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推荐20篇)

时间:2024-09-20 15:33:16 来源:风铃百科 作者:管理员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推荐20篇)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1)

本节课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目标。体现在:在课堂中,学生从始至终都能以积极的态度和饱满热情投入每一个学习活动中。整节课都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主动探究除以2的分数除以整数的过程中,学生想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同时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小组交流,师生探讨以及在画图的帮助下,成功地小结出分数除以整数的一般性计算法则。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于学生是通过自主探究获得知识的,具体分析如下:

⒈学生研究知识方法的产生过程比教师研究如何教更重要。

学生对于新的知识一方面有新鲜与好奇,另一方面对又有着相关的旧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知识和学习经验,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唤起已有的相关知识。学生能运用旧知识来解决今天所学的分数除以整数,甚至于日后学习的分数除法相关的所有知识。有相关的旧知识做为基础,把分数除以整数的学习研究完全可以让学生自主来研究。体现成功学习的乐趣。

⒉解题方法来自于学生。

对于新的知识的学习,不是教师去讲解,而是能过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进行看书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师生探讨等让学生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充足的时间里学生进行充分有效地自主学习活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激发出学生各种各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学生的思考,交流,体验,让学生对除以2的研究到位,想出了画图的方法,乘法的方法。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学生在除不尽的计算中让学生感受倒数乘法计算方法的优越性。从整个过程来看,学生完全有能力研究新的知识,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倾听,学会与人交流,体验数学本身的魅力,感受学习成功的喜悦感。让学生从心里爱上数学。

⒊存在的问题:

探究的.主体是学生,但对于差生如何参与到探究的过程中,是我仍需要思考的问题。在计算过程中学生对于思考的过程体验得多,对计算的方法有待加强,学生出现除法算式中除数的倒数是写了,但没把除号改过来。对于有些差生把被除数也改写成倒数。怎样引导学生观察45÷2和45×12相等,引出转化的思想。

教学总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不断的反思中会使教学更进一步。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2)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的基本理念。在知识的探究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比较---抽象---概括”的过程,

课堂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参与,协调互动,形成了民主、融洽、开放的课堂氛围。

1、本节课能够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使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的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到了数学的亲切,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堂的学习活动主要以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让学生在原有经验与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合作的探究学习,从而保证了学生充足的动脑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更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形成。

3、解决问题策略上鼓励求异思维,激发创新潜能。在探究整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各小组的学生探讨用不同的方法求汽车1小时行驶的路程,结果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发思路被打开,于是想出了许多种的解决方法,实在让我感到欣喜。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性思维能力。

4、能在正确理解《数学课程标准》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有效地让学生实施“猜想---验证”,从而让学生又一次认识到数学知识的严密性,培养学生利用原有经验和知识进行合理猜想的意识和能力。

5、重视练习设计,巩固新知,解决问题。本课的练习设计有层次、有坡度,形式多样,学生练习有兴趣,练习效果好。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3)

1、本节课能够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使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的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到了数学的亲切,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堂的学习活动主要以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让学生在原有经验与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合作的探究学习,从而保证了学生充足的动脑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更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形成。

3、解决问题策略上鼓励求异思维,激发创新潜能。在探究整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各小组的学生探讨用不同的方法求汽车1小时行驶的路程,结果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发思路被打开,于是想出了许多种的解决方法,实在让我感到欣喜。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性思维能力。

4、能在正确理解《数学课程标准》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有效地让学生实施猜想---验证,从而让学生又一次认识到数学知识的严密性,培养学生利用原有经验和知识进行合理猜想的意识和能力。

5、重视练习设计,巩固新知,解决问题。本课的练习设计有层次、有坡度,形式多样,学生练习有兴趣,练习效果好。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4)

我所执教的《分数除以整数》是人教版第十一册30页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单位,分数乘法的意义,以及分数乘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可为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和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为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

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使学生学会分析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法则正确计算。

