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春阅读答案(汇集15篇)

时间:2024-09-20 16:26:59 来源:风铃百科 作者:管理员
武陵春阅读答案(汇集15篇)

武陵春阅读答案(1)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阅读训练】:

1.请说说下边的插图能否体现诗中的“日晚倦梳头”并说明理由。

2.诗中加点的“只恐”有什么表达作用?

3、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对应直接写心绪的是哪一句?(2分)

4、有人认为这首词绝妙的是末句,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4分)

5.上阕实写,词人写了哪两个行为来表现她的愁苦?(2分)

6.下阕虚写,写出了愁苦的哪些特点?(2分)

7.这首词词情极其哀愁。其中“”四个字写出了词人愁苦的缘由。(1分)

8.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了暮春时节的景象。

B.“日晚倦梳头”用外在的行为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哀愁。

C.“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写出了词人泛舟双溪的欢乐。

D.“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化虚为实,说愁绪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

9.词人是如何表现自己的愁苦心情的?

10.请说说右边的插图能否体现诗中的“日晚倦梳头”并说明理由。

11.诗中加点的“只恐”有什么表达作用?

12.名句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参考答案】

1.开放题,可说能,也可说否,强调言之有理。示例1:不能,因为插图中的月亮表明是在月夜下,而“日晚”则是日色已晚,显然图中的月亮不当;示例2:不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已打扮好与“倦梳头”相矛盾。示例3: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的满面愁容正体现了她沉重的愁苦下“日晚倦梳头”。

2.与前面的“闻说”“也拟”结合起来,以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体现内心沉重的哀愁。

3、愁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每问1分,共2分】

4、我同意这种看法。(1分)在词人笔下,抽象的东西“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随波逐流,还可以用船来承载。(1分)作者化抽象为具体,想象新颖真切,极形象地抒写出了内心的苦闷和忧愁之深。(2分)

(也可以不同意这种看法,但必须言之有理,可视其答题情况酌情赋分)

5.倦梳头,泪先流;(2分)

6.又多又重。(2分)

7.物是人非

8.C

9.①在词中,作者通过两个外在的行为:“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来表达了自己内心浓重的哀愁。哀愁如此之重,使她无心梳妆打扮,重到一提便于工作会泪如雨下。②用“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样两句,把不可见的“愁”具体化,形象化,以船都载不动来渲染出忧愁之深重。夸张奇特,语句新异,再现了作者暮春寡居的凄楚心情。

10.开放题,可说能,也可说否,强调言之有理。示例1:不能,因为插图中的月亮表明是在月夜下,而“日晚”则是日色已晚,显然图中的月亮不当;示例2:不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已打扮好与“倦梳头”相矛盾。示例3: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的满面愁容正体现了她沉重的愁苦下“日晚倦梳头”。

11.与前面的“闻说”“也拟”结合起来,以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体现内心沉重的哀愁。

12.“愁”与“恨”,原是抽象的情感,看不见,摸不着,词人采取夸张性的比喻,说“愁”不仅可以舟载船装,而且一叶轻舟难载山重之愁。从而突出了自己愁苦之深重。


武陵春阅读答案(2)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阅读练习一

14、上阕四句中有两句通过人物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的内心哀愁,请将它们找出来。(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3分)

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 李清照》)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参考答案:

14、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

15、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凄苦忧愁中的连船都载不动,形象可感地写出了愁之重。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比喻(设问、夸张)的手法,将无形的愁化作有形的一江春水,永留不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愁之多。

阅读练习二

8.请结合写作背景,说说词人忧愁的原因有哪些?(3分)

9.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2分)

阅读答案:

8.诗人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9.愁和恨本是无形无影的东西,作者却借用巧妙的比喻,化虚为实,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写得生动真切,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阅读练习三

3、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对应直接写心绪的是哪一句?(2分)

4、有人认为这首词绝妙的是末句,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4分)

【参考答案】

①开放题,可说能,也可说否,强调言之有理。示例1:不能,因为插图中的'月亮表明是在月夜下,而日晚则是日色已晚,显然图中的月亮不当;示例2:不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已打扮好与倦梳头相矛盾。示例3: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的满面愁容正体现了她沉重的愁苦下日晚倦梳头。

②与前面的闻说也拟结合起来,以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体现内心沉重的哀愁。

3、 愁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每问1分,共2分】

4、我同意这种看法。(1分)在词人笔下,抽象的东西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随波逐流,还可以用船来承载。(1分)作者化抽象为具体,想象新颖真切,极形象地抒写出了内心的苦闷和忧愁之深。(2分)

(也可以不同意这种看法,但必须言之有理,可视其答题情况酌情赋分)

阅读练习四:

①上阕实写,词人写了哪两个行为来表现她的愁苦?(2分)

答:倦梳头,泪先流;(2分)

②下阕虚写,写出了愁苦的哪些特点?(2分)

答:又多又重。(2分)

3. 这首词词情极其哀愁。其中物是人非 四个字写出了词人愁苦的缘由。(1分)

4. 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C(3分)

A.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了暮春时节的景象。

B.日晚倦梳头用外在的行为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哀愁。

C.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写出了词人泛舟双溪的欢乐。

D.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化虚为实,说愁绪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

阅读练习五:

1、词人是如何表现自己的愁苦心情的?

①在词中,作者通过两个外在的行为: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来表达了自己内心浓重的哀愁。哀愁如此之重,使她无心梳妆打扮,重到一提便于工作会泪如雨下。②用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样两句,把不可见的愁具体化,形象化,以船都载不动来渲染出忧愁之深重。夸张奇特,语句新异,再现了作者暮春寡居的凄楚心情。

2、请说说右边的插图能否体现诗中的日晚倦梳头并说明理由。开放题,可说能,也可说否,强调言之有理。示例1:不能,因为插图中的月亮表明是在月夜下,而日晚则是日色已晚,显然图中的月亮不当;示例2:不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已打扮好与倦梳头相矛盾。示例3: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的满面愁容正体现了她沉重的愁苦下日晚倦梳头。

3、诗中加点的只恐有什么表达作用?

