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碱教案(集锦3篇)

时间:2024-09-20 19:30:10 来源:风铃百科 作者:管理员
常见的碱教案(集锦3篇)

常见的碱教案(1)

查看详细内容请打开后面的链接-->第二节常见的酸和碱

第二节  常见的酸和碱

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掌握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认识酸和碱的`性质的方法。②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并能判断简单的置换反应。2、过程与方法: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认识酸和碱的性质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利用酸、碱、盐的一些知识,初步树立合理使用物质的科学意识。二、任务分析1、起点能力:学生对酸和碱性质在以前的学习中有所认识2、教学重点:常见酸(硫酸、盐酸)、常见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的判断。3、教学难点:从溶液的角度理解“为什么酸的水溶液有共同的化学性质”、“为什么碱的水溶液有共同的化学性质” 4、课型:探究、讨论5、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常见的酸 【引入】在学习中已经知道哪些酸? 【介绍】三种常见的酸:盐酸、硫酸、硝酸 【活动与探究】 观察探究浓硫酸和浓盐酸的物理性质


常见的碱教案(2)

本文由VCM仿真实验提供 教学目标 ①初步了解什么是酸、碱、盐;能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 ②学习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③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重点和难点 学会用归纳分析的学习方法认识什么是酸、碱、盐。 实验准备 溶液导电性实验仪器、紫色石蕊试液、锌粒、氧化铜粉末、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铁溶液、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点评 提问:试管中的紫色石蕊试液,在不借助任何化学药品的情况下,能否使之变成红色? 学生演示:(向试管中吹气,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追问:为什么会变色? 学生回答: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请学生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问:除了碳酸,还有其他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吗? 探究活动一:分别在稀盐酸和稀硫酸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实验现象交流:与碳酸的现象相似,试液变红。 小结:碳酸、稀盐酸、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它们还有其他的共性吗? 探究活动一:稀盐酸、稀硫酸与锌粒及氧化铜粉末的反应。 实验现象交流:锌粒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都能产生气体;氧化铜粉末在稀盐酸和稀硫酸中都消失,溶液的颜色都发生变化。 (学生完成学案相关内容) 小结过渡:稀盐酸、稀硫酸都能与锌粒及氧化铜粉末反应,由此可见,它们在性质上是有一些共性的。为什么它们会具有一些相似的性质呢? 探究活动二:氯化钠导电性实验。 提问:氯化钠溶液为什么会导电? 回忆物理中学习的导电的原理,推测氯化钠溶液导电的原因。 Flash动画演示氯化钠溶液的导电过程,解释电离的概念,介绍电离方程式。 结论: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着能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探究活动三: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导电性。 实验现象交流:灯泡亮了。 结论:稀盐酸与稀硫酸都能导电。 分析:为什么稀盐酸和稀硫酸能导电? 学生讨论交流:参照氯化钠溶液能够导电的.原因,推测出稀盐酸和稀硫酸中也存在着能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归纳:稀盐酸、稀硫酸中都存在着相同的阳离子──H+,所以它们在化学性质上具有相似性。不仅稀盐酸、稀硫酸中存在H+,还有其他的一些物质也能电离出惟一的阳离子──H+,我们把它们归为一类物质──酸。 (学生完成学案相关内容) 小结:探究思路──通过实验发现一些物质具有共性,试图去解释具有共性的原因,通过对导电性的探究,发现存在相同的阳离子──氢离子,归纳出酸的概念,认识到什么是酸。 自主探究:什么是碱? 按学案步骤完成探究过程。 评价与小结:根据学生完成探究的实际情况,评价自主探究成果。 新知识提示:氯化钠属于哪一类物质? 课外学习:什么是盐? 这种有挑战性的引入,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下面的探究学习做好铺垫。 这种紧逼式的提问,能使学生的思维按照知识的轨迹活动,且具有启发性。   让学生亲身感受酸有相似化学性质,在学生的大脑中生成了酸的印象。   溶液的导电性对学生是一个抽象的认知,选择学生已经认识的离子化合物入手,便于学生接受且易过渡到酸的导电性。   以上的教学过程呈现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清晰的“什么是酸”的探究步骤,学生学到了学习新知识的方法,为下面的自主探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生按照刚学到的探究过程来探究什么是碱,不管学生得出的结论如何,都会有很大的收获,对认知过程形成了很深的印象。   通过课内学习,学生的求知欲望被激起,有继续探究的兴趣,因此,布置这种课外学习内容正是学生的需要。   点评 本节课的教学有两个最大的特点:一是按照《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教科书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知识整和;二是设计了一条清晰的探究思路,学生学到了学习知识的学习方法。具体体现是:打破了教科书的编排体系,把“什么是酸、碱、盐”提炼出来,让学生初步认识“什么是酸、碱、盐”。老师示范探究了“什么是酸”,总结了探究的思路,让学生有所感悟后,再让学生按照“学案”的提示自主探究。这是一个半开放的过程,老师指路,学生顺着老师的指引去探寻新的知识,而课外的盐的探究是一个全开放的学习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详细可上VCM仿真实验咨询


常见的碱教案(3)

九年级化学下册《常见的酸和碱》教案沪教版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认识酸和碱的性质的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并能判断简单的置换反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认识酸和碱的性质的方法。正确利用酸、碱、盐的一些知识,初步树立合理使用物质的科学意识。Zn+2HCl=ZnCl2+H2↑      Zn+H2SO4===ZnSO4+H2↑

(3)某些金属氧化物+稀硫酸(盐酸)→盐+水

Fe203+6HCl=2FeCl3+3H20   Fe203+3H2SO4=Fe2(S04)3+3H20

(4)碳酸盐+稀硫酸(盐酸)→盐+水+二氧化碳

Na2C03+2HCl=2NaCl+H2 O+C02↑    Na2C03+H2SO4=Na2S04+H20+C02↑

2、为什么酸的水溶液有共同的化学性质?