关键:对除法算式意义的理解

此外,我认为分数除以整数的教学基础,还在于以下几点,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倒数的知识,商不变性质等,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认为必须找到学生思维的起点,找到知识的来源。由此我制定了适合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教学法的设计思路

知识落实点:

1、知道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意义相同

2、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2、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大胆的尝试,体验解决问题,多样性。

3、渗透转化的教学思考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情感渗透点: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引导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经验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本环节的设计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体验了“探索——发现——验证——修改”的过程,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完成了知识的自我建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分数除以整数意义的理解,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创新意识。

计算教学,把计算方法直接告诉学生,然后进行大量的训练。这样尽管也能让学生熟练掌握算法,但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能是机械模仿练习,但当我们给以一定的情境时,使问题生活化,用生活中的经历来学习数学,来理解推导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也是课程改革理念在计算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同时也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5)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

分数除以整数,有两种计算方法:①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数的倒数。这是书中要求人人都要会的计算方法。②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就是用分子除以整数的商做分子,分母不变。这是例题中首先介绍的计算方法。教材中虽然没有把它当作计算法则,但是,教师要让学生明白算理,因为这种计算方法分数除法实质就是分子的商做分子,分母的商做分母。

怎样让学生在这个问题上理解和掌握这两种计算方法呢?第一:通过例题提供的方法进行指导。第二:在练习中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如,练习十一第一题。

通过练习比较,明确第一种计算方法通用,第二种计算方法局限于分子能被整数整除,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6)

一文支持一种观点:没有人能教数学,而是激发学生自己去学数学。学生要想牢固地掌握数学,就必须用内心的创造与体验来学习数学。

数学课上老师“把所有的问题都自己扛”,而学生依旧是“剪不清,理还乱”,作为教师我们是否应尝试另一种途径: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尝试,引导学生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学数学第十一册中有这样一课《分数除以整数》,在分数除以整数的法则推导过程中,教科书以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也许是线段图总是与数学联系在一起,所以学生对它没有太大兴趣。在教学中,我插入了一个操作题,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去自己发现总结法则,尝试着象数学家一样去不断发现探索,结合计算机课件的使用,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刻得到提高。

准备三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把这三张纸都平均分成3份,其中两份涂上阴影,

(1)把第一张纸的2/3,平均分成二份,怎样折,每份是原来这张纸的多少?你能列出算式,并根据折纸求出答案吗?

(2)用折纸的方法求出2/3÷4 、 2/3÷6的答案。

(3)在折纸操作中,你发现除法算式的结果是怎样得到的?

在同学们自己动手操作、小组合议的基础上,得出了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这个法则不是教师讲解的,不是书本提示的,而是同学们在自己的动手操作中,借用已有经验自己发现,总结出来的。看来每位学生都有成为数学家的天份,就看教师能否带动学生,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数学符号的内涵。

同样也是“做数学”,我校张秋菊老师的一节“角的度量”课,更让我体会到“做”的重要。她改变了原有的教材呈现方式,在“做”数学中体验知识的产生与发展。

本节课原教材是先让学生认识量角器,告诉学生什么是1°角,再教给学生如何测量角度的大小,最后告诉学生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旧教材老师教知识,教方法,学生被动接受,张教师转变了教材的呈现,让学生在“做”中体验学习的方法,知识的生成。

张老师在教学从“用扇子折角”开始,带给学生一个有趣的、需要思考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自然的情境中生成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教学中的这种现实情境是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能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也可以是他们在数学或其他学科学习过程中能够思考或操作的,属于思维上的现实。

面对着情境中已生成的数学问题,老师并不忙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在一次次折角中知道90°、45°、30°、15°角。再试着折一个1°角,学生在求解遇到了困难,此时用电教媒体来解决1°角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历了求解的过程,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在老师的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获得体验,从而学会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这两节课都体现了以下的特点:

(1)强调动手实践活动,从周围生活选取活动材料。

(2)在强调知识学习的同时,更强调对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态度的培养。

(3)提倡合作学习。

在美国国家委员会的《人人关心:数学教育的未来》的报告中有这样一句话“实在来说,没有人能教数学,而是激发学生自己去学数学。学生要想牢固地掌握数学,就必须用内心的创造与体验来学习数学。”学生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嘴去说,用自己的手去操作,在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同时,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在操作、实践、考察、探究、经历过程中,去自己发掘新的知识,新的规律,也许这些发现是幼稚的,但这必竟是孩子们自己的一次尝试性的探索,无数次的这种探索才能使学生渐渐的体会出数学奇怪符号所代表的意义与哲理。这正是《新课标》中提倡的“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种“做数学”的方法,把以定型化、定量化写在书中的无味数学知识,还以丰富的思维过程,将数学课本激活,使之恢复活性和灵性。把古板的定义变得脉脉含情,把艰深的算理变得平易近人,把枯燥的计算变得丰富多彩。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实现了数学思维的再现,弥补了课本的不足,还学生以生动、精彩、充实的数学。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7)

《分数除以整数》这节课的关键在于学生是通过自主探究获得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的。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必须以已有的知识和学习经验作为基础,因此正确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经验就显得格外重要。我认为分数除以整数的学习基础在于以下几点:分数与小数的转化;分数的意义;分数乘法的意义;倒数的知识;商不变的性质等。这些知识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都有了足够的掌握,有了上面的基础保障,我觉得把研究新知识的权力交给学生是完全可以的。

整节课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设计板书,上台展示,自我总结,发现方法,其中必要的操作是比不可少的。本节课中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的算理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学生经过动手操作,将实验中的图与式子对应起来,通过图形,学生直观感知了“4/5÷2”可以表示为“4/5里有4个1/5,把4个1/5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2/5,从而理解计算方法。同时也直观感知了”4/5÷2就是把4/5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可以理解为求4/5的1/2是多少,即4/5×1/2,真正理解“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的计算方法。由于理解算理,学生能正确地掌握计算法则,课堂上表现在学生顺利完成4/5÷3的计算。

整节课,孩子们情绪比较激动,课堂纪律不太好,讲解的过程缺乏详细,只会照板书读下来,对于质疑环节,孩子们不太会提问,这在以后的课堂中要加以锻炼。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8)

出示这样一组信息:

出示:一只小鸟小时飞行12千米。1小时行多少千米?

你会用线段图表示条件吗? (师生一起画出线段图)

求小鸟1小时飞行多少千米,算式怎么列?

这是整数除以分数(板书课题)

1、12÷怎样计算呢?

学生可能有以下三种方法:

(1) 12÷=12÷0.2 (这是转化成整数除以小数进行计算。)

你还能否根据线段图发现不同的解法呢?

(2) 12×5 (这是根据线段图理解的。)

为什么乘5?能在图中解释一下吗?

(3) 12÷1×5 (说出这种做法的同学是班上一个比较认真的孩子,看的出她很动脑子,但是解释的并不是很清楚。)

(4) (12×5)÷(×5)=60 (这是根据商不变的规律进行计算的。)

师:从计算上面来看似乎第二种算法最简单!

这时有学生举手说:我认为整数除以分数,可以除以他的倒数!(我看的出来他在课前已经看过书了。)

师:对,你真聪明,大家从刚才的第二种方法也能看出来,12÷= 12×5,那这个结论到底对不对呢?我们一起在来看例题。

教学反思:

课堂的一开始,我并没有直接从书本例题开始讨论,而是从一个除数是几分之一的简单例子推想出结论,在让孩子们来考虑是否适用于所有的例子呢。这样的安排,让学生们能真正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算理,让学生们的思维有一个缓冲阶段,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并没有把学生的思维束缚在整数除以分数的一般计算方法中。以这样的教学,我相信肯定会给学生的发展带来更大的空间。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9)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学生是通过自主探究获得新知识的。

1、学习内容来自于生活。

内容选择一根绳子,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和思考,看的出来,学生对绳子的实际长度大胆地进行估测的过程,是极感兴趣的,参与的热情破高;教师借此,用分数表示这根绳子的实际长度,并动手操作把它截成相等的两段,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同时再一次让学生估计“÷2”的结果,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一理念。