与前面的闻说也拟结合起来,以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体现内心沉重的哀愁。

4、[名句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答:愁与恨,原是抽象的情感,看不见,摸不着,词人采取夸张性的比喻,说愁不仅可以舟载船装,而且一叶轻舟难载山重之愁。从而突出了自己愁苦之深重。

【作者简介】

李清照(公元10841155年)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称,有较高的艺术造诣。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 ,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鉴赏】

这是词人避乱金华时所作。她历尽乱离之苦,所以词情极为悲戚。上片极言眼前景物 之不堪,心情之凄苦。下片进一步表现悲愁之深重。全词充满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表现了她的故国之思。构思新颖,想象丰富。通过暮春景物勾出内心活动,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艺术形象来表达悲愁之多。写得新颖奇巧,深沉哀婉,遂为绝唱。

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建炎三年(1129)丈夫赵明诚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词。这时她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

上片首句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的是季节特征,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残留些花的芬芳,说明这时已到了暮春时节。日晚倦梳头是通过日色已晚而作者仍无心梳洗打扮来表达内心的哀伤。下面叙述哀伤的原因和哀伤的程度: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在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并没有新的变化,而人却与以前大不一样了,国破、家亡、夫死,她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自己的遭遇和心情,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这比声泪俱下的描写更深入了一层。她的悲哀是不可触摸的,不但不能说,而且不能想,一想到就会泪如雨下。在这里作者利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

下片一转,另辟蹊径,写道: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诗人也曾产生了去那里泛舟的念头。她想去双溪泛舟并不是贪恋美景、游赏心切,而是要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去处。不过,转而却又否定了自己的计划。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怕的是双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内心沉重的哀愁。人们总是把愁怨比做连绵不断的流水,比做斩尽还生的野草,而李清照却另寻了一个新思路,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她又用也拟只恐等虚字把自己的思想活动层次清楚地表露了出来,像这样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实在很新鲜、奇特,所以被词论家称赞为创意出奇,往往出人意表。 词的下片在挖掘主人公的内在情感方面更加细腻,更加深邃。


武陵春阅读答案(3)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注:①本词写于避难浙江金华期间,词人处于国破家亡之中,丈夫死去,流离无依。

8.词人情感于“短幅中藏无数曲折”,对此谈谈你的理解。(2分)

9.本词艺术表现自出机杼、浑然天成,试任选一个角度写一段赏析文字。(2分)

答案:

8.答案:示例一以不同角度和层次表现屈曲而浓重的情感:上片落花残香触发词人物是人非的感慨,既写出哀愁由隐到显的变化,又表明哀愁的浓重及其原因;下片另辟蹊径,以泛舟溪上意念产生和对这一意念的否定,写出哀愁难以承载的沉重,情感曲折跌宕,愈转愈深。

示例二借举止神情和心理表现出人物情感的抑扬曲折:倦于晨妆,蓄含了无尽的酸辛,睹物伤怀,想要倾诉话未出口却已泪水横流;内心欣喜于双溪春光,暗生泛舟溪上的想法,但担忧猛然袭来,沉重的悲愁又重新压上心头。

示例三下片用动词蓄势,使情感表现得婉曲而深沉:连用“闻说”“也拟”“只恐”三个关联性的动词表现心理的变化。本来还在流泪,但听说双溪春色尚好,瞬间心生暖意,打算“泛轻舟”,但是内心的愁绪如此沉重,轻舟焉能承载?蓄势之后猛然跌宕,将情感表现得婉转而深沉。

评分:答对一种得2分,共2分。按照0、1、2三类判分,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9.答案:示例一上片侧重于对艺术形象外形的表现,下片侧重于对内心的传达,由表及里,从外到内,步步深入,层层开掘。

示例二以“春天”节令为载体,使全词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春日风吹雨打落花为尘,美好的事物遭到摧残,自然触发了对悲惨际遇的回忆与内心的痛楚。双溪美好春色使词人产生泛舟意念,却因愁绪沉重轻舟难以承载而作罢。

示例三运思缜密独到。将“愁”比喻成可以装载的事物,且以夸张极言愁苦之沉重,极富创意。且其紧承上句“轻舟”而来,“轻舟”又是承“双溪”而来,思维缜密,浑然天成,构3成完整意境。

示例四化精神为物质,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可感的形象。词人别出心裁,赋予看不见摸不着、没有轻重的“愁”以重量,将内心愁绪的浓重形象真切地表现出来。示例五情景交融。如以落花为背景依托抒写情感。落花已变成尘香,既暗示此前曾是风吹雨打、落花成阵的日子,又形象比况美好事物遭受摧残,也寄托了词人国破家亡夫死的悲惨际遇和沉重哀愁。

评分:答对一种得2分,共2分。按照0、1、2三类判分,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武陵春阅读答案(4)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阅读练习一

14、上阕四句中有两句通过人物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的内心哀愁,请将它们找出来。(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3分)

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 李清照》)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参考答案:

14、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

15、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凄苦忧愁中的连船都载不动,形象可感地写出了愁之重。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比喻(设问、夸张)的手法,将无形的愁化作有形的一江春水,永留不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愁之多。

阅读练习二

8.请结合写作背景,说说词人忧愁的原因有哪些?(3分)

9.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2分)

阅读答案:

8.诗人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9.愁和恨本是无形无影的东西,作者却借用巧妙的比喻,化虚为实,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写得生动真切,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阅读练习三

3、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对应直接写心绪的是哪一句?(2分)

4、有人认为这首词绝妙的是末句,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4分)

【参考答案】

①开放题,可说能,也可说否,强调言之有理。示例1:不能,因为插图中的月亮表明是在月夜下,而日晚则是日色已晚,显然图中的月亮不当;示例2:不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已打扮好与倦梳头相矛盾。示例3: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的满面愁容正体现了她沉重的愁苦下日晚倦梳头。