因为它们在水溶液中都可电离出H+,所以酸溶液具有许多共同的性质。

【板书】

第二节 常见的酸和碱

一、常见的酸

浓硫酸和浓盐酸的物理性质

稀硫酸和稀盐酸的化学性质

(1)与指示剂反应

(2)活动性较强的金属+稀硫酸(盐酸)→盐+氢气

(3)某些金属氧化物+稀硫酸(盐酸)→盐+水

(4)碳酸盐+稀硫酸(盐酸)→盐+水+二氧化碳

第二课时 常见的碱

【引入】在学习中已经知道哪些碱?

【介绍】两种常见的碱:氢氧化钙、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俗称消石灰或熟石灰

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或苛性钠

【活动与探究1】

碱的物理性质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烧碱、消石灰、氨水的颜色、状态、气味

烧碱放在空气中发生的变化 在空气中易吸收水蒸气而潮解,可作干燥剂

烧碱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易溶于水

【交流与讨论】

你知道石灰水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

【活动与探究2】

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石灰水

现象:有蓝色沉淀生成

【交流与讨论】

1、氢氧化钠溶液和石灰水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1)与指示剂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2)某些非金属氧化物+氢氧化钠(石灰水)→盐+水

2Na0H+C02=Na2C03+H20     Ca(OH)2+C02=CaC03↓+H2O

(3)与硫酸铜反应

CuSO4+Ca(OH)2=Cu(OH)2↓+CaSO4  CuSO4+2NaOH=Cu(OH)2↓+Na2SO4

【讨论】上述反应有何共同之处?复分解反应

2、为什么碱的水溶液有共同的化学性质?

因为它们在水溶液中都可电离出OH-,所以碱溶液具有许多共同的性质

【交流与讨论】为什么实验室中固体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

1、易吸收水而潮解2、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

【板书】

二、常见的碱

1、碱的.物理性质

2、氢氧化钠溶液和石灰水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1)与指示剂反应

(2)某些非金属氧化物+氢氧化钠(石灰水)→盐+水

(3)与硫酸铜反应

CuSO4+Ca(OH)2=Cu(OH)2↓+CaSO4

CuSO4+2NaOH=Cu(OH)2↓+Na2SO4

第三课时 酸碱复习

【回忆】酸碱知识体系

【练习】

1、许多植物的花中含有色素,这些色素有的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显示不同的颜色,故可作酸碱指示剂。现取三种花瓣,分别放在三个研钵中研磨,再依次加入酒精,搅拌,静置后得到花汁的酒精溶液。分别取少量上述所得的花汁的酒精溶液,用稀酸和稀碱逐一检验,现象如下:

花汁在酒精中的颜色 花汁在稀酸中的颜色  花汁在稀碱中的颜色

玫瑰     粉色     粉色     绿色

页寿菊     黄色     黄色     黄色

大红花     粉色     橙色     绿色

请回答:

(1)以上所举的花中不能作酸碱指示剂的是    。

(2)经查资料得知,柑橘的近似pH为3~4。将大红花汁的酒精溶液滴入柑橘汁中,呈现的颜色应为    。

2.著名化学家罗伯特·波义耳在一次验中,不小心将盐酸溅到紫罗兰花瓣上,过一会儿,他惊奇地发现,紫色的花瓣上出现了红点点。波义耳对这一意外的发现,做出了各种假设,经过多次实验验证,探究普遍规律,终于获得了成功 对紫罗兰花瓣遇盐酸变红的现象,你有哪些假设?请将你的各种假设以及验证的实验方案填写在下表中.

红的现象的各种假设   你验证假设的实验方案

3、请用实验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中哪一种粒子(HO、Na+、OH一)能使指示剂变色?实验步骤:

①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约2 mL蒸馏水,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②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约2 mL NaCl溶液(Ph7),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③在第三支试管中加入约2 mL NaOH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通过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下述“现象”是指无色酚酞试液是否变红):

实验①看到的现象是  ,你得出的结论是  ;

实验②看到的现象是   ,说明Na+离子  ;

实验③看到的现象是  ,你得出的结论是  。把一枚生锈的铁钉放入大试管中,然后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并微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①    ;②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③    ;④    。

5、锥形瓶内充满气体X,胶头滴管内盛有液、体 Y。挤压胶头滴管,使液体Y进入瓶中,振荡,一会儿可见套在玻璃管下端的小气球a鼓起。气体X和液体Y不可能是(    )。X是S 2,Y是NaOH溶液 B.X是C 2,Y是石灰水 C.X是HCl,Y是Na2C03溶液 D.X是C ,Y是石灰水

我国古代化学家葛洪曾将生石灰、草木灰(含有碳酸钾)加水熬制成浓汁涂在黑痣上,用以除去皮肤上的黑痣。写出加水和熬制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解释这种浓汁能除痣的原因。某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盛放NaOH溶液的瓶口与橡皮塞上,常有白色粉末出现。为探究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完成实验告.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制取纯净、干燥的C 2气体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标明的仪器名称:①是    ,②是    。

(2)指出装置的错误。

(3)B中NaHCO3溶液的作用是除掉CO2中混有的少量HCl气体,C中浓H 2S的作用是    ;B中的NaHC溶液不能换成石灰水,理由是    。

(4)该同学改正了上述装置中的错误后进行实验时,发现D中CO 2仍不能集满,可能的原因是①    ;②    。


同级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