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6年级上册课本(优质7篇)

时间:2024-09-20 20:46:15 来源:风铃百科 作者:管理员
数学6年级上册课本(优质7篇)

数学6年级上册课本(1)

第三单元 分数的除法

一、分数除法的意义: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已知两个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二、分数除法计算法则: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

1、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的倒数。

2、除法转化成乘法时,被除数一定不能变,“÷”变成“×”,除数变成它的倒数。

3、分数除法算式中出现小数、带分数时要先化成分数、假分数再计算。

4、被除数与商的变化规律:

①除以大于1的数,商小于被除数:a÷b=c,当b>1时,c

②除以小于1的数,商大于被除数:a÷b=c,当b<1时,c>a。(a≠0,b≠0)

③除以等于1的数,商等于被除数:a÷b=c,当b=1时,c=a。

三、分数除法混合运算

1、混合运算用梯等式计算,等号写在第一个数字的左下角。

2、运算顺序:

①连除: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或者先把所有除法转化成乘法再计算;或者依据“除以几个数,等于乘上这几个数的积”的简便方法计算。加、减法为一级运算,乘、除法为二级运算。

②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再算括号外面。

(a±b)÷c=a÷c±b÷c


数学6年级上册课本(2)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

1、什么是数对?

数对:由两个数组成,中间用逗号隔开,用括号括起来。括号里面的数由左至右为列数和行数,即“先列后行”。

数对的作用:确定一个点的位置。经度和纬度就是这个原理。

2、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1)先找观测点;(2)再定方向(看方向夹角的度数);(3)最后确定距离(看比例尺)。

描绘路线图的关键是选好观测点,建立方向标,确定方向和路程。

位置关系的相对性:两地的位置具有相对性在叙述两地的位置关系时,观测点不同,叙述的方向正好相反,而度数和距离正好相等。

相对位置:东-西;南-北;南偏东-北偏西。


数学6年级上册课本(3)

第四单元 比

比:两个数相除也叫两个数的比

1、比式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前项,比号后面的项叫做后项,比号相当于除号,比的前项除以后项的商叫做比值。

连比,如:3:4:5读作:3比4比5。

2、比表示的是两个数的关系,可以用分数表示,写成分数的形式,读作几比几。

例:12∶20=12÷

12∶20读作:12比20。

区分比和比值:比值是一个数,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是整数、小数。

比是一个式子,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可以写成比,也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

3、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4、化简比:化简之后结果还是一个比,不是一个数。

(1)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2)两个分数的比,用前项后项同时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再按化简整数比的方法来化简。也可以求出比值再写成比的形式。

(3)两个小数的比,向右移动小数点的位置,也是先化成整数比。

5、求比值:把比号写成除号再计算,结果是一个数(或分数),相当于商,不是比。

6、比和除法、分数的区别:

除法:被除数除号(÷) 除数(不能为0) 商不变性质 除法是一种运算。

分数:分子分数线(—)分母(不能为0) 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是一个数。

比:前项比号(∶) 后项(不能为0) 比的基本性质 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分数除法和比的应用

1、已知单位“1”的量用乘法。

2、未知单位“1”的量用除法。

3、分数应用题基本数量关系(把分数看成比)

(1)甲是乙的几分之几?

甲=乙×几分之几

乙=甲÷几分之几

几分之几=甲÷乙

(2)甲比乙多(少)几分之几?

4、按比例分配:把一个量按一定的比分配的方法叫做按比例分配。

5、画线段图:

(1)找出单位“1”的量,先画出单位“1”,标出已知和未知。

(2)分析数量关系。

(3)找等量关系。

(4)列方程。

两个量的关系画两条线段图,部分和整体的关系画一条线段图。


数学6年级上册课本(4)

教学目标1,掌握数轴的概念,理解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对应关系;

2,会正确地画出数轴,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给定的有理数,会根据数轴上的点读出所表示的有理数;

3,感受在特定的条件下数与形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难点数轴的概念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知识重点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

设置情境

引入课题教师通过实例、课件演示得到温度计读数.