2、解题方法来自于学生。

面对新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自主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将更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这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学习空间,学生的思维是发散的,学生的方法是多样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自己去思考、去经历、去交流,对“÷2”的研究确实很到位,想出了画图的方法和计算的方法,而且计算的方法不唯一。说明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有去经历学习过程、探索过程的强烈热情,这一过程恰恰体现了学生们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意识。

3、让学生充分评价和反思。

对÷2的探讨出现了多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时,引导学生加以评价,加强反思。当学生探索出多种算法后,学生给予恰到好处的评价,学生就会随时深入思考,同时也能反思每一种算法是否更具有一般性,普遍性。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10)

本节课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目标。体现在:在课堂中,学生从始至终都能以积极的态度和饱满热情投入每一个学习活动中。整节课都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主动探究除以2的分数除以整数的过程中,学生想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同时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小组交流,师生探讨以及在画图的帮助下,成功地小结出分数除以整数的一般性计算法则。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于学生是通过自主探究获得知识的,具体分析如下:

⒈学生研究知识方法的产生过程比教师研究如何教更重要。

学生对于新的知识一方面有新鲜与好奇,另一方面对又有着相关的旧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知识和学习经验,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唤起已有的相关知识。学生能运用旧知识来解决今天所学的分数除以整数,甚至于日后学习的分数除法相关的所有知识。有相关的旧知识做为基础,把分数除以整数的学习研究完全可以让学生自主来研究。体现成功学习的乐趣。

⒉解题方法来自于学生。

对于新的知识的学习,不是教师去讲解,而是能过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进行看书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师生探讨等让学生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充足的时间里学生进行充分有效地自主学习活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激发出学生各种各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学生的思考,交流,体验,让学生对除以2的研究到位,想出了画图的方法,乘法的方法。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学生在除不尽的计算中让学生感受倒数乘法计算方法的优越性。从整个过程来看,学生完全有能力研究新的知识,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倾听,学会与人交流,体验数学本身的魅力,感受学习成功的喜悦感。让学生从心里爱上数学。

⒊存在的问题:

探究的主体是学生,但对于差生如何参与到探究的过程中,是我仍需要思考的`问题。在计算过程中学生对于思考的过程体验得多,对计算的方法有待加强,学生出现除法算式中除数的倒数是写了,但没把除号改过来。对于有些差生把被除数也改写成倒数。怎样引导学生观察45÷2和45×12相等,引出转化的思想。

教学总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不断的反思中会使教学更进一步。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11)

《整数除以分数》教学反思

望亭中心小学 朱黎锋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分数除法的意义以及分数除以整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本节课为使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我先对整数除法进行了复习。从整数除法迁移到分数除法,在例题教学中,通过让学生画一画,折一折,在具体操作中理解分数除以整数。在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算理时,我创设了折纸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大胆猜想,在学生猜想后,我放手让孩子用自己的方法来验证,然后全班交流。学生操作时,先要求学生在草稿本上画一画,再让学生折纸,在折纸时学生出现两种折纸的方法。一种竖着折,即平均分成两份;一种横着着,即转化为求这张纸五分之四的二分之一。在共同交流的同时,我有意识的选择竖着折的这种先讲,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是分子除以2;再问学生有没有不同的,再请学生上前讲,通过学生的'讲解和我的引导让学生理解了为什么可以乘以除数的倒数。

在用不同方法解决了问题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并说明理由。然后出现除数3的这种,按第一种方法做,行不通;按第二种方法能够顺利解决。进一步让学生明白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它的倒数。学生感知第二种方法是最优的选择。

虽然本节课学生明白了意义,知道了算理,达成了目标,但本课仍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之处:如在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时以及学生展评时没有给学生更多的表达空间,总结方法及优化时应放手让学生去多说,学生在计算时出现错误时,让学生具体说说错误的原因,不要急于进行下一阶段内容。这是我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12)