②与前面的闻说也拟结合起来,以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体现内心沉重的哀愁。

3、 愁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每问1分,共2分】

4、我同意这种看法。(1分)在词人笔下,抽象的东西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随波逐流,还可以用船来承载。(1分)作者化抽象为具体,想象新颖真切,极形象地抒写出了内心的苦闷和忧愁之深。(2分)

(也可以不同意这种看法,但必须言之有理,可视其答题情况酌情赋分)

阅读练习四:

①上阕实写,词人写了哪两个行为来表现她的愁苦?(2分)

答:倦梳头,泪先流;(2分)

②下阕虚写,写出了愁苦的哪些特点?(2分)

答:又多又重。(2分)

3. 这首词词情极其哀愁。其中物是人非 四个字写出了词人愁苦的缘由。(1分)

4. 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C(3分)

A.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了暮春时节的景象。

B.日晚倦梳头用外在的行为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哀愁。

C.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写出了词人泛舟双溪的欢乐。

D.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化虚为实,说愁绪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

阅读练习五:

1、词人是如何表现自己的愁苦心情的?

①在词中,作者通过两个外在的行为: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来表达了自己内心浓重的哀愁。哀愁如此之重,使她无心梳妆打扮,重到一提便于工作会泪如雨下。②用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样两句,把不可见的愁具体化,形象化,以船都载不动来渲染出忧愁之深重。夸张奇特,语句新异,再现了作者暮春寡居的凄楚心情。

2、请说说右边的插图能否体现诗中的日晚倦梳头并说明理由。开放题,可说能,也可说否,强调言之有理。示例1:不能,因为插图中的月亮表明是在月夜下,而日晚则是日色已晚,显然图中的月亮不当;示例2:不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已打扮好与倦梳头相矛盾。示例3: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的满面愁容正体现了她沉重的愁苦下日晚倦梳头。

3、诗中加点的只恐有什么表达作用?

与前面的闻说也拟结合起来,以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体现内心沉重的哀愁。

4、[名句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答:愁与恨,原是抽象的情感,看不见,摸不着,词人采取夸张性的比喻,说愁不仅可以舟载船装,而且一叶轻舟难载山重之愁。从而突出了自己愁苦之深重。

【作者简介】

李清照(公元10841155年)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称,有较高的艺术造诣。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 ,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鉴赏】

这是词人避乱金华时所作。她历尽乱离之苦,所以词情极为悲戚。上片极言眼前景物 之不堪,心情之凄苦。下片进一步表现悲愁之深重。全词充满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表现了她的故国之思。构思新颖,想象丰富。通过暮春景物勾出内心活动,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艺术形象来表达悲愁之多。写得新颖奇巧,深沉哀婉,遂为绝唱。

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建炎三年(1129)丈夫赵明诚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词。这时她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

上片首句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的是季节特征,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残留些花的芬芳,说明这时已到了暮春时节。日晚倦梳头是通过日色已晚而作者仍无心梳洗打扮来表达内心的哀伤。下面叙述哀伤的原因和哀伤的程度: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在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并没有新的变化,而人却与以前大不一样了,国破、家亡、夫死,她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自己的遭遇和心情,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这比声泪俱下的描写更深入了一层。她的悲哀是不可触摸的,不但不能说,而且不能想,一想到就会泪如雨下。在这里作者利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

下片一转,另辟蹊径,写道: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诗人也曾产生了去那里泛舟的念头。她想去双溪泛舟并不是贪恋美景、游赏心切,而是要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去处。不过,转而却又否定了自己的计划。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怕的是双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内心沉重的哀愁。人们总是把愁怨比做连绵不断的流水,比做斩尽还生的野草,而李清照却另寻了一个新思路,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她又用也拟只恐等虚字把自己的思想活动层次清楚地表露了出来,像这样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实在很新鲜、奇特,所以被词论家称赞为创意出奇,往往出人意表。 词的下片在挖掘主人公的内在情感方面更加细腻,更加深邃。


武陵春阅读答案(5)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4、上阕四句中有两句通过人物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的内心哀愁,请将它们找出来。(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3分)

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 李清照》)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4、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

15、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凄苦忧愁中的连船都载不动,形象可感地写出了愁之重。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比喻(设问、夸张)的手法,将无形的愁化作有形的一江春水,永留不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愁之多。

(1).上片中, ,交代的是季节特征, 是通过描绘日常起居生活来表达内心的哀伤。(2分)

(2).全词是如何表现作者对故人的思念这份浓愁的?(4分)

参考答案:

8.请结合写作背景,说说词人忧愁的原因有哪些?(3分)

9.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2分)

阅读答案:

8.诗人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9.愁和恨本是无形无影的东西,作者却借用巧妙的比喻,化虚为实,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写得生动真切,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8、①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对应直接写心绪的是哪一句?(5分)

②有人认为这首词绝妙的是末句,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5分)

参考答案:

)①愁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② 我同意这种看法。在词人笔下,抽象的东西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随波逐流,还可以用船来承载。作者化抽象为具体,想象新颖真切,极形象地抒写出了内心的苦闷和忧愁之深;(也可以不同意这种看法,但必须自圆其说)

7.对这首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词的上片中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了季节特征。

B.上片中的日晚倦梳头一句通过描绘日常起居生活来表达内心的哀伤。

C.物是人非事事休点出了女主人公无心梳妆打扮的原因。

D.舴艋舟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8.对这首词的理解、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上片描写了狂风袭击之后,只剩下一片残花败柳的凄凉景象。

B.下片描写心理活动。

C.词人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将愁与舴艋舟自然地联系在一起,使抽象的愁变得具体、形象和生动。

D.女主人公的感情经历了低沉无奈欣喜的复杂变化过程。

参考答案:

7D 8D


武陵春阅读答案(6)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6分)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注释:

①尘香:尘土里有落花的香气。

②双溪:浙江金华县的江名。

③ 舴艋:小船】

1、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对应直接写心绪的是哪一句?(2分)

2、有人认为这首词绝妙的是末句,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4分)

答案:

