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精选16篇)

时间:2024-09-20 19:42:06 来源:风铃百科 作者:管理员
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精选16篇)

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1)

本节练习课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比较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笔算的方法,掌握计算技能,同时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来,培养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同时本节课,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通过计算和比较,让学生在计算中感知乘数变化引起的积的变化的规律。

一节课下来,发现了许多问题:由于之前我就渗透积的变化规律,部分学生已能背出,但是当碰到“想想做做”第5题时,学生就不愿意去认真观察,而直接说出规律,浮于表面的学习现象比较严重。第9题应用题的题意许多同学无法理解,因此就让他们反复读,就根据问题找出有用的条件,渗透分析法这种解题方法。对与第10道开放题,大家都只能想到整十数乘整十数的情况,但是对于乘数末尾没有0,但是相乘后积会出现0的情况忽略了。学生灵活的思维和解题能力需要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注意培养,才能得到提高。


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2)

本节课的关键是让学生掌握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在课的开始,我先让学生口算以前学过的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再选择一题让学生用竖式来计算,怎么写?让学生初步了解0先不要对齐。再创设了学生熟悉的例题情境,放手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尝试用竖式计算。把学生书写的不同竖式用小黑板出示,让学生交流对否,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阶梯式的教学方式,循序渐进地掌握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方法。学生能够正确地把握乘数末尾有零的乘法的计算方法,从课堂作业的反馈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对这节课的知识把握的较好,但是也有小部分学生竖式不会写。

如:500×36= 竖式写成

5 0 0

× 3 6

又如:第5页的第4题:竖式计算时,注意到了0不乘,但计算0前面的数时积的定位错了。

以上的问题,有待于我再辅导。


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3)

末尾有0的乘法解答起来简单、有趣,根据0的个数的不同而进行不断的变化,特别是在第3、5题中,学生乐于去尝试发现其中的规律,思路也比较活跃、开阔。联想十分到位,迁移能力较好。经过以前的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及归纳等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课堂中有个别同学的总结十分到位。

乐于学是数学学习中比较难调动起来的,在枯燥的计算中更是如此。因此,在反复的计算中要翻些花样,上出新意,上活,让学生喜欢,是我们在教学中需要努力的方向。

本来就课堂的效果来看,本节课的内容应该比较容易接受,估计应该比上一节课要好,但从作业的反馈上来看,计算的正确率着实令人担忧,数位的对齐,0的个数,个别学生仍比较混淆。

下午放晚学前,针对乘数末尾有零的乘法的三种情况又进行了示范:

1、第一个乘数末尾有0,第二个乘数末尾没有0.举例:250×43、400×25这种情况比较特殊,有的学生喜欢把400放在25上面,没有真正搞清楚简便算法。

2、第一个乘数末尾没有0,第二个乘数末尾有0.举例:41×200

3、两个乘数末尾都有0.举例:900×70、90×170

通过示范,学生更加清晰了每种竖式的列法。希望家作的正确率能有所提高。


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4)

1、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经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处理数据的能力;

2、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估算意识:对于一些学生来讲,估算较为困难。所以让那些掌握较好的同学交流下自己的估算方法,对于其他同学来讲,能起到示范作用,使他们在别人的帮助下慢慢的学会。

3、自主探索:具体计算时,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计算方法探索。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对于学生多种不同的算法,只要他们讲得出理由,都应加以肯定。不要求学生掌握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重点放在讨论竖式的计算方法上,让学生搞清在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4、巩固练习设计的最优化: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活动。有目的性的练习就是要教师在设计安排练习题时,要悉心钻研教材,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心安排。也就是说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必须明确每一道题的练习意义,确保一步一个脚印,步步到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练习的优化。同时根据学生在练习中所出现的问题,拿出来让学生集体议一议,让学生介绍自己的计算方法,以巩固学生对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特别是作为一名教师课堂智慧的缺少,如课堂提问的策略问题,面对学生的突发问题,不知道怎样去引导。还有在学习新知的时候,没有进一步让学生归纳总结。我想了有了失败,才会去找原因,才会去思索,才会不断去实践,这样在实践反思中不段磨练自己,锻炼自己。