《分数除以整数》的教学反思 算教学究竟是以关注计算还是结合计算关注发展。势必前者毫无议义,学生掌握扎实。而后者必定是争议众多。在组织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时,我也作了一些思考:或许关注学生发展,提倡计算方法多样化,让学生从不同的题目令会不同的解法,从不同的题目不同的解法中体会归纳出分数除以整数的普遍法则,可能会因为提倡算法多样化,释放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但也会使那些学困生会因多样化的算法而成了"雾里看花"?或许会因没有刻意强调计算法则,而影响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掌握,从而导致计算正确率的下降?但我还是选择了后者,并在设计本课时主要突出以下几点: 1、以探索为主线,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2、让学生充分评价和反思。 3、分散学习内容,处理教材。我设计了赛题,每组题目目的`明确,既巩固了课堂所学的分数除以整数的除法法则,又通过编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掀起了又一个小高潮。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13)

一、备课也要备学生。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对这句话我有了更深切的感悟。例1中4/5升果汁,教材里已经呈现了4/5升果汁,让学生在图中分一分。而在黑板上呈现的时候,我只呈现了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了5份,然后问学生怎样在图上标注4/5升。我以为这是一个很容易解决的问题。没想到板演的学生标的`却是图1。我从生活入手,引导学生正确标注图2(瓶子正放,少的应是上部)。

在把4/5升平均分成2份,分一分的时候,又出现了新状况。板演的学生又分出了图3。从图形上来说,学生的分法是合理的,但从生活的角度来说,应按图4(即上、下分)比较合理。随后用量杯演示了这个过程。

二、备课的过程也是师生一路行进,一起并肩看风景的过程,有曲折,有峰回路转,有迷惘,有欢愉……当下课铃响的时候,我还是不顾一切的拖了堂,将教材里4/5÷3=4÷3/5无法计算的局限性打破了,引导学生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将“此路打通”了(4/5÷3=4×3÷3/5×3=4/15)。这种算法学生在以后的计算里也许大会去用,但是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可以换个思路解决问题。

有遗憾,有收获,有感悟,有成长,这节课带给我的远不止这些。“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陆游说过:“工夫在诗外。”同样,教师“上课在课外”。反思、总结、提升、创新……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14)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分数除法的意义以及分数除以整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本节课为使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我先对整数除法进行了复习。从整数除法迁移到分数除法,在例题教学中,通过让学生画一画,折一折,在具体操作中理解分数除以整数。在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算理时,我创设了折纸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大胆猜想,在学生猜想后,我放手让孩子用自己的方法来验证,然后全班交流。学生操作时,先要求学生在草稿本上画一画,再让学生折纸,在折纸时学生出现两种折纸的方法。一种竖着折,即平均分成两份;一种横着着,即转化为求这张纸五分之四的二分之一。在共同交流的同时,我有意识的选择竖着折的这种先讲,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是分子除以2;再问学生有没有不同的,再请学生上前讲,通过学生的讲解和我的引导让学生理解了为什么可以乘以除数的倒数。

在用不同方法解决了问题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并说明理由。然后出现除数3的这种,按第一种方法做,行不通;按第二种方法能够顺利解决。进一步让学生明白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它的倒数。学生感知第二种方法是最优的选择。

虽然本节课学生明白了意义,知道了算理,达成了目标,但本课仍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之处:如在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时以及学生展评时没有给学生更多的表达空间,总结方法及优化时应放手让学生去多说,学生在计算时出现错误时,让学生具体说说错误的原因,不要急于进行下一阶段内容。这是我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15)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乘法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基础上继续探索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例2结合整数除法的问题,“每人吃2个,可以分给几人?”激活学生对除法数量关系的回忆,并用这个数量关系列出求吃每人吃1/2 个、1/3个、1/4个,可以分给几人的算式,然后通过观察、操作探索出一个数除以几分之一就等于这个数乘以几分之一的倒数。例3是对一个数除以几分之一方法的拓展。通过在条形图上分一分,让学生直接得到4÷的结果,再利用例2得到的方法算一算,发现结果是相同的。最后,通过对两个例题的比较,归纳出整数除以分数的方法。练一练和练习十一的5——8主要是让学生巩固新学的计算方法,并与分数乘法和前一节课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作对比,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学生学习整数除以分数后,部分中下生出现了这样的问题:

(1)把被除数的.整数写成的倒数;

(2)把被除数的整数和除数的分数都写成了倒数。严重受到负迁移影响。在教学中如何克服呢?首先要让学生明确算理:整数除以分数,等于整数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实质上是被除数除以除数等于被除数乘以除数的倒数。其次,要加强比较训练:整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整数的题目进行分组练习,以强化加深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算理。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16)

教学片段:

师:把4/5米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多少米?

生:4/52=2/5(米)

师:你们认为他做得对吗?

生:对

师:谁能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计算的?

生1:我是由分数乘法的法则类推出来的,我想2也就是2/1,我用分子除以分子的商作分子,分母除以分母的商作分母,所以4/52=2/5。

师: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2:我是这样想的,4/5米是4个1/5米,把4个1/5米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两个1/5米,也就是2/5米,所以4/52=2/5(米)。

生3:4/5除以2就是把4/5米平均分成2份,求1份是多少,1份也就占总数的1/2,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所以我能转化为分数乘法,4/52=4/51/2=2/5(米)。

师:你们对这三种方法都认可吗?

生:(一致点头)认可。

师:(点头微笑)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更好?

生4:第一种方法不好,如果是4/53就不能除了。

师:看来第一种方法不具有普遍使用性,是吗?

生5:第二种方法也不能计算4/53类似的问题。

(此时教室里变得鸦雀无声,同学们陷入了思维的沉静,沉默片刻之后)

生6:老师,我有办法使第一、二种方法都具有普遍使用性,我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被除数的分子、分母同时扩大3倍,不改变除数的大小写成4/53=(123)/15=4/15。

师:你的想法太有创意了,谢谢你的精彩回答。

生7:我认为这种方法还是不太好,如果是4/53/7,按这种方法计算就太麻烦了。

师:大家赞同这点意见吗?

生:同意。

师:此时你们想想,用什么样的语言来概括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

生:

反思: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没有一味地执行教案,而是以学定教,因势利导地利用生成性资源进行了教学,才使学生创造出了绚丽的思维景观,由于生1的回答,才便于我搅动学生思维的涟漪,使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接受到了挑战,从而促使学生去探究、去创造,以寻求新的答案,就使得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深化。有人喜欢循规蹈矩,由分数乘法的法则类推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用分子除以分子的商作分子,分母除以分母的商作分母;有人喜欢标新立异,得出4/5除以2就是求4/5的1/2是多少;有人喜欢提出疑问,在用第一、二种方法能解决4/5除以2时,竟然提出这两种方法都不能解决4/53;也有人喜欢追准不舍,生2在曲折不平处奋力向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地掀起了思维的波澜,他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来解决问题。如此循环往复,一步步地逼近真理,一次比一次飞溅起更高的思维浪花。

此时,我由衷地佩服他们这群创造课堂亮丽风景的学生们,细细琢磨,不过是给了学生随心所欲的自由,结果创造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看来,学生是金子,只要我们把主动权还给他们,充分发掘他们自身的潜能,允许学生用自己的大脑思考,用自己的嘴巴表达,就能发出思想的光芒。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17)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

整个教学是成功的,具体表现在:学生始终以积极的态度投入每一个环节的学习中,在主动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对“÷2”的算法有了具体的认识,并且分析思考出分数除以整数的一般性计算法则。

(1)学习内容来自于生活。

这节课中,选择了生活中打毛衣用的红毛线,用它作为研究问题的着眼点,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和思考,创设了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看的出来,学生对红毛线的实际长度大胆地进行估测的过程,是极感兴趣的,参与的热情破高;教师借此,用分数表示这根红毛线的实际长度,并动手操作把它截成相等的两段,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同时再一次让学生估计“÷2”的结果,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一理念。