1、 愁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每问1分,共2分】

2、我同意这种看法。(1分)在词人笔下,抽象的东西“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随波逐流,还可以用船来承载。(1分)作者化抽象为具体,想象新颖真切,极形象地抒写出了内心的苦闷和忧愁之深。(2分)

(也可以不同意这种看法,但必须言之有理,可视其答题情况酌情赋分)


武陵春阅读答案(7)

阅读李清照的《武陵春·春晚》,完成第7题。(6分)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注】这首词是李清照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其时金兵进犯,丈夫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尽,作者孑然一身,在连天烽火中飘泊流寓,历尽世路崎岖和人生坎坷,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7.(1)这首词中最能代表作者情感的一个字是什么?请结合写作背景,说说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2分)

(2)上阕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来表达自己的心绪?(2分)

(3)下面两个句子都是写“愁的经典句,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2分)

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参考答案:

7.(1)“愁,这首词是作者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当时她正处于国破家亡夫死中的悲惨中,故悲愁极多。

(2)

a.借景抒情,通过萧瑟的景物“沉香花已尽渲染哀愁的情感。

b.通过“倦梳头“泪先流两个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内心哀愁。(答对一点即可)

(3)

a.“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用夸张、比喻(拟)的手法,表现凄苦忧愁重得连船都载不动,形象可感地写出了“愁之多。

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比喻(设问、夸张)的手法,将无形的愁化作有形的“一江春水永流不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愁的多而绵长。(一点1分)


武陵春阅读答案(8)

苏轼

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 绿水人家绕 中的 绕 字,有的版本写作 晓 。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3分)

(2)俞陛云在《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 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 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5分)

答案:

(1)① 绕 字好,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

② 晓 字好,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能够使读者有更自由、更广阔的想像空间。

只答 绕 字好或 晓 字好,而不作具体分析,不给分。只从字音角度来比较 绕 和 晓 的,言之成理,给2分。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

(2)答案可以有两种,答其中一种即可。(5分)

①同意。起句 花褪残红青杏小 ,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 天涯 起笔,意境开阔。总之,词的上片虽写 絮飞花落 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

②不同意。起句写花之凋零,青杏酸涩,为整首词投下了悲凉的阴影;二、三句写燕子翻飞、绿水绕人家,虽富情趣,也不乏暖意,但却是以乐景衬哀情;四句说柳絮飘飞,着一 又 字,则又表明词人之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 芳草 在古词中常用来写愁情,此处亦然, 天涯何处无芳草 即言愁情无限。因此,这首词中对 絮飞花落 等景物的描写,依然浸透着伤春之情,并非旷达之语。

每种答案,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语言通顺,给满分。只答 同意 或 不同意 而不作具体分析,不给分。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

二:

(1)本词首句的 褪 字流露出浓郁的情感,请赏析其妙处。(3分)

(2)本词蕴含丰富的情感,请指出其中两种并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 褪 既写花的掉落,也写花的颜色的消退,写出了花儿凋零的情景。点明时在暮春。曾经的灿烂炫目已逝去,抒发了作者惜春伤春之情。

[3分, 写出花儿凋零的情景 点明时在暮春 抒发惜春伤春之情 各1分。意思答对即可。]

(2)①惜春之情。作者在上阕描摹了杏花凋零、柳絮飘飞的暮春之景,寄寓了面对春归的伤逝之情。

②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之情。将逝,但美景未必难觅,一句 天涯何处无芳草 寄托了作者追寻美好事物的旷达之情。

③多情不被理解的惆怅。下阕的 佳人 不知 墙外行人 谛听自己笑声的深情,行人的 多情 却遇到佳人的 无情 ,这正反映了作者不被理解的惆怅。

[4分,点明一种情感1分,对应分析1分。意思答对即可。如写 宦海浮沉的悲叹,和浮生颠沛的无可奈何,对韶光流逝的惋惜 也可。]

蝶恋花 春景

春日将尽,百花凋零,杏树之上已长出了小小的青涩果实。

不时还有燕子掠过天空,这里的清澈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

眼见着柳枝上的柳絮被吹得越来越少,(但是请不要担心)

天涯海角到处都有芳草。

围墙之内,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着秋千,她发出动听的笑声。

围墙之外的行人听到那动听的笑声,(忍不住去想象少女荡秋千的欢乐场面)。

慢慢的,墙里笑声不再,行人惘然若失。仿佛自己的多情被少女的无情所伤害。

赏析:

《蝶恋花 春景》,是由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苏轼所写的一首词作。在此词中,作者通过对残红退尽、春意阑珊的暮春景色的描写和远行途中的失意心境的描绘,借惜春伤情之名,表达出作者对韶光流逝的惋惜、宦海沉浮的悲叹和浮生颠沛的无可奈何。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词一开篇即呈现出暮春景色。作者的视线是从一棵杏树开始的:花儿已经凋谢,所余不多的红色也正在一点一点褪去,树枝上开始结出了幼小的青杏。 残红 ,他特别注意到初生的 青杏 ,语气中透出怜惜和喜爱,有意识地冲淡了先前浓郁的之情。

接着,作者将目光从一花一枝上移开,绿水人家绕 一句中的 绕 字,曾有人以为应是 晓 。通读全词,并没有突出的景物表明这是清晨的景色,因而显得没有着落。而燕子绕舍而飞,绿水绕舍而流,行人绕舍而走,着一 绕 字,则非常真切。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这是词中最为人称道的两句。枝头上的柳絮随远去,愈来愈少;普天之下,哪里没有青青芳草呢。

柳绵 ,即柳絮。柳絮纷飞,春色将尽,固然让人伤感;而芳草青绿,又自是一番境界。苏轼的旷达于此可见。 天涯 一句,语本屈原《离骚》 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 ,是卜者灵氛劝屈原的话,其思想与苏轼在《定风波》中所说的' 此心安处是吾乡 一致。最后竟被远谪到万里之遥的岭南。此时,他已人到晚年,遥望故乡,几近天涯。这境遇和随风飘飞的柳絮何其相似!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墙里有人荡秋千,墙外有条小道。墙外小道上走着行人,墙里飘来佳人清脆的欢笑。