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5)

笔算乘法(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笔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0,用这样的计算方法可以使计算的过程简便一些。学生在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中,曾经计算过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具有一定的经验和认识。而前面学生又已经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学本节课的内容,有利于完善学生对乘法笔算方法的理解,提高笔算乘法的能力。

本节课开头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达到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兴趣的目的。接着根据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列出一个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算式。通过学生的尝试练习,引导他们利用已有的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经验,探究简便的笔算方法,注意到了竖式的书写格式及计算过程,算理的重点讲评。

但是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1.学生在做两个乘数末尾都是0的乘法算式时,容易漏写0;2.在进行竖式计算时,学生容易把因数末尾的0对错位;3.个别学生在学习因数末尾有0乘法的笔算后,会与之前学习的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末尾没有0的乘法混淆,造成竖式对错位以致计算结果也出错。

改进方法:1.通过计算交流,帮助学生认识到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最后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2通过笔算及口算的巩固练习,加深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发现算法间的联系,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开放性;3.对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末尾有0和没0的笔算进行区分,并加强巩固练习。


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6)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学生这些年来所学习的笔算都要求数位对齐,正是因为受这种定势四位的影响,绝大多数学生在接受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运算都比较困难,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在课前就铺垫了一些整十、整百数的乘法口算练习,并强调学生说出口算过程。由此再引出例题,学习例题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试着算,再展示几种不同的算法,让学生自己评一评。通过比较大多数学生知道用简便方法计算。在课堂上我让学生通过议一议、试一试、比一比、想一想等一系列活动,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这节课,虽然没有创设情境,却有不断的矛盾冲突,而且环环相扣,所以还是能抓住学生的心,激发他的大脑不断思考。

这节课的环节设计我移植了以前看到的一节录像课,虽然自己不能设计出好的课,如果找到欣赏的课,实践自己的课堂,也未尝不可。“一切创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如果依然“听听时,怦然心动,回来时,一动不动”,那结果是原地踏步,一无所成。


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7)

《因数中间、末尾有零的笔算乘法》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开头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根据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列出一个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算式。通过学生的尝试练习,引导他们利用已有的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经验,探究简便的笔算方法,注意到了竖式的书写格式及计算过程,算理的重点讲评。

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首先学生在做两个乘数末尾都是0的乘法算式时,容易漏写0;其次在进行竖式计算时,学生容易把因数末尾的0对错位;最后是个别学生在学习因数末尾有0乘法的笔算后,会与之前学习的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末尾没有0的乘法混淆,造成竖式对错位以致计算结果也出错。

今后整改措施:1.通过计算交流,帮助学生认识到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最后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2通过笔算及口算的巩固练习,加深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发现算法间的联系,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开放性;3.对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末尾有0和没0的笔算进行区分,并加强巩固练习。

本节课开头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根据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列出一个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算式。通过学生的尝试练习,引导他们利用已有的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经验,探究简便的笔算方法,注意到了竖式的书写格式及计算过程,算理的重点讲评。

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首先学生在做两个乘数末尾都是0的乘法算式时,容易漏写0;其次在进行竖式计算时,学生容易把因数末尾的0对错位;最后是个别学生在学习因数末尾有0乘法的笔算后,会与之前学习的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末尾没有0的乘法混淆,造成竖式对错位以致计算结果也出错。

今后整改措施:1.通过计算交流,帮助学生认识到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最后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2通过笔算及口算的巩固练习,加深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发现算法间的联系,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开放性;3.对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末尾有0和没0的笔算进行区分,并加强巩固练习。


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8)

