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自动报警体系设计规范图示 (火灾体系设计规范)

时间:2024-09-20 18:30:10 来源:风铃百科 作者:管理员
火灾自动报警体系设计规范图示 (火灾体系设计规范)

火灾主动报警体系规划标准 gbj116-88是现行标准吗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造部第81号令《施行工程建造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则》其间一条:国家工程建造标准强制性条文由国务院建造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承认。2、建造部关于发布2002年版《工程建造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修建部分)的告诉建标[2002]219号3、《工程建造标准强制性条文》:本《强制性条文》发布后,在此之后同意的强制性条文,将代替或弥补本《强制性条文》中相应的内容。综上:02版《工程建造标准强制性条文》未录入此条,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同意和弥补此条。
GB50116-2013《火灾主动报警体系规划标准》和GB500...
这个很好答复。
两者的联系便是,同属消防类标准规划系列,相似的标准还有许多,如,GB 50084-2001主动喷水救活体系规划标准;GB50045-1995高层民用修建规划防火标准2005版;GB50140-2005修建救活器装备规划标准,等等。
不同的便是规划目标不同,消防时个可能念,包含许多结构、体系,包含室内布局对消防也有很大影响,所以要经过不同的标准标准来别离限制,到达一切要素都满意消防的要求。

house 205

有流亡层火灾主动报警体系规划标准
1、新标准中只需24条为强制性条文,原标准为强制性国家标准(理解为一切条文都是强制性条文)。 2、第3.1.5 条:“任一台火灾报警操控器所衔接的火灾勘探器、手报、联动模块等设备总数和地址总数,均不该超越3200点,其间每一总线回路衔接设备总数不宜超越200 点,且应留有不少于额外容量10%的余量”。(新添加内容)也便是说,每条总线回路最多可衔接180 个设备(是指衔接的设备,不是指编码地址数量)。 注:原标准5.1.2 条:“火灾报警操控器容量和每一总线回路所衔接的火灾勘探器和操控模块或信号模块的地址编码总数,宜留有必定余量。” 3、第3.1.6 条:“体系总线上应设置短路隔离器,每只总线短路隔离器维护的火灾勘探器、手动报警按钮和模块等消防设备总数不该超越32 点;总线穿越防火分区时,应在穿越处设置总线短路隔离器”。(新添加内容)也便是说,从弱电井端子箱需求分回路引出报警线路,每条线路上最多串接32个点。穿越防火分区时的线路宜从弱电井独自引出回路。短路隔离器宜会集设置在弱电井接线端子箱内,穿越防火分区处,可暗敷设短路隔离器的过路盒。 4、第3.1.7 条:“高度超越100m 的修建中,除消防操控室内设置的操控器外,每台操控器直接操控的火灾勘探器、手动报警按钮和模块等设备不该跨过流亡层”。(新添加内容)也便是说,流亡层之间的火灾勘探器、手动报警按钮和模块等设备应独自装备火灾报警操控器(我理解为同一台报警操控器的输出回路,不该跨过流亡层)。 5、第3.1.8 条:“水泵操控柜、风机操控柜等消防电气操控设备不该选用变频发动办法”。(新添加内容)软发动是否能够,未提及。较好的处理办法是:35KW 以下可直接发动,大于35KW 宜选用降压发动(星型——三角型,应放2 根管子到水泵,如为1 根管子,管径应扩大,要考虑2 根电缆或7 根电线从操控柜到泵)。 6、第3.2.3 条:“会集报警体系应由火灾勘探器、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火灾声光警报器、消防应急播送、消防专用电话、消防操控室图形显现设备、火灾警报操控器、消防联动操控器等组成”。也便是说,新标准清晰:需求装备图形显现器。 注:原标准5.2.3 条:“体系中应设置一台会集火灾报警操控器和两台及以上区域火灾报警操控器,或设置一台火灾报警操控器和两台及以上区域显现器。体系中应设置消防联动操控设备。会集火灾报警操控器或火灾报警操控器,应能显现火灾报警部位信号和操控信号,亦可进行联动操控。” 7、第3.3.3.3 条:“电气管道井、通讯管道井、电缆地道、修建物闷顶、夹层等”应独自划分为勘探区域。也便是说,水管井、空调井等处可不考虑设置勘探器(有条件仍是设置好些)。 注:原标准4.2.3.条: “走道、坡道、管道井、电缆地道、修建物闷顶、夹层”应独自划分为勘探区域。 8、第3.4.8.5 条:“与修建其他弱电体系合用的消防操控室内,消防设备应会集设置,并应于其他设备间有显着距离”。(新添加内容)也便是说:监控室等能够和消防操控室合用,只需内部做出分隔就能够了。 9、第4.2.1 条中规则:“湿式报警阀压力开关直接操控主动喷淋消防泵”。(新添加内容)。 