作者在艺术处理上十分讲究藏与露的关系。这里,他只写露出墙头的秋千和佳人的笑声,其它则全部隐藏起来,让 行人 与读者去想象,在想象中产生无穷意味。小词最忌词语重复,但这三句总共十六字, 墙里 、 墙外 分别重复,竟占去一半。而读来错落有致,耐人寻味。墙内是家,墙外是路;墙内有欢快的生活,年轻而富有朝气的生命;墙外是赶路的行人。行人的心情和神态如何,作者留下了空白。不过,在这无语之中,我们已感受到一种冷落寂寞。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也许是行人伫立良久,墙内佳人已经回到房间;也许是佳人玩乐依旧,而行人已渐渐走远。总之,佳人的笑声渐渐听不到了,四周显得静悄悄。但是行人的心却怎么也平静不下来。

这里的 多情 与 无情 常被当来解释,有感怀身世之情,有思乡之情,有对年轻生命的向往之情,有报国之情,等等,的确可谓是 有情 之人;而佳人年轻单纯、无忧无虑,既没有伤春感时,也没有为人生际遇而烦恼,真可以说是 无情 。

作者发出如此深长的感慨,那 无情 之人究竟会撩拨起他什么样的思绪呢?也许是勾起他对美好年华的向往,也许是对君臣关系的类比和联想,也许倍增华年不再的感慨,也许是对人生哲理的一种思索和领悟 作者并未言明,却留下了丰富的空白,让读者去回味,去想象。

创作背景

《蝶恋花 春景》,是由北宋时期著名诗人、文学家苏轼所写的一首词作。其作于何时,各方莫衷一是,有苏轼密州、黄州、定州、惠州时期等诸多说法, 在此词中,作者通过对残红退尽、春意阑珊的暮春景色的描写和远行途中的失意心境的描绘,借惜春伤情之名,表达出作者对韶光流逝的惋惜、宦海沉浮的悲叹和浮生颠沛的无可奈何。来源栏目: 本文链接: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


武陵春阅读答案(9)

【原文】: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阅读训练】:

1.请说说下边的插图能否体现诗中的“日晚倦梳头”并说明理由。

2.诗中加点的“只恐”有什么表达作用?

3、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对应直接写心绪的是哪一句?(2分)

4、有人认为这首词绝妙的是末句,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4分)

5.上阕实写,词人写了哪两个行为来表现她的愁苦?(2分)

6.下阕虚写,写出了愁苦的哪些特点?(2分)

7.这首词词情极其哀愁。其中“”四个字写出了词人愁苦的缘由。(1分)

8.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了暮春时节的景象。

B.“日晚倦梳头”用外在的行为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哀愁。

C.“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写出了词人泛舟双溪的欢乐。

D.“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化虚为实,说愁绪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

9.词人是如何表现自己的愁苦心情的?

10.请说说右边的插图能否体现诗中的“日晚倦梳头”并说明理由。

11.诗中加点的“只恐”有什么表达作用?

12.名句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参考答案】

1.开放题,可说能,也可说否,强调言之有理。示例1:不能,因为插图中的月亮表明是在月夜下,而“日晚”则是日色已晚,显然图中的月亮不当;示例2:不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已打扮好与“倦梳头”相矛盾。示例3: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的满面愁容正体现了她沉重的愁苦下“日晚倦梳头”。

2.与前面的“闻说”“也拟”结合起来,以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体现内心沉重的哀愁。

3、愁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每问1分,共2分】

4、我同意这种看法。(1分)在词人笔下,抽象的东西“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随波逐流,还可以用船来承载。(1分)作者化抽象为具体,想象新颖真切,极形象地抒写出了内心的苦闷和忧愁之深。(2分)

(也可以不同意这种看法,但必须言之有理,可视其答题情况酌情赋分)

5.倦梳头,泪先流;(2分)

6.又多又重。(2分)

7.物是人非

8.C

9.①在词中,作者通过两个外在的行为:“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来表达了自己内心浓重的哀愁。哀愁如此之重,使她无心梳妆打扮,重到一提便于工作会泪如雨下。②用“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样两句,把不可见的“愁”具体化,形象化,以船都载不动来渲染出忧愁之深重。夸张奇特,语句新异,再现了作者暮春寡居的凄楚心情。

10.开放题,可说能,也可说否,强调言之有理。示例1:不能,因为插图中的月亮表明是在月夜下,而“日晚”则是日色已晚,显然图中的月亮不当;示例2:不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已打扮好与“倦梳头”相矛盾。示例3: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的满面愁容正体现了她沉重的愁苦下“日晚倦梳头”。

11.与前面的“闻说”“也拟”结合起来,以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体现内心沉重的哀愁。

12.“愁”与“恨”,原是抽象的情感,看不见,摸不着,词人采取夸张性的比喻,说“愁”不仅可以舟载船装,而且一叶轻舟难载山重之愁。从而突出了自己愁苦之深重。


武陵春阅读答案(10)

《武陵春 李清照》阅读练习答案及鉴赏

《武陵春》,词牌名,又作《武林春》,又以贺铸词中引用李白《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句,别名《花想容》,双调小令,《填词名解》云:取唐人方干《睦州吕郎中郡中环溪亭》诗“为是仙才登望处,风光便似武陵春”。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武陵春 李清照》阅读练习答案及鉴赏 ,欢迎阅读。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阅读练习一

14、上阕四句中有两句通过人物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的内心哀愁,请将它们找出来。(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3分)

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 李清照》)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参考答案:

14、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

15、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凄苦忧愁中的连船都载不动,形象可感地写出了愁之重。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比喻(设问、夸张)的手法,将无形的愁化作有形的一江春水,永留不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愁之多。

阅读练习二

8.请结合写作背景,说说词人忧愁的原因有哪些?(3分)

9.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2分)

阅读答案:

8.诗人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9.愁和恨本是无形无影的东西,作者却借用巧妙的比喻,化虚为实,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写得生动真切,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阅读练习三