问题1:温度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用来测量温度的重要工具,你会读温度计吗?请你尝试读出图中三个温度计所表示的温度?

(多媒体出示3幅图,三个温度分别为零上、零度和零下)

问题2: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m和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m和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

(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动手操作)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点表示数的感性认识。

合作交流

探究新知教师:由上述两问题我们得到什么启发?你能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吗?

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动手操作,在操作的基础上归纳出:可以表示有理数的直线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从而得出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体验数形结合思想;只描述数轴特征即可,不用特别强调数轴三要求。

从游戏中学数学做游戏:教师准备一根绳子,请8个同学走上来,把位置调整为等距离,规定第4个同学为原点,由西向东为正方向,每个同学都有一个整数编号,请大家记住,现在请第一排的同学依次发出口令,口令为数字时,该数对应的同学要回答“到”;口令为该同学的名字时,该同学要报出他对应的“数字”,如果规定第3个同学为原点,游戏还能进行吗?学生游戏体验,对数轴概念的理解

寻找规律

归纳结论问题3:

1,你能举出一些在现实生活中用直线表示数的实际例子吗?

2,如果给你一些数,你能相应地在数轴上找出它们的准确位置吗?如果给你数轴上的点,你能读出它所表示的数吗?

3,哪些数在原点的左边,哪些数在原点的右边,由此你会发现什么规律?

4,每个数到原点的距离是多少?由此你会发现了什么规律?

(小组讨论,交流归纳)

归纳出一般结论,教科书第12的归纳。这些问题是本节课要求学会的技能,教学中要以学生探究学习为主来完成,教师可结合教科书给学生适当指导。

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12页练习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请学生总结:

1,数轴的三个要素;

2,数轴的作以及数与点的转化方法。

本课作业1,必做题:教科书第18页习题第2题

2,选做题:教师自行安排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1,数轴是数形转化、结合的重要媒介,情境设计的原型来源于生活实际,学生易于体验和接受,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自己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数轴的形成过程,加深对数轴概念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和概括能力,也体出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到抽象概括的认识规律。

2,教学过程突出了情竟到抽象到概括的主线,教学方法体了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3,注意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并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


数学6年级上册课本(5)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

1、什么是数对?

数对:由两个数组成,中间用逗号隔开,用括号括起来。括号里面的数由左至右为列数和行数,即“先列后行”。

数对的作用:确定一个点的位置。经度和纬度就是这个原理。

2、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1)先找观测点;(2)再定方向(看方向夹角的度数);(3)最后确定距离(看比例尺)。

描绘路线图的关键是选好观测点,建立方向标,确定方向和路程。

位置关系的相对性:两地的位置具有相对性在叙述两地的位置关系时,观测点不同,叙述的方向正好相反,而度数和距离正好相等。

相对位置:东-西;南-北;南偏东-北偏西。


数学6年级上册课本(6)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 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5、线段

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 练习本宽13(厘米) 铅笔长17(厘米)

黑板长2(米) 图钉长1(厘米) 一张床长2(米)

一口井深3(米) 学校进行100(米)赛跑 教学楼高25(米)

宝宝身高80(厘米) 跳绳长2(米) 一棵树高3(米)

一把钥匙长5(厘米) 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 讲台高90(厘米)

门高2(米) 教室长12(米) 筷子长20(厘米)


数学6年级上册课本(7)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应用题练习(课本上的)

应用题练习

1、一个铅笔盒24元,李老师要买34个,他带了800元,钱够吗?

2、商场搞促销活动,每箱牛奶16元,买3箱送1箱,张明一次买了3箱,每箱便宜多少钱?

3、学校准备发练习本,发给15个班,每班144本,全校还需要留40本作为备用。学校应买多少本练习本?

4、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周要用114分钟。绕地球59周要用多少分钟?比5天时间长些还是短些?

