文字,然后写成文章”。请大家结合课文,谈谈你的理解。

4.鼓励学生:同学们谈得非常好,领会到了杨朔散文在构思上的特点。接下来请大家思考:本文写了船家讲述的传说,这些传说大多都是讲述旧时代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的,作者为什么要在令人赏心悦目的风景中插入这样的故事呢?

5.对学生的发言给予鼓励。引导学生思考两者是怎样结合起来的。提示:这些故事和传说,是借船家指点江山叙述出来的,边欣赏边听故事,景与故事两相比附。

6.指出本文的.写作意图:作者这样写就是要人们在观赏美丽的自然风景时不要忘记阶级压迫,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三、.总结全文

1.小结:杨朔真是一位很有特点的作家。他写的文章,语言优美,构思精巧,而且还很有深意。同学们通过本文的学习,一定收获不少吧1

2.让学生交流学习感想。

本课.总结

本文是一一一篇描写桂林山水的优美散文。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领略到了桂林山水独特的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到了_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通过反复的诵读练习,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并有所感悟。


画山绣水教案(5)

画山绣水苏教版语文学科教案

教学内容

本文描绘了桂林山水如诗如画的美,表现了作者珍惜现在,创造未来的人生理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品味文章诗意美。

2.领略和鉴赏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拔的神态。

3.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和准确的用词。

4.理解作者以写景散文来反映时代侧影的努力。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诵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2.在反复吟诵中体会文章的诗意美。

3.通过对课文中景色描写的欣赏提升学生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略和鉴赏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拔的神态,提升学生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能力。

2.欣赏祖国山河的优美、懂得珍惜现代的美好生活。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 品味文章诗意美。

2,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和准确的用词,品鉴文章的诗意美。

难点 1.学习和尝试运用间接材料:来丰富作品内容表现事物的方法。

2. 理解作者以写景散文来反映时代侧影的努力。

教学突破

1.指导学生诵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2.在反复吟诵中体会文章的诗意美。

3.通过对课文中景色描写的欣赏提升学生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能力

教师准备

1.课前查找相关资料。

2.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解决生词。

2.熟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导入 新课。 1.进入新课学习。2.整体感知。 2.朗读感知课文。3.归纳小结。 3.归纳小结。

一、导入 新课(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导入 新课:人们常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这是对桂林山水的赞美。有人说桂林山水的美是难以用语言来描述的,但有一位作家却用优美的语言把桂林山水描绘得绘声绘色。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

2.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对,这位作家就是杨朔。哪位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的情况?

3.讲解:接下来就让我们来学习杨朔的散文《画山绣水》。板书课题,并引起学生注意。 。

4.讲解:这篇课文的题目是“画山绣水”,同学们知道这四个字的意思吗?指出,题目揭示了桂林山水的

特点。

5.等学生回答完后,出示板书:褒贬,攒聚,玲珑剔透,恍惚,圩子,袅袅,黑黝黝。点名让两三位学生注音或解释。

1.齐声回答:杨朔。

2.争先恐后回答。一生介绍:杨朔,原名杨毓晋,山东蓬莱人,现代散文家。代表作有中篇小说《红石山》

《三千里江山》。 .

3.看教师板书,并思考。

4.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思考并大胆发言。一位学生回答:画出来的山和绣出来的水。另一生回答:这是用了互文的'手法,“画”和“绣”都是形容山水的美丽。其他学生补充。

5.点到的学生给这些词语注音或解释。其他同学对他们回答不完整的地方做补充。最后明确生词的读音和意义。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提示: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我们何不一起来朗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色呢?指导学生带着感情自由朗读。

2.巡视课堂,等学生渎完课文后,提问:大家读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感想呢?