10、第4.3.1 条中规则:“当设置消火栓按钮时,消火栓按钮的动作信号应作为报警信号及发动消火栓泵的联动触发信号,由消防联动操控器联动操控消火栓泵的发动”。也便是说,消火栓按钮不需求直接发动消火栓泵,仅仅将信号传至消防操控室(原先的办法简单误动作发动消火栓泵)。 注:原标准 6.3.2 条:“消防操控设备对室内消火栓体系应有下列操控、显现功用: 操控消防水泵的启、停;” 11、第4.5.1 条中规则:“电动挡烟锤壁邻近的两只独立的感烟勘探器的报警信号,作为电动挡烟垂壁下降的联动触发信号,并应由消防联动操控器联动操控电动挡烟垂壁的下降”。(新添加内容) 也便是说,是由消防中心联动操控,不是由设备邻近的勘探器联动操控的,勘探器输出的信号仅仅作为联动的触发信号传送给消防操控室。 12、第4.5.3 中规则:“防烟、排烟风机的发动、中止按钮应选用专用线路直接衔接至设置在消防操控室内的消防联动操控器的手动操控盘,并应直接手动操控防烟、排烟风机的发动、中止”。也便是说,防烟、排烟风机应为独自操控线路(多线制有必要要有)。 注:原标准6,.3.1.2 条:“消防水泵、防烟和排烟风机的启、停、除主动操控外,还应能手动直接操控。” 13、第4.6.3.1 条中规则:“分散通道上在卷帘门的任一侧距卷帘纵深0.5~5m 内应设置不少于2 只专门用于联动防火卷帘的感温火灾勘探器”。也便是说,分散通道上防火卷帘门两边,除设置感烟勘探器外,每边有必要设置2 只感温火灾勘探器。 注:原标准6.3.8.1 条:“分散通道上的防火卷帘两边,应设置火灾勘探器组及其警报设备,且两边应设置手动操控按钮; 14、第4.7.2 条:“电梯运转状况信息和停于首层或转化层的反应信号,应传送给消防操控室显现,轿厢内应设置能直接与消防操控室通话的专用电话”。也便是说,电梯机房内电梯操控箱处应该设一个模块以及一个消防电话分机。电梯五方对讲主机宜设置在消防操控室(也可解决轿厢内与消防操控室的通话)。 注:原标准6.3.1.9 条:“消防操控室在承认火灾后,应能操控电梯悉数停于首层,并接纳其反应信号。” 15、第4.8.1 条:“火灾主动报警体系应设置火灾声光报警器,并应在承认火灾后发动修建内的一切火灾声光报警器”。 注:原标准5.5.条:“未设置火灾应急播送的火灾主动报警体系,应设置火灾警报设备。每个防火分区至少应设一个火灾警报设备,其方位宜设在各楼层走道接近楼梯出口处。” 16、第4.8.8 条:“消防应急播送体系的联动操控信号应由消防联动操控器宣布,当承认火灾后,应一起向全楼播送”。 注:原标准6.3.1.6 条:“二层及以上的高楼发作火灾,应先接通着火层及其相邻的上基层;首层发作火灾,应先接通本层、二层及地下各层;地下室发作火灾,应先接通地下各层及首层;” 17、第4.9.1.3 条:“自带电源非会集操控型消防应急照明和分散指示体系,应由消防联动操控器联动消防应急照明配电箱完结”。(新添加内容) 应急灯具自带蓄电池时,在应急照明配电箱内完结强制切换,可满意要求。 18、第4.10.3 条:“消防联动操控器应具有翻开分散通道上门禁体系操控的门和院子电动大门的功用,并应具有翻开停车场出入口档杆的功用”。(新添加内容) 19、第5.2.2.3 条:“下列场所宜挑选点型感烟火灾勘探器:楼梯、走道、电梯机房、车库等”。也便是说,地下车库宜选用感烟勘探器,而不是感温勘探器。 注:原标准7.2.5 条:“契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场所,宜挑选感温勘探器:相对湿度常常大于95%;无烟火灾;” 20、第6.2.2.4 条:“一只勘探区域内所需设置的勘探器数量,不该小于公式: N=S/K.A”。也便是说,10000 人以上公共场所,K 宜取0.7~0.8;2000~10000人公共场所,K 宜取0.8~0.9;500~2000 人公共场所,K 宜取0.9~1;其他场所,K 取1。 21、第6.2.12 条:“在电梯井、升降机井设置点型勘探器时,其方位宜在井道上方的机房顶棚上”。(新添加内容) 22、第6.4.1 条:“每个报警区域宜设置一台区域显现器(火灾显现盘);宾馆、饭馆等场所应在每个报警区域设置一台区域显现器。当一个报警区域包含多个楼层时,宜在每个楼层设置一台仅显现本楼层的区域显现器”。 注:原标准5.2.2.4 条:“当用一台区域火灾报警操控器或一台火灾报警操控器戒备多个楼层时,应在每个楼层的楼梯口或消防电梯前室等显着部位,设置辨认着火楼层的灯火显现设备。” 23、第6.5.2 条:“每个报警区域内应均匀设置火灾警报器,其声压级不该小于60dB;在环境噪声大于60dB 的场所,其声压级应高于背景噪声15dB”。 注:原标准5.5.2 条:“每个防火分区至少应设一个火灾警报设备”;5.5.3 条:“在环境噪声大于60dB 的场所设置火灾警报设备时,其声警报器的声压级应高于背景噪声15dB。” 24、第6.7.4.1 条:“计算机网络机房应设置消防专用电话分机”。(新添加内容) 25、第6.7.4.2 条:“设有手动火灾报警按钮或消火栓按钮等处,宜设置电话插孔,并宜挑选带有电话插孔的手动火灾报警按钮”。
同级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