3、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对应直接写心绪的是哪一句?(2分)

4、有人认为这首词绝妙的是末句,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4分)

【参考答案】

①开放题,可说能,也可说否,强调言之有理。示例1:不能,因为插图中的月亮表明是在月夜下,而日晚则是日色已晚,显然图中的月亮不当;示例2:不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已打扮好与倦梳头相矛盾。示例3: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的满面愁容正体现了她沉重的愁苦下日晚倦梳头。

②与前面的闻说也拟结合起来,以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体现内心沉重的哀愁。

3、 愁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每问1分,共2分】

4、我同意这种看法。(1分)在词人笔下,抽象的东西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随波逐流,还可以用船来承载。(1分)作者化抽象为具体,想象新颖真切,极形象地抒写出了内心的苦闷和忧愁之深。(2分)

(也可以不同意这种看法,但必须言之有理,可视其答题情况酌情赋分)

阅读练习四:

①上阕实写,词人写了哪两个行为来表现她的愁苦?(2分)

答:倦梳头,泪先流;(2分)

②下阕虚写,写出了愁苦的哪些特点?(2分)

答:又多又重。(2分)

3. 这首词词情极其哀愁。其中物是人非 四个字写出了词人愁苦的缘由。(1分)

4. 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C(3分)

A.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了暮春时节的景象。

B.日晚倦梳头用外在的行为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哀愁。

C.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写出了词人泛舟双溪的欢乐。

D.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化虚为实,说愁绪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

阅读练习五:

1、词人是如何表现自己的愁苦心情的?

①在词中,作者通过两个外在的行为: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来表达了自己内心浓重的哀愁。哀愁如此之重,使她无心梳妆打扮,重到一提便于工作会泪如雨下。②用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样两句,把不可见的愁具体化,形象化,以船都载不动来渲染出忧愁之深重。夸张奇特,语句新异,再现了作者暮春寡居的凄楚心情。

2、请说说右边的插图能否体现诗中的日晚倦梳头并说明理由。开放题,可说能,也可说否,强调言之有理。示例1:不能,因为插图中的'月亮表明是在月夜下,而日晚则是日色已晚,显然图中的月亮不当;示例2:不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已打扮好与倦梳头相矛盾。示例3: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的满面愁容正体现了她沉重的愁苦下日晚倦梳头。

3、诗中加点的只恐有什么表达作用?

与前面的闻说也拟结合起来,以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体现内心沉重的哀愁。

4、[名句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答:愁与恨,原是抽象的情感,看不见,摸不着,词人采取夸张性的比喻,说愁不仅可以舟载船装,而且一叶轻舟难载山重之愁。从而突出了自己愁苦之深重。

【作者简介】

李清照(公元10841155年)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称,有较高的艺术造诣。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 ,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鉴赏】

这是词人避乱金华时所作。她历尽乱离之苦,所以词情极为悲戚。上片极言眼前景物 之不堪,心情之凄苦。下片进一步表现悲愁之深重。全词充满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表现了她的故国之思。构思新颖,想象丰富。通过暮春景物勾出内心活动,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艺术形象来表达悲愁之多。写得新颖奇巧,深沉哀婉,遂为绝唱。

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建炎三年(1129)丈夫赵明诚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词。这时她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

上片首句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的是季节特征,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残留些花的芬芳,说明这时已到了暮春时节。日晚倦梳头是通过日色已晚而作者仍无心梳洗打扮来表达内心的哀伤。下面叙述哀伤的原因和哀伤的程度: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在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并没有新的变化,而人却与以前大不一样了,国破、家亡、夫死,她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自己的遭遇和心情,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这比声泪俱下的描写更深入了一层。她的悲哀是不可触摸的,不但不能说,而且不能想,一想到就会泪如雨下。在这里作者利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

下片一转,另辟蹊径,写道: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诗人也曾产生了去那里泛舟的念头。她想去双溪泛舟并不是贪恋美景、游赏心切,而是要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去处。不过,转而却又否定了自己的计划。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怕的是双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内心沉重的哀愁。人们总是把愁怨比做连绵不断的流水,比做斩尽还生的野草,而李清照却另寻了一个新思路,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她又用也拟只恐等虚字把自己的思想活动层次清楚地表露了出来,像这样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实在很新鲜、奇特,所以被词论家称赞为创意出奇,往往出人意表。 词的下片在挖掘主人公的内在情感方面更加细腻,更加深邃。


武陵春阅读答案(11)

武陵春李清照阅读及答案

导语:《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所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极言眼前暮春景物的不堪入目和心情的凄苦之极;下片则进一步表现其悲愁之深重,并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新颖艺术手法来表达悲愁之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武陵春李清照阅读及答案,欢迎阅读。

【原文】: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阅读训练】:

1.请说说下边的插图能否体现诗中的“日晚倦梳头”并说明理由。

2.诗中加点的“只恐”有什么表达作用?

3、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对应直接写心绪的是哪一句?(2分)

4、有人认为这首词绝妙的是末句,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4分)

5.上阕实写,词人写了哪两个行为来表现她的愁苦?(2分)

6.下阕虚写,写出了愁苦的哪些特点?(2分)

7.这首词词情极其哀愁。其中“”四个字写出了词人愁苦的缘由。(1分)

8.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了暮春时节的景象。

B.“日晚倦梳头”用外在的行为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哀愁。

C.“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写出了词人泛舟双溪的欢乐。

D.“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化虚为实,说愁绪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

9.词人是如何表现自己的愁苦心情的?

10.请说说右边的插图能否体现诗中的“日晚倦梳头”并说明理由。

11.诗中加点的`“只恐”有什么表达作用?

