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如何看待中国影视业与国外影视业的发展)

时间:2024-09-20 13:40:15 来源:风铃百科 作者:管理员
影视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如何看待中国影视业与国外影视业的发展)

求关于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状况和未来趋势的分析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电影产业转型升级与商业模式创新分析报告前瞻》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票房收入国,全年电影票房收入为168亿元(合17亿美元),同比增长28%。2012年,国产电影本土票房收入为82.73亿元(合13.3亿美元),全年有75部影片销往8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票房和销售收入达10.63亿元(合1.7亿美元)。
近几年,美国电影票房市场趋于稳定,2012年美国电影业在3D和IMAX技术以及多部商业大片的推动下,票房实现2009年以来的首次正增长,同时以108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全年电影产业规模达到900亿美元。
影视特效的行业现状

近几年国内CG特效进步明显,比较有名的公司有中影集团的华龙公司,打着美国旗号的baseFX公司等,还有一些国外特效公司在中国的分部,比方说多特蒙德、视点特艺等。但总体来说,国内CG特效水平与前述三家公司差了几个等级。如果说工业光魔是博士生,那么国内最好的公司也就高中或中专生的水平。
香港特效公司代表有万宽和先涛数码等,FATFACE也不错,主要作品有周星驰的功夫/风云决/长江七号/机器侠等,水平介乎与大专与本科生之间。
国内电影投资较大而特效比较复杂的电影如唐山地震、赤壁等,主要部分都交给香港或国外特效公司完成。除去华龙等少数几家公司,国内绝大多数影视特效制作公司靠一些相对初级的电视剧特效和低成本电影生存,特点是制作费用低,要求也不高,从业者勉强生存。
由于近千家大学开设了动画等相关专业,以及北京上海深圳林林总总数百家MAYA培训机构,初级人才已远远超过市场需求,动画毕业生平均动画就业率估计不超过百分之三十,刚就业的工资也大都800-3000左右(北上广)。无数学生花掉高额学费和培训费,却无法在行业立足;而院校及绝大多数培训机构为了自身利益,不遗余力鼓吹CG行业及影视特效行业等缺口十万十五万,一声叹息。
国内电影业种,从投资人、制片人,到导演,对影视特效的认识还处在很缓慢的发展阶段,尽管人们都看到了美国影片带来的冲击。在我们已经具备了影视制作的能力的今天,大众和媒体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并不是关注整个行业,而是关注美国电影中影视特效的同时,兼顾国内影视特效行业的一种关心。除了从业人员本身,并没有很多关心影视特效工作。
在这种大环境下,影视特效的运用基本上有以下三种情况:(1)导演对影视特效感兴趣,想做些尝试。但尝试的规模很小,不是电影生产的全过程中,所以不能达到很深刻的效果。(2)在不考虑回报的影片中,影视特效的到了比较充分的应用。如:《冲天飞豹》、《惊涛骇浪》。(3)影片创作者希望影视特效给影片增添些亮点和卖点。在《致命一击》中,用计算机辅助完成了一些很难实现或根本不能实现的镜头。
总而言之,影视特效尚未形成一种很规范的商业操作。真正处于商业目的的实用影视特效的影片很少,所以影视特效制作行业并没有形成。缺乏专业人员的窘境也困扰着这个尚未成型的行业,从事影视特效制作的人员很少是电影行业出身,多是计算机专业和美术专业的人员。对活动影像的理解还不够,用视听语言讲故事的本领还不强。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影视特效的本质和作用逐渐被我国的电影人认可,并加以使用。

悦己者之舞——55m²武汉FUO帽子集成店 芝作室

中国电影行业现状分析,是什么影响了行业
电影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国产电影软实力亟待提升
优秀的电影工业体系不仅要求技术手段过硬,更要做到故事充实、流程完善、制作精良、均衡发展,“硬工业”中的“软实力”决定着电影的核心竞争力。国产电影工业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从“五毛特效”到“奇幻大片”只是技术层面脱贫,电影制作各个环节同步提升,兼顾艺术上的精益求精,才能真正弥补短板、实现飞跃。
暑期过半,今年的电影暑期档表现可圈可点,除了社会民生题材影片大热外,某些奇幻工业化大制作题材影片尤其值得探讨,其中显露出有关中国电影工业化进程中的进步与不足也引人思考。
上半年国产电影票房统计分析
截至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电影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559.11亿元,国产电影票房301.04亿元,占票房总额的53.84%。
2018年上半年全国市场共产出综合票房320亿,较去年同期大涨17.8%。6月全国票房最终以35.71亿的成绩收官,表现比去年同期倒退9%,成为继4月后今年第二个票房同比衰退的月份。6月票房相比5月43.17亿元来说,环比增长下降17.28%;单月观影人次为10415万人,环比下降13.79%;6月电影上映场次897.810万场,比5月上映场次增加了14.89万场。
今年仅暑期档票房已突破百亿元大关,全年总票房有望再创新高。但是,相较于电影工业发达的国家,我国电影工业化仍处于成长上升阶段,并一度陷入追求电影“重工业化”的误区,有“大作”无“大奖”、有“大导”无“大师”。
国内外电影质量对比分析
大制作、大场面、大明星”的大片曾一度成为票房保证和电影工业化标杆。然而,纵观近年电影市场的变化,我们不难发现,奇幻、动作大片票房遇冷、难以追回成本等现象屡见不鲜。今年暑期档某些国产大片甚至遭遇换档、撤档危机。比如,某部影片声称邀请了数十个国家上百位顶级电影工作者,重金投入、耗时多年打造,上映3日票房不足5000万元,口碑、商誉双失。
反观国外,日韩电影近年来佳作涌现,离不开电影政策支持和人才培养,更依托于对本国文化气质的细腻呈现;印度“宝莱坞”的电影工业始终立足本土特色,逐渐实现由“量大”到“质优”的提升。国外的经验再次表明,优秀的电影工业体系不仅要求技术手段过硬,更要做到故事充实、流程完善、制作精良、均衡发展,“硬工业”中的“软实力”决定着电影的核心竞争力。
一个国家的电影发展乃至文化进步,不能机械照搬“技术性指标”、迷信“商业化标准”,要结合本国国情和文化特色走出符合自身实际的道路。好的电影工业体系,依赖于导演、编剧、制片、摄影、美术、特效等各个环节同步成长,还需具备从“造产品”向“创文化”的转型姿态。所以说,国产电影工业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从“五毛特效”到“奇幻大片”只是技术层面脱贫,电影制作各个环节同步提升,兼顾艺术上的精益求精,才能真正弥补短板、实现飞跃。要打造具有本土化特色的电影工业化道路,让中国电影享誉世界,必须常怀技术与艺术并重的精品意识,铭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的使命担当。
同级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