3.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同学们都回答得很好,我们接下来看看作者的写作思路。课文开头引用了唐人赞美桂林的诗句,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文章中去了。作者带着我们一路欣赏桂林的山山水水,娓娓道来,文章过渡相当自然。

4.按照作者的写作思路,课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给文章划分层次。

5.巡视课堂,不时给以指导。并提示:游记散文一般都是按照游人的行踪来写的,本文也不例外。

6.鼓励学生:大家做得很好。最后归纳出:第一部分(第1—3段),总写桂林山水的特点;第二部分(第4—15段),写桂林到阳朔江上的景色和山的来历的种种传说;第三部分(第16一17)段,面对极美的江山,牢记过去,畅想未来。

1.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文中所饱含的思想感情。有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或提出疑问。

2.积极发言。一生说,文中语言优美,把桂林山水描绘得绘声绘色;一生说,文中讲的故事很吸引人。其他的同学也谈各自的体会。

3.听教师讲述,并浏览课文。

4.自由朗读课文,并给课文划分层次。

5.边读边思考。最后划分出课文的层

次,并在班上交流。

6.做好笔记,并思考。

7.引导学生明确第二部分的两个层次。课文的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这部分是分两个层次来写的。让学生一齐回答,并指出这篇课文结构的严密。

8.引导学生对课文语言的体会。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结合课后第二个思考题,体会课文语言特点。

9.齐声回答:第一层(第4—5段),写江山如诗如画的景色;第二层(第6一15段),写关于山岩的名称和有关传说。并体会这篇课文结构的严密。

10.自由朗读课文,结合课后思考题二,体会课文语言特点。

三、朗读小结(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这篇课文语言十分优美,让我们来朗读课文,比比看谁读得好。点名让几位学生朗读,每位学生读l一2段。

2.读完后作比较评价。然后小结:杨朔散文的语言使用很考究,对景物总是极力描绘,写得很细致。优美的语言让文章产生诗一般的意境。

3.引导学生思考课后第一题。

1.被点到的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读。然后对他们的表现作评价。

2.听教师小结,做好笔记。

3.思考课后第一题。

教学步骤

(第2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诵读课文进入本课。

2.组织讨论交流。


画山绣水教案(6)

课文《画山绣水》教案

教学目标 :

1.品味文章诗意美。

2.领略和鉴赏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拔的神态。

3.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和准确的用词。

4.理解作者以写景散文来反映时代侧影的努力。

教学步骤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1.导入 新课:人们常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这是对桂林山水的赞美。有人说桂林山水的美是难以用语言来描述的,但有一位作家却用优美的语言把桂林山水描绘得绘声绘色。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

(学生齐声回答:杨朔。 )

2.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对,这位作家就是杨朔。哪位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的情况?

学生介绍:杨朔,原名杨毓晋,山东蓬莱人,现代散文家。代表作有中篇小说《红石山》《三千里江山》。

3.讲解:接下来就让我们来学习杨朔的散文《画山绣水》。板书课题,并引起学生注意。

4.讲解:这篇课文的题目是“画山绣水”,同学们知道这四个字的意思吗?指出,题目揭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

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思考并大胆发言。让学生能回答:画出来的山和绣出来的水。教师指导,这是用了互文,“画”和“绣”都是形容山水的美丽。

5.字词教学:

褒贬(b?obin):评论好坏。 袅袅(nio):形容声音婉转悠扬。

玲珑剔(t‰)透 精髓(su):比喻精华。

恬(tin)静:安静,宁静。 怠(di)慢:冷淡。

嶙峋(lnx’n):借人消瘦露骨形容山石突兀、重叠。

积攒(zn):一点一点地聚集。 瞭(lio)望:登高远望。

攒(cun)聚:紧紧地聚拢在一起。

黑黝黝(y?u):没有光亮;黑暗。 黝(y?u)黑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示: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我们何不一起来朗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色呢?指导学生带着感情自由朗读。

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文中所饱含的思想感情。有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或提出疑问。

2.巡视课堂,然后提问:大家读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感想呢?

学生谈各自的体会。文中语言优美,把桂林山水描绘得绘声绘色;文中讲的故事很吸引人等等。

3.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思考。我们接下来看看作者的写作思路。课文开头引用了唐人赞美桂林的诗句,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文章中去了。作者带着我们一路欣赏桂林的山山水水,娓娓道来,文章过渡相当自然。

按照作者的写作思路,课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给文章划分层次。

提示:游记散文一般都是按照游人的行踪来写的,本文也不例外。

最后归纳出:

第一部分(第1—3段),总写桂林山水的特点;

第二部分(第4—15段),写桂林到阳朔江上的景色和山的来历的种种传说;