12.名句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参考答案】

1.开放题,可说能,也可说否,强调言之有理。示例1:不能,因为插图中的月亮表明是在月夜下,而“日晚”则是日色已晚,显然图中的月亮不当;示例2:不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已打扮好与“倦梳头”相矛盾。示例3: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的满面愁容正体现了她沉重的愁苦下“日晚倦梳头”。

2.与前面的“闻说”“也拟”结合起来,以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体现内心沉重的哀愁。

3、愁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每问1分,共2分】

4、我同意这种看法。(1分)在词人笔下,抽象的东西“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随波逐流,还可以用船来承载。(1分)作者化抽象为具体,想象新颖真切,极形象地抒写出了内心的苦闷和忧愁之深。(2分)

(也可以不同意这种看法,但必须言之有理,可视其答题情况酌情赋分)

5.倦梳头,泪先流;(2分)

6.又多又重。(2分)

7.物是人非

8.C

9.①在词中,作者通过两个外在的行为:“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来表达了自己内心浓重的哀愁。哀愁如此之重,使她无心梳妆打扮,重到一提便于工作会泪如雨下。②用“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样两句,把不可见的“愁”具体化,形象化,以船都载不动来渲染出忧愁之深重。夸张奇特,语句新异,再现了作者暮春寡居的凄楚心情。

10.开放题,可说能,也可说否,强调言之有理。示例1:不能,因为插图中的月亮表明是在月夜下,而“日晚”则是日色已晚,显然图中的月亮不当;示例2:不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已打扮好与“倦梳头”相矛盾。示例3: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的满面愁容正体现了她沉重的愁苦下“日晚倦梳头”。

11.与前面的“闻说”“也拟”结合起来,以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体现内心沉重的哀愁。

12.“愁”与“恨”,原是抽象的情感,看不见,摸不着,词人采取夸张性的比喻,说“愁”不仅可以舟载船装,而且一叶轻舟难载山重之愁。从而突出了自己愁苦之深重。


武陵春阅读答案(12)

武陵春李清照阅读答案

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和对故国故人的忧思,写得新颖奇巧,深沉哀婉,自然贴切,丝毫无矫揉造作之嫌,饶有特色。此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一的才女形象。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

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阅读答案1

①. 这首词词情极其哀愁。其中“ ”四个字写出了词人愁苦的缘由。(1分)

②. 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了暮春时节的景象。

B.“日晚倦梳头”用外在的行为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哀愁。

C.“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写出了词人泛舟双溪的欢乐。

D.“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化虚为实,说愁绪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

①.物是人非

②.C

(1)、上片中“ ”,交待了季节特征,其中“ ”四个字写出了词人愁苦的缘由。(2分)

(2)、这首词中的画线句历来为人称道,请作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顺风考试网整理

13、(1)花已尽 物是人非

(2)这两句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愁绪,比作可用小船来承载的具体的东西,形象地写出了内心哀愁的沉重。

阅读答案2

8、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对应直接写心绪的是哪一句?(2分)

9、有人认为这首词绝妙的是末句,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4分)

答案:

8、 愁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每问1分,共2分】

9、我同意这种看法。(1分)在词人笔下,抽象的东西“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随波逐流,还可以用船来承载。(1分)作者化抽象为具体,想象新颖真切,极形象地抒写出了内心的苦闷和忧愁之深。(2分)

(也可以不同意这种看法,但必须言之有理,可视其答题情况酌情赋分)

内容扩展: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武陵春:词牌名,又作“武林春”、“花想容”,双调小令。双调四十八字,上下阕各四句三平韵。这首词为变格。

⑵尘香:落花触地,尘土也沾染上落花的香气。花:一作“春”。

⑶日晚:一作“日落”,一作“日晓”。梳头:古代的妇女习惯,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梳妆打扮。

⑷物是人非:事物依旧在,人不似往昔了。三国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我劳如何?”宋贺铸《雨中花》:“人非物是,半晌鸾肠易断,宝勒空回。”

⑸先:一作“珠”,沈际飞《本草堂诗余》注:“一作珠,误”。《崇祯历城县志》作“欲泪先流”,误删“语”字。

⑹说:一作“道”。“尚好”:一作“向好”。双溪:水名,在浙江金华,是唐宋时有名的风光佳丽的游览胜地。有东港、南港两水汇于金华城南,故曰“双溪”。

⑺拟:准备、打算。宋姜夔《点绛唇》:“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辛弃疾《摸鱼儿》:“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轻舟:一作“扁舟”。

⑻舴艋舟:小船,两头尖如蚱蜢。唐张志和《渔父》词:“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2]  [3]

白话译文

恼人的风雨停歇了,枝头的花朵落尽了,只有沾花的尘土犹自散发出微微的香气。抬头看看,日已高,却仍无心梳洗打扮。春去夏来,花开花谢,亘古如斯,唯有伤心的人、痛心的事,令我愁肠百结,一想到这些,还没有开口我就泪如雨下。

听人说双溪的春色还不错,那我就去那里划划船,姑且散散心吧。唉,我真担心啊,双溪那叶单薄的小船,怕是载不动我内心沉重的忧愁啊!


武陵春阅读答案(13)

李清照《武陵春》阅读答案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4、上阕四句中有两句通过人物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的内心哀愁,请将它们找出来。(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3分)

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 李清照》)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4、“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

15、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凄苦忧愁中的连船都载不动,形象可感地写出了愁之重。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比喻(设问、夸张)的手法,将无形的愁化作有形的“一江春水”,永留不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愁”之多。

8.请结合写作背景,说说词人忧愁的'原因有哪些?(3分)

9.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2分)

阅读答案:

8.诗人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9.愁”和“恨‘本是无形无影的东西,作者却借用巧妙的比喻,化虚为实,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写得生动真切,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武陵春阅读答案(14)

李清照《武陵春》诗词阅读答案及全词赏析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注】①选自《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武陵春,词牌名。②[风住尘香]风停了,尘土中带有落花的香气。③[物是人非]景物依旧,人事已变。这里暗指丈夫已死。④[双溪]浙江武义、东阳两江水流至金华,并入婺江,两水合流处叫双溪。是当时的风景区。⑤[拟]打算。⑥[舴艋舟]一种形似舴艋的小船。

【试题】

①请说说下边的插图能否体现诗中的“日晚倦梳头”并说明理由。

②诗中加点的“只恐”有什么表达作用?