今天上了一堂小请客《乘数末尾有零的乘法》。这是一节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是在刚学完乘数中间有零的乘法,同时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数是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乘数末尾有零的乘法。因此本节课只要抓住新知与旧知的结合点,抓住几十几个十乘几的积是几百几十后,然后在几百几十的末尾添零这个重点,学生即可较好的掌握。

我分三个环节实施了我的教学预设,第一个环节复习旧知,引入课题。先2×2和20×2等的题组练习,以及0×5的计算,以唤起学生对整十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回忆,到达能使旧知迁移到新知。

第二部分尝试练习,提炼建模。是让学生进行240×2的尝试口算,并说明采取这种口算方法的理由,及本课的一个重点,然后由学生进行尝试笔算。在笔算过程中,学生用的是普通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教师提示如果按照口算24个十乘2的方法进行笔算,那么竖式先算什么?板书格式,用虚线表示你思考的'过程,再追问24×2等于48,这个48表示什么,如何在竖式的积中表示。

在进行试一试的练习,说说集中的0为什么变成2个?

最后提炼出乘数末尾有零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第三部分是分层练习,加以巩固。练习中增加了乘数中间有零和乘数末尾有零的乘法的比较。

我设计预案时遵循这样的两个原则:让学生通过我的引导和追问进行自主的探索,让学生在离真知不远的地方通过自己的努力慢慢地拨开云雾,获得清晰的思路。鼓励口算方法的提炼就是为学习简便的笔算方法而设计的,笔算的简便方法也是通过学生的尝试获得的。在练习中,我让学生上黑板完成后,有学生进行批改,对于批改的是否正确再有学生指出,把判断正误、发现错误及如何修改全权交给了学生。

第二个原则,就是体现在完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突破难点。本课的难点就是如何不让学生忘记积的末尾添零。整堂课中我没有再三强调在积的末尾添零,而是根据每题前半部分算到的积表示什么意思,如何表示来突破这个难点的。在学生的计算过程中,学生始终牢记这一点,积末尾的0就不容易忘了。在课堂的随堂练习中,只有一个学生忘了积的末尾添零。

在教学预案实施下来,学生掌握的情况令人满意,整体的效果比较好。但是作业的时间还不够;在新授部分,还不够完全放开,在口算和笔算中,让学生自主选择方法,在尝试练习中,不要提醒学生250和900分别表示几十个十和几个百,让学生直接尝试,我这样教学减低思维难度。


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9)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对于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在三年级已经有所了解,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应该是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运算。

多数学生在接受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运算都比较困难,因为学生以前所学习的笔算都要求数位对齐。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开始新课前我先加了一些整十、整百数的乘法的口算练习,并以“16×30”和“160×3”为例强调学生说出口算过程。由此再引出例题160×30,学习例题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试着算,再展示几种不同的算法,让学生自己评一评。通过比较大多数学生知道用简便方法计算。但并不理解这种简便算法的依据,很多学生的解释是:因为末尾有2个0,所以在积的末尾添上2个0是很自然的,再没有多余的理由。于是我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进行交流:

师:我们在计算时实际是算的什么?

生:16×3=48

师:如果要算160×3需要怎么办?

生:再用48×10=480

师:那要算160×30还需要再干什么?

生:再用480×10=4800

通过这种讨论,学生真正理解了这种简便计算方法的算理,再通过说理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比较容易,但是在课后的.练习中暴露出了以下问题:

首先是乘法笔算竖式的书写格式问题,如计算180×50不能熟练的将末尾0前面的数对齐;

二是有的学生没有按照简便的算法计算,把0也参与运算,尤其是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时候,有个别学生就让一个因数末尾的0进行计算;

三是,计算后在末尾添上0的个数不正确,如120×70,只在末尾添上一个0,原因可能是计算120×70时,末尾有2个0,但是这两个0在同一列上,而在以前的加法中,0加0得0,就顺手移下一个0,这与上课时没有重点提醒有关,需要在课后的练习中加以提醒。


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10)