5、学校要为图书馆增添一些科技书和故事书,每种5套,故事书每套28元,科技书每套56元。一共要花多少钱?

6、公园的一头大象一天要吃350千克食物,饲养员准备了5吨食物,够大象吃20天吗?

7、王叔叔开本去家里去县城送货,去的时候用了3小时,每小时行40千米。返回时只用了2小时,返回时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8、一辆旅游车在平原和山区各行了2小时,最后到达山顶。在平原上行驶的时候速度是50千米/时,在山区行驶的时候速度是30千米/时。这段路程有多长?

9、商场搞活动,苹果5元3千克,香蕉10元2千克,妈妈打算买6千克苹果和4千克香蕉,应付多少钱?

10、下面这块长方形地的宽要增加到24米,长不变。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多少?

8米

11、燕鸥从北极飞到南极,行程是17000千米。如果它每天780千米,20天能飞到吗?

12、一个粮店3天售出大米的数量分别是430千克、380千克、470千克,这个粮店30天大约售出大米多少千克?

13、养猪场现有饲料1000千克,一只猪每天要吃 5千克饲料,这些饲料够60只猪吃多少天,还剩多少千克?

14、养鸡场一星期一收的鸡蛋,18千克装一箱。装好8箱后还剩16千克。星期一收了多少千克鸡蛋?

15、商场的一种黄色上衣一件29元,两件49元,陈叔叔有185元,最多可以买多少件?还剩多少钱?

16、李爷爷一天要吃12粒降压药,一瓶降压药100粒,够吃几天?还剩几粒?

17、在我国一个湖区越冬的有16只白鹤,176只白天鹅。白天鹅的只数是白鹤的几倍?

18、刘叔叔带700元买化肥。买了16袋化肥,剩下60元。每袋化肥的价钱是多少?

19、益群小学的180名少先队员在“爱心日”帮助军属做好事。这些少先队员平均分成5队,每队分成4级活动。平均每组有多少名少先队员?

20、5箱蜜蜂一年可以酿375千克蜂蜜。小林家养了这样的蜜蜂12箱,一年可以酿多少千克蜂蜜?

21、张爷爷买3只小羊用了75元。他还想再买5只这样的'小羊,需要准备多少钱?

22、一辆客车3小时行了174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它12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23、一只燕子5天大约能吃800只害虫,照这样计算,一只燕子一个月大约能吃多少只害虫?(一个月按30天计算)

24、小玉读一本故事书,她每天读21页,16天大约能读多少页?如果这本书有295页,16天她能读完吗?

25、李老师带领21名同学去游览冰雕世界,付给售票员1000元,找回了76元,每张门票多少元?

26、一辆货车从甲地到乙地送货,去时一共用了5小时,回来时速度提高到120千米/时,结果3小时就沿原路返回甲地,这辆货车去乙地送货时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7、一架普通照相机的价格大约是530元,一架数码相机的价格大约是普通照相机的15倍。一架数码相机的价格大约是多少元?

28、一辆汽车拉了500箱面包,平均送到15个零售点后,还剩下20箱,平均每个零售点送了几箱面包?

29、张丽的家距学校1170米,学校和少年宫相距975米。张丽从少年宫到学校大约要15分钟。

(1)照这样的速度,她从学校回到家里要用多少分钟?

(2)照这样的速度,她走20分钟可以走多少米?

30、小明每天早上、晚上各跑步16分钟,他的速度大约是125米/分,小明每天大约跑步多少千米?

31、王啊姨要缝320件棉衣送给灾区群众过冬,已经缝好了140件,剩下的要在4天内完成。平均每天缝棉衣多少件?

32、某市郊外的森林公园有124公顷森林。1公顷森林,一年可滞尘约32吨,一天可从地下吸出约85吨地下水。

(1)这个公园的森林一年大约可滞尘多少吨?

(2)这个公园的森林一天大约可从地下吸出多少吨水?


同级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