第三部分(第16一17)段,面对极美的江山,牢记过去,畅想未来。

4.引导学生明确第二部分的两个层次。课文的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这部分是分两个层次来写的。 让学生思考后回答。

学生回答:

第一层(第4—5段),写江山如诗如画的景色;

第二层(第6 一15段),写关于山岩的名称和有关传说。

5.引导学生对课文语言的体会。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结合课后第二个思考题,体会课文语言特点。

三、朗读小结:

1.这篇课文语言十分优美,让我们来朗读课文,比比看谁读得好。点名让几位学生朗读,每位学生读l一2段。

2.读完后作比较评价。然后小结:杨朔散文的语言使用很考究,对景物总是极力描绘,写得很细致。优美的语言让文章产生诗一般的意境。

3.引导学生思考课后第一题。

第二课时

一、诵读课文.进入新课。

1.让学生齐声朗读课文,并要求读出感情。

2.表扬学生:同学们读得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对课文进行讨论。同学们在读课文的时候有没有发现问题呢?

学生大胆发言,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3.我们接下来就对其中的一些问题来讨论交流。学生边听边思考大家提出的问题。

二、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1.选几个重点问题指导学生讨论。这篇课文除了语言很有特点,在选材上也是别具特色的。课文写桂林山水,选了哪些景点来写的?

学生迅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的景点。回答:主要写了从桂林到阳朔180里漓江水上所见到的景色和传说。

2.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教师指出:在作者所见到的景色中,也有重点,如水色只写了不多的几句,山石重点写,但是也只挑选了几个有代表性的来写。

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明确:从材料的选择上就可以看出,杨朔的散文工于构思。他在动笔写散文时,“总是要像写诗那样,再三剪裁材料,安排布局,推敲文字,然后写成文章”。请大家结合课文,谈谈你的理解。

3.我们领会到了杨朔散文在构思上的特点。接下来请大家思考:本文写了船家讲述的传说,这些传说大多都是讲述旧时代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的,作者为什么要在令人赏心悦目的风景中插入这样的故事呢?

学生的回答可能是:作者是不是要告诉我们不要忘记过去的苦难生活呢?本文的写作意图是什么呢?难道不仅仅是赞美漓江优美的山水?

4.对学生的发言给予鼓励。引导学生思考两者是怎样结合起来的。提示:这些故事和传说,是借船家指点江山叙述出来的,边欣赏边听故事,景与故事两相比附。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明白:在旧时代里人们过着“艰难苦恨的生活”,于是就把这种生活状况投影到自然山水上去,构成了许多传说和故事。我们在欣赏山水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联想起这些故事来。

5.指出本文的写作意图:作者这样写就是要人们在观赏美丽的自然风景时不要忘记阶级压迫,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学生听教师讲解。通过教师提示明确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加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三、总结全文。

1.小结:杨朔真是一位很有特点的作家。他写的文章,语言优美,构思精巧,而且还很有深意。同学们通过本文的学习,一定收获不少吧。让学生交流学习感想。

学生交流学习中的感想。

四、本课总结 。

本文是一篇描写桂林山水的优美散文。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领略到了桂林山水独特的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到了_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通过反复的诵读练习,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并有所感悟。

板书设计 :

画山绣水

第一部分(第1—3段):总写——清奇峭拔

第二部分(第4—15段):沿途景色和传说——诗情画意

第三部分(第16一17段):牢记过去,畅想未来——人生理想


画山绣水教案(7)

画山绣水教案范文

教学内容:

本文描绘了桂林山水如诗如画的美,表现了作者珍惜现在,创造未来的人生理想。

教学目标 :

⒈品味文章诗意美。

⒉领略和鉴赏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拔的神态。

⒊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和准确的用词。

⒋理解作者以写景散文来反映时代侧影。

教学重点:

⒈品味文章诗意美。

⒉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和准确的用词。

教学难点 :

⒈学习和尝试用间接材料来丰富作品内容表现事物的方法。

⒉理解作者以写景散文来反映时代侧影。

教学思路:

⒈指导学生诵读课文,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章的诗意美。

⒉通过对文章中景色描写的欣赏,提高学生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能力及仿写的能力。

课前布置:

⒈查找相关资料(桂林、新疆等地的旅游资源)。

⒉学生预习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并查阅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

快到寒假了,有一位朋友向我推荐了一些旅游景点。我从网上下载了许多相关的图片,看了这些图片后,我有点拿不定主意了,去哪好呢?想请同学们帮我拿个主意,看看到底去哪好。

(出示图片,让学生讨论)

有一位桂林的朋友也给我发来了邮件,说你看看这一篇文章吧。看了这一篇文章后,我决定,放假就直奔桂林。想知道是什么样的文章有如此的魅力,让老师一下子就拿定主意了吗?