三年级数学下册《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的教师个人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同学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对于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在三年级已经有所了解,所以我根据我班同学的实际情况,把重点放在了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运算。

同学这些年来所学习的笔算都要求数位对齐,正是因为受这种定势四位的影响,绝大多数同学在接受因数末尾优0的简便运算都比较困难,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在课前就铺垫了一些整十、整百数的乘法口算练习,并强调同学说出口算过程。由此再引出例题160×30,学习例题时我先让同学自身试着算,再展示几种不同的算法,让同学自身评一评。通过比较大多数同学知道用简便方法计算。在课堂上我让同学通过议一议、试一试、比一比、想一想等一系列活动,加深同学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本节课要使同学掌握三位数乘以两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简便算法,同学在此之前,已经学过了两位数乘两位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和三位数乘以一位数末尾有0的乘法,这为学习本节课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感觉比较容易,但是在课后的练习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首先是乘法笔算竖式的书写格式问题,如800×90,40×205,不能熟练的将末尾0前面的数对齐;有的同学没有依照简便的算法计算,把0也参与运算,这可能与我上课时没有重点强调笔算的书写格式有关。另一种情况是,计算后在末尾添上0的个数不正确,如120×70,只在末尾添上一个0,原因可能是计算1 2 0×7 0时,末尾有2个0,但是这两个0在同一列上,而在以前的加法中,0加0得0,就顺手移下一个0,这与上课时没有重点提醒有关,需要在课后的练习中加以提醒。

本课的一个难点在于理解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的依据,课中很多同学的解释是,因为末尾有2个0,所以在积的末尾添上2个0,再没有多余的理由,认为这是自然而非常明白的,于是我问道:你能来验证这一结果是正确的吗?让同学充沛的进行交流,通过多种方法如采用最基本的乘法步骤进行计算,初步培养同学的猜疑和探究精神。

从课堂作业的反馈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同学对这节课的知识掌握的较好,但是有些同学还是采用数位对齐的方法进行计算,有待我课后个别辅导。


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11)

四年级数学上册《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末尾有0的口算乘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因此学生对于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书写对位及计算方法掌握得很好,在教学非0数字的对位及积的末尾添0的个数时 ,我板书用了彩笔标出,对突破本节课重难点有很大帮助。

学生在试做例题106×30时, 我让孩子们自己用简便方法试算,以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为主,让学生自主的利用旧知迁移出新旧。注重算法多样化和算法简便化,但又不拘泥与让学生使用一种算法。培养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上语言细致严谨,讲解清楚明白,语速适中。这也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在这节课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总之,我很自信地认为这是一节非常成功的数学课。因材施教设计好教案,提高课堂效率,是我追求的目标!


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12)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

师(出示P36的图):观察图上为我们提供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每桶牛奶25千克,今天挤了30桶。今天挤的牛奶有多少千克?

师:知道应该怎么想吗?

生:用每桶的千克数×桶数=总千克数。

师:根据这个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并计算。

生计算。

师:交流一下你是怎么计算的?

生:25×3=75,25×30=750。

生:

2 5× 3 00 07 57 5 0

师:很好,我们还可以这样算:

2 5× 3 07 5 0

师:你觉得哪种方法更简便呢?

生:老师讲的这一种。

师:知道怎么简算吗?请你说一说是怎么简算的。

生:先把0放在一旁,不参加计算,最后把0添上去。

师:好,下面请大家用这种方法做想想做做的第一题。

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的第一题。

[反思]从教学流程上来讲,应该没有什么问题,而且,这个内容也不是太复杂的`,只要认真听一下,相信每个同学都能很快的掌握的。可是,学生作业时,仍然发现了一些问题:

(1)不简便运算,仍然用比较复杂的方法计算。

(2)验算时,出现了错误:

3 0× 6 41 8 0 4

为什么会这样呢?第一种情况是学生在自己独立计算时,是用的比较复杂的方法,而在教师讲解简便方法时,没有用心去听,或者,当时听了,可又很快的忘记了。这正如M·希尔伯曼所说:“你可以很快地告诉学生他们需要知道的,但他们会更快地忘记你告诉他们的。”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学生比较喜欢自己的发现,虽然,方法有点儿笨,但,那是他自己所发现的。因而,我们在教学时,应该尽可能的让学生去自己探索、发现。简便方法,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在学生没有得到认同之前,他不会主动的接收,只能在老师的“强迫”之下接受:教师让学生用简便方法重做。那么,应该怎么样让学生认同自己的观点呢?这里应该,让这名学生和其他学生来一次比赛,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在事实面前,让学生清楚的知道,运用简便方法的优点,从而,让学生从内心里认同,这样学生才会在行动中接受并加以运用。第二种情况的出现,应该是在教学过程中,对乘数末尾的0,强调不够,或者,没有突出“只有末尾的0”才能把它先放在一旁,不参加计算,在计算结束时,再把它添上去。在教学中,我还犯了一个低级错误,学生在验算时,是这样算的:

3 0× 6 41 9 2 0

我认为这样做不太妥当,认为应该这样计算

3 0× 6 41 21 81 9 2 0

其实学生的方法应该是正确的,而且也是很简便的,相反,我的方法反而繁琐了。这也是自己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认为:乘法竖式计算时,下面的乘数是两位数时,一定要分别用各位上的数和上面的乘数各位上的数相乘,再把积相加。由此可见,我们在备课时,还应该更充分些,应该把所有的情况,弄清楚,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得心应手,如苞丁解牛,游刃有余。


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13)

《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的教学反思

本人对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三位数乘两位数”这一单元中的《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开展了两次教学实践,由于前后两次教学设计的理念和对教材的理解不同,同一节课内容呈现了迥然不同的两种教学风格。

【第一次教学】

1、复习,1分钟的口算练习。

2、新课讲授.

150×40 怎样计算呢?两个因数的末尾都有0,你们会算吗?请大家用自己的算法试着做做看。

学生汇报交流,并谈谈这样算是怎样想的?

利用多媒体出示几种算法,老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

学生通过交流算法,优化选择一种简便的算法——竖式计算。

总结计算方法:先算15×4=60,再在60的末尾添写上2个0。出示竖式的计算过程。讨论:为什么因数末尾的0的个数同积末尾0的`个数不同呢?

小组讨论,教师总结。

3、巩固提高。

【第二次教学】

1、复习旧知,导入课题。

出示算式28×2、28×20,启发学生回忆整十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尝试联系,探究新知。

学生口算150×40的口算,并说明口算的理由。

学生尝试笔算150×40。

板书竖式格式,并用虚线表示思考的过程。

追问:15×4=60,这个60表示什么,如何在竖式的积中表示?

进行试一试的练习,说说题中的0为什么会变成3个?

总结出两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3、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在练习中增加因数中间有0和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


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14)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创设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提出了需要用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利用已有的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经验,尝试着独立列竖式计算,并通过交流,帮助学生掌握两个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简便笔算方法。

导入新课时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导入,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先让学生根据给出的条件提出乘法问题,并请全班同学帮助列式解答: 25×30,板书两种计算过程,让学生自己比较哪种简便,使学生产生最简便计算的意识。再提出一个乘法问题,要求用简便的计算方法计算,正好对应了书中的试一试,这样设计既灵活地运用了教材提供的情境,又尊重了学生提出的不同的问题,还运用了阶梯式的教学方式,循序渐进地掌握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方法。

教学“想想做做”时,第1题计算之后,着重让学生说说积的末尾添上的0的个数是怎样确定的,让学生运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巩固简便笔算方法。


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15)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练习》数学教学反思

今天是一节练习课,如何让练习课上得扎实、有趣一直是我头疼的问题,正在为此事而发愁时,教研员夹着听课笔记出现在我们办公室,问我接下来是否有课,我笑着摇摇头,然后捧起批改好的家庭作业迅速溜进教室准备上课,他紧跟着走进我的教室。晕,我中奖了,被听课!