(2)解题方法来自于学生。

面对新知识的学习,不是教师去讲解,而是让学生自主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学习空间,学生的思维是发散的,学生的方法是多样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自己去思考、去经历、去交流,对“÷2”的研究确实很到位,想出了画图的方法和计算的方法,而且计算的方法不是唯一的。从研究的结果看,说明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有去经历学习过程、探索过程的强烈热情,这是学生个体的需要,也是张扬学生个性的过程。这一过程恰恰体现了学生们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意识。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18)

《分数除以整数》数学教学反思

《分数除以整数》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第九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了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上进行的,结合我的科研课题〈〈在小学教学中探究方式的研究〉〉精心设计了这节课,在我们组共同后于周一第五节课,我圆满地完成了这次教学任务。本节课我认为最突出的地方也就是最成功的地方在于能从课题出发,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以设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探究新知中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可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计算,发散学生的思维,小组讨论交流,总结出计算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并小组内试举简单的例子试算,然后小组汇报方法,学生分别说出了三种计算方法,然后老师再出示习题,用自己总结的方法去计算,在汇报计算中又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最后总结出分数除以整数的最通用的方法。整个探究新知的过程都是有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来完成的,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认为,本节课欠缺的地方是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仍有个别学生没有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而且板书不够工整。

在以后的教学中,除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意识外,还应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我相信,在不断的努力下,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定有成效。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19)

小学数学六年级《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

整个教学是成功的,具体表现在:学生始终以积极的态度投入每一个环节的学习中,在主动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对“÷2”的算法有了具体的认识,并且分析思考出分数除以整数的一般性计算法则。

(1)学习内容来自于生活。

这节课中,选择了生活中打毛衣用的红毛线,用它作为研究问题的着眼点,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和思考,创设了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看的出来,学生对红毛线的实际长度大胆地进行估测的过程,是极感兴趣的,参与的热情破高;教师借此,用分数表示这根红毛线的实际长度,并动手操作把它截成相等的两段,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同时再一次让学生估计“÷2”的结果,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一理念。

(2)解题方法来自于学生。

面对新知识的学习,不是教师去讲解,而是让学生自主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学习空间,学生的思维是发散的,学生的方法是多样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自己去思考、去经历、去交流,对“÷2”的研究确实很到位,想出了画图的方法和计算的方法,而且计算的方法不是唯一的。从研究的结果看,说明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有去经历学习过程、探索过程的强烈热情,这是学生个体的需要,也是张扬学生个性的过程。这一过程恰恰体现了学生们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意识。《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教学反思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使学生习惯于简单地接受和被动地工作,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这节课教学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方面:

1、教学内容“生活化”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纵观整节课的教学,从引入、新课、巩固等环节的取材都是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2、解题方法“多样化”

《数学课程标准》中,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探索与创新精神,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列为发展性领域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除了依靠学生自身的生理条件和原有的认知水平以外,还需要相应的外部环境。这节课上学生一共提出了5种解题方法,其中有3种是我们平时不常用的,第5种是我也没有想到的。我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及时调整了教案,让每一个想发言的学生都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尽管他们有些数学语言的运用还不太准确,但我还是给与了肯定与鼓励。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下,原本素不相识的师生在短短40分钟的时间里就产生了情感上的交融。学生有了运用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成功体验,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并产生进一步学好数学的愿望。虽然后面还有两个练习没有来得及做,但我认为对一个问题的深入研究比盲目地做十道题收获更大,这种收获不单单体现在知识上,更体现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3、师生交流“情感化”

数学教学改革,决不仅仅是教材教法的改革,同时也包括师生关系的变革。在课堂教学当中,要努力实现师生关系的民主与平等,改变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模式,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所说的话并不多,除了“你是怎么想的?”“还有其他的方法吗?”“说说看”等激励和引导以外,教师没有任何过多的讲解,有学生讲不清楚,教师也是用商量的口吻说:“谁愿意帮他讲清楚?”当一次讲不明白,需要再讲一遍时,教师也只是用肢体语言(用手势指导学生看图)引导学生在自己观察与思考的基础上明白了算理。学生能思考的,教师决不暗示;学生能说出的,教师决不讲解;学生能解决的,教师决不插手。由于教师在课堂上适时的“隐”与“引”,为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使他们真正成为科学知识的探索者与发现者,而不是简单的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