(《画山绣水》)

这篇文章的作者可是比较有名的,同学们想了解他吗?(出示杨朔的相关资料,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二、正课:

⒈朗读课文,品味诗意。

杨朔曾这样说过,“我喜欢写散文,常觉得,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又说:“我在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所以杨朔的散文充满了诗情画意。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并说说这篇文章的诗情画意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文章的标题是画山绣水

说明:a桂林山水的自然美如画如绣,妙不可言。

b互文的手法使自然的山水更充满诗情画意。

②文章中有些景及故事也充满了诗情画意。

课文中堪称“画山绣水”的景有哪些?

桂林山水(第二段)

漓江水色图(第四段)

鱼鹰捕鱼图(第五段)

⒉小组合作进行赏析和仿写。

四人一组有感情地朗读所选文段,说说作者是怎样把景物写得有声有色,栩栩如生的,再用文字的形式为这段话写几句评语,并仿照例句描写一处景物?

例:写桂林的水时,作者说:“瞧瞧那漓水,碧绿碧绿的,绿得像最醇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心醉。”作者先用一组叠词,突出水的碧绿,然后抓住水绿的特点,把漓江的水比喻成“最醇的青梅名酒”,并在此基础上将比喻伸展开去,不用去尝,只要看一眼也会醉人。

仿写:瞧瞧那满地堆积的棉花,洁白洁白的,白得像冬天覆盖大地的积雪,叫人实在不忍心玷污它。

(学生朗读,赏析并进行仿写,师生共评)

⒊学习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并分析作者引用这些传说的目的。

桂林不仅有如诗如画的景色,还有优美动人的传说,文章讲述了哪些传说?

(父子岩、寡妇桥、望夫石、媳妇娘岩)

你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几个故事吗?

(学生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这几个故事的共同点是什么?

(有些凄惨,体现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除“寡妇桥”写了劳动人民牺牲自我,乐于助人的品质,其余的都是写阶级压迫和阶级斗争的)

作者为什么要在令人赏心悦目的风景中插入这样凄惨的故事呢?可从文章中直接找出答案。

(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过去的苦难,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美好的生活.使文章留下了时代的印记,蒙上了一层政教色彩。同时也给这些景色增添了不少人文色彩。)

⒋拓展思维,丰富积累,学习如何运用间接材料。

你游历过哪些风景名胜区,你的家乡应该也有许多美丽的传说,能不能给我们讲一讲与景点有关的优美的传说或诗句呢?

(学生说)

如果需要写一篇介绍家乡风物的文章,你准备如何去使用这些材料呢?

(学生出谋划策)

三、小结: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了解了桂林如诗如画的景色,也倾听了不少优美动人的传说。对桂林,你还了解多少呢?能不能再给老师推荐一些值得一游的景点呢?

(如:大象汲水的“象鼻山”,碧水潆回的“漓江源头”,刘三姐对歌的大榕树,桂海的碑林,千古灵渠,奇峰镇等)

四、总结:

是啊,祖国有着如此神奇而美丽的自然风光,有着如此动人而凄美的传说故事,让我们用双眼去观赏,用耳朵去聆听,用心去感悟,用笔去描绘祖国这 些珍贵的自然文化遗产吧。

五、作业

借鉴本文的写法,写一篇介绍家乡风物的文章。

六、板书:

画山绣水

杨朔

标题:

景物:

传说:

(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补充)

七、教学探讨与反思:

散文是重要的一种文学样式,重在让学生学会在诵读中品味文章的美。另外在教学过程 中,我抓住了两个重点:

①让学生在诵读中领会作者是怎样把景物描写的如此生动的,并学会这种写法。

②让学生学会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并知道如何使间接材料合理而恰当地为自己的作文而服务。


同级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