我按部就班的进行着,先是3分钟的口算练习,然后正式上课。

(一)基础篇:口算、算一算,比一比、竖式计算。

在这个过程中,我把主动权交给孩子们,让他们先独立完成,再小组内校对、交流,最后全班汇报,在这个过程中,我选择了几个重点问题来交流,也是在昨天作业中发现的问题,积末尾的0与乘数中的0的`关系,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的摆法,计算过程中的注意点等,学生们交流的都很踊跃。

(二)应用篇:解决问题。

先自主读题、提问:题目中给了我们哪些信息,在解决这个问题时要用到什么信息,提醒要会在众多信息中选择合适信息解决相关问题,然后独立完成并交流。

在提其他问题环节中,我让学生自己提问并选择同伴来解决,学生们兴趣盎然,都指望着自己的“黄金搭档”能顺利过关。

(三)开放篇:填合适的数字。

主要引导学生根据积末尾0的个数确定两个乘数,让学生说出填的方法,再放宽条件,如果没有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个条件的限制,你还能想到其他填法吗?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学生们的思维闸门迅速打开,想出了很多种不同的填法,看来我们给学生的路越宽,学生的创意才会无限,牵着他的鼻子就会限制他的思维。

(四)检测篇:6道竖式计算当堂完成并批阅。

课后教研员说:“今天这节课学生学得很扎实,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来说都不错,但是如果能将课本中的练习进行整合,不这样逐条完成,可能会更好。”

我知道我还需在练习的新意上下功夫,今天对自己说的话是:练习扎实很重要,但趣味横生才是锦上添花。


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16)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优秀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学生这些年来所学习的笔算都要求数位对齐,正是因为受这种定势思维的影响,绝大多数学生在接受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运算都比较困难,本课时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复习铺垫。设计了6道整十、整百乘一位数的口算题,目的是通过复习口算方法,让学生能在探索新知时能学会知识的迁移,即在相乘的时候让学生掌握先末尾的0可以不看,直接和一位数相乘,然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上相应个数的0。

二、是探究部分,重点是第二种算法的探究,呼应了铺垫部分的口算方法,学生对第一种算法是没有困难的,预设能有个别学生有第二种算法的想法,如果没有,就借助口算方法迁移过来,让学生讲口算方法运用到笔算中去。三是综合运用,在练习中,我安排了几个层次:先是基本练习,再是运用练习,最后是安排了一道拓展题,本堂课的所学的重点知识有个大概的总结,还能使本节课的知识得到延伸,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

为了突破难点,我在课前就铺垫了一些整十、整百数的乘法口算练习,并让学生说出口算方法,但实际教学中还不够强化口算的方法。引出例题280×3,学习例题时我先让学生估算后在尝试,你能用竖式笔算吗?这个问题问得不好,笔算两个字,就禁锢了学生的思维,由于受数位对齐的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的生成很少,没有一个学生是用简便方法计算的。应该这样问: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出280×3的正确的'积吗?这样一问,学生的生成可能会有好多,笔算的简便算法可能也会有的,再让学生展示几种不同的算法,让学生自己评一评。通过比较大多数学生知道用简便方法计算比较合理。这样学生通过议一议、试一试、比一比、想一想等一系列活动,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效果会好点。

本节课的难点是竖式的书写格式,就是一位数的对位问题,如2800×3,2800×5,不能熟练的将一位数与0前面的数对齐;所以在讨论题中特别强化了对位问题,注重了书写格式。另一种情况是,因数中0前面的数相乘已经有0,如2800×5,这里的28×5是140.已经有1个0.再在末尾添2个0,一共是3个0。

本节课,我还让学生通过对算式的分类,让学生对两组算式进行对比,初步渗透了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并强化了算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通过一个因数变化,一个因数不变,来判断积的大小,培养了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


同级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