3、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对应直接写心绪的是哪一句?(2分)

4、有人认为这首词绝妙的是末句,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4分)

【参考答案】

①开放题,可说能,也可说否,强调言之有理。示例1:不能,因为插图中的月亮表明是在月夜下,而“日晚”则是日色已晚,显然图中的月亮不当;示例2:不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已打扮好与“倦梳头”相矛盾。示例3: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的满面愁容正体现了她沉重的愁苦下“日晚倦梳头”。

②与前面的“闻说”“也拟”结合起来,以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体现内心沉重的哀愁。

3、 愁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每问1分,共2分】

4、我同意这种看法。(1分)在词人笔下,抽象的东西“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随波逐流,还可以用船来承载。(1分)作者化抽象为具体,想象新颖真切,极形象地抒写出了内心的苦闷和忧愁之深。(2分)

(也可以不同意这种看法,但必须言之有理,可视其答题情况酌情赋分)

二:

①上阕实写,词人写了哪两个行为来表现她的愁苦?(2分)

答:倦梳头,泪先流;(2分)

②下阕虚写,写出了愁苦的哪些特点?(2分)

答:又多又重。(2分)

3. 这首词词情极其哀愁。其中“物是人非 ”四个字写出了词人愁苦的缘由。(1分)

4. 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C(3分)

A.“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了暮春时节的景象。

B.“日晚倦梳头”用外在的行为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哀愁。

C.“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写出了词人泛舟双溪的欢乐。

D.“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化虚为实,说愁绪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

5.对“日晚倦梳头”中的“倦”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A.心绪不宁,无心做事。

B.疲惫不堪,毫无兴致。

C.百无聊赖,内心空虚。

D.琐事多多,精力不济。

6.对“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的意思分析正确的一项是(B)

A.化简为繁,化有形为无形,写出了词人哀愁的数量之多。

B.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写出了词人哀愁的分量之重。

C.词人内心沉重,舴艋舟又太小,确实是“载不动”。

D.词人内心苦闷,双溪又太遥远,“载不动”是一种借口。

7.下列诗句与本词描写的花形态相近的一项是(C)

A.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B.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D.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三:

1、词人是如何表现自己的愁苦心情的?

①在词中,作者通过两个外在的行为:“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来表达了自己内心浓重的'哀愁。哀愁如此之重,使她无心梳妆打扮,重到一提便于工作会泪如雨下。②用“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样两句,把不可见的“愁”具体化,形象化,以船都载不动来渲染出忧愁之深重。夸张奇特,语句新异,再现了作者暮春寡居的凄楚心情。

2、请说说右边的插图能否体现诗中的“日晚倦梳头”并说明理由。开放题,可说能,也可说否,强调言之有理。示例1:不能,因为插图中的月亮表明是在月夜下,而“日晚”则是日色已晚,显然图中的月亮不当;示例2:不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已打扮好与“倦梳头”相矛盾。示例3: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的满面愁容正体现了她沉重的愁苦下“日晚倦梳头”。

3、诗中加点的“只恐”有什么表达作用?

与前面的“闻说”“也拟”结合起来,以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体现内心沉重的哀愁。

4、[名句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答:”“愁”与“恨”,原是抽象的情感,看不见,摸不着,词人采取夸张性的比喻,说“愁”不仅可以舟载船装,而且一叶轻舟难载山重之愁。从而突出了自己愁苦之深重。

【作者简介】

李清照(公元1084——1155年)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称,有较高的艺术造诣。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 ,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鉴赏】

这是词人避乱金华时所作。她历尽乱离之苦,所以词情极为悲戚。上片极言眼前景物 之不堪,心情之凄苦。下片进一步表现悲愁之深重。全词充满“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表现了她的故国之思。构思新颖,想象丰富。通过暮春景物勾出内心活动,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艺术形象来表达悲愁之多。写得新颖奇巧,深沉哀婉,遂为绝唱。

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建炎三年(1129)丈夫赵明诚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词。这时她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

上片首句“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的是季节特征,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残留些花的芬芳,说明这时已到了暮春时节。“日晚倦梳头”是通过日色已晚而作者仍无心梳洗打扮来表达内心的哀伤。下面叙述哀伤的原因和哀伤的程度:“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在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并没有新的变化,而人却与以前大不一样了,国破、家亡、夫死,她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自己的遭遇和心情,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这比“声泪俱下”的描写更深入了一层。她的悲哀是不可触摸的,不但不能说,而且不能想,一想到就会泪如雨下。在这里作者利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

下片一转,另辟蹊径,写道:“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诗人也曾产生了去那里泛舟的念头。她想去双溪泛舟并不是贪恋美景、游赏心切,而是要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去处。不过,转而却又否定了自己的计划。“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怕的是双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内心沉重的哀愁。人们总是把愁怨比做连绵不断的流水,比做斩尽还生的野草,而李清照却另寻了一个新思路,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她又用“也拟”“只恐”等虚字把自己的思想活动层次清楚地表露了出来,像这样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实在很新鲜、奇特,所以被词论家称赞为“创意出奇”,“往往出人意表”。 词的下片在挖掘主人公的内在情感方面更加细腻,更加深邃。


武陵春阅读答案(15)

武陵春诗词阅读理解及答案

【原文】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问题和参考答案】

12.下列对此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B)

A.《武陵春》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避难时所作,反映了女词人真实的`生活片段和思想情感。

B.作品由景而情,从神态举止到内心波澜,写得真率自然,跌宕起伏,词风凄婉劲直,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C.国破、家亡、夫逝是女词人愁绪产生的原因,作者利用“日晚倦梳头”和“载不动许多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

D.词人通过“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词欲抑先扬,把她微妙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得生动真切。

13.“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新颖奇特,请你品一品。(可从修辞、写法等方面品析)(2分)

词人巧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化虚为实,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像这样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实在很新鲜、奇特,所以被词论家称赞为“创意出奇”。


同级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