4、值得商榷的几个方面:

(1)形式能否再开放一些

(2)优生“吃好”了,能否让差生也“吃饱”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20)

《分数除以整数》的数学教学反思范文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一文支持一种观点:没有人能教数学,而是激发学生自己去学数学。学生要想牢固地掌握数学,就必须用内心的创造与体验来学习数学。

数学课上老师“把所有的问题都自己扛”,而学生依旧是“剪不清,理还乱”,作为教师我们是否应尝试另一种途径: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尝试,引导学生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学数学第十一册中有这样一课《分数除以整数》,在分数除以整数的法则推导过程中,教科书以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也许是线段图总是与数学联系在一起,所以学生对它没有太大兴趣。在教学中,我插入了一个操作题,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去自己发现总结法则,尝试着象数学家一样去不断发现探索,结合计算机课件的使用,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刻得到提高。

准备三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把这三张纸都平均分成3份,其中两份涂上阴影,(1)把第一张纸的2/3,平均分成二份,怎样折,每份是原来这张纸的多少?你能列出算式,并根据折纸求出答案吗?(2)用折纸的方法求出2/3÷4 、 2/3÷6的答案。(3)在折纸操作中,你发现除法算式的结果是怎样得到的?

在同学们自己动手操作、小组合议的基础上,得出了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这个法则不是教师讲解的,不是书本提示的,而是同学们在自己的动手操作中,借用已有经验自己发现,总结出来的。看来每位学生都有成为数学家的天份,就看教师能否带动学生,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数学符号的内涵。

同样也是“做数学”,我校张秋菊老师的一节“角的度量”课,更让我体会到“做”的重要。她改变了原有的教材呈现方式,在“做”数学中体验知识的产生与发展。

本节课原教材是先让学生认识量角器,告诉学生什么是1°角,再教给学生如何测量角度的大小,最后告诉学生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旧教材老师教知识,教方法,学生被动接受,张教师转变了教材的呈现,让学生在“做”中体验学习的方法,知识的生成。

张老师在教学从“用扇子折角”开始,带给学生一个有趣的、需要思考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自然的情境中生成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教学中的这种现实情境是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能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也可以是他们在数学或其他学科学习过程中能够思考或操作的,属于思维上的现实。

面对着情境中已生成的数学问题,老师并不忙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在一次次折角中知道90°45°30°15°角。再试着折一个1°角,学生在求解遇到了困难,此时用电教媒体来解决1°角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历了求解的过程,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在老师的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获得体验,从而学会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这两节课都体现了以下的特点:

⑴强调动手实践活动,从周围生活选取活动材料。

⑵在强调知识学习的同时,更强调对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态度的培养。

⑶提倡合作学习。

在美国国家委员会的《人人关心:数学教育的未来》的报告中有这样一句话“实在来说,没有人能教数学,而是激发学生自己去学数学。学生要想牢固地掌握数学,就必须用内心的创造与体验来学习数学。”学生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嘴去说,用自己的手去操作,在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同时,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在操作、实践、考察、探究、经历过程中,去自己发掘新的'知识,新的规律,也许这些发现是幼稚的,但这必竟是孩子们自己的一次尝试性的探索,无数次的这种探索才能使学生渐渐的体会出数学奇怪符号所代表的意义与哲理。这正是《新课标》中提倡的“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种“做数学”的方法,把以定型化、定量化写在书中的无味数学知识,还以丰富的思维过程,将数学课本激活,使之恢复活性和灵性。把古板的定义变得脉脉含情,把艰深的算理变得平易近人,把枯燥的计算变得丰富多彩。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实现了数学思维的再现,弥补了课本的不足,还学生以生动、精彩、充实的数